董偉
摘 要:在進行高中地理學習的時候,“氣候”可以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堂課,同時也是進行教學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也是高中地理知識中的一個難點。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就要摸清整個氣候知識體系的框架結構,根據脈絡進行知識的整體教學規劃。
關鍵詞:高中;氣候;教學
高中地理是文科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科目,有很多抽象思維的內容需要進行學習,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們就要不斷地進行知識的加固,在把知識點解析清楚的前提下才能夠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一、知識點脈絡的劃分
要想學好某一個科目,知識點一定要劃分清楚。老師要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就會感覺整體的思路非常清晰。老師在完成了整章的教學以后,就要進行網絡的劃分,也可以讓學生先去劃分,老師再進行補充說明。老師可以先給學生一個脈絡,比如,氣候分大氣的組成、大氣的熱力狀況、大氣的運動三個方面,我們就要學生根據情況進行及時的補充和知識點的填充。比如,在大氣運動中我們要知道能量的來源,能量來源的方式還有就是大氣運動的方向。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圖形和表格的形式來進行教學,這樣學生看起來更加直觀,更加容易記憶和理解。比如,大氣的運動規律和氣旋、反氣旋的形成影響,我們就可以用表格的形式進行清晰的表達,學生在對比表現中就會有一個清晰的知識脈絡。這樣學生有了一個清晰的知識脈絡,無論是學習還是做題就會得心應手了。
二、發展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主觀能動性
地理的學習有一點偏理科方向,那么理科方向的學習是要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這就要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比如,讓學生主動觀察一下最近的氣候變化情況,結合天氣預報看看影響氣候變化的真正原因。還有就是讓學生關注新聞,看看世界氣候變化的情況,讓學生自己思考一下近幾年來氣候異常變化的原因。學生在生活中如果能夠自己觀察氣候的變化情況,就可以自己進行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了。當他們切實感受到所學的知識對他們生活起到了很重要的影響,就會更加有興趣進行學習,學習熱情也會變得高漲。
總之,任何一個科目的學習都是為了應用,因此,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們應該加強學生的主動性,加大知識的系統性,讓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還要學會怎么樣應用知識。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