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王平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對于教師而言,既要提高教學效率,又要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而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核心是教師首先要進行有效備課。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備課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如何做到有效備課呢?怎樣才能達到備課的最高境界呢?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前鉆研教材是有效備課的根基
要想有好的教學質量,我覺得好的課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都聽過很多特級教師的課,他們的課堂精彩極了,學生學得輕松,課堂的效率又高,令聽課的老師羨慕不已。其實,這樣精彩的課堂教師也都清楚,這些特級教師課前的準備是非常充分的,那就是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非常到位,他們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所以在課堂上游刃有余。他們都是特級教師,我沒有他們的水平,但我在備課前經常會想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么?這節課最重要的是什么?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難接受的是什么?”“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我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等這些問題我都應該有效地認真對待,做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得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做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去年的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故事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鳥兒和樹之間的真摯情誼。在鉆研這一課的教材時我覺得這篇作品的主旨在“環保”上:要愛護樹木,保護樹木,不應該亂加砍伐。但再讀幾遍后,我認為作為文學作品,這篇童話更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動地敘寫并歌頌了人與人之間存在的深厚的愛意、純真忠誠的友誼。小鳥對著燈火歌唱著,樹變成火柴,這是有形的,可是當變成火光,就是無形的,小鳥為什么還要歌唱?小鳥對著不可觸摸的,已經飄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經不會回答了。這是盡心,這是牽掛,這是深厚的愛意,這是純真的友誼,這是對自己的愛負責。這才是這篇課文的主旨。這堂課應以“小鳥與樹的友情”為線索,小鳥與樹的友情主要體現在四次對話中。我在教學中主要抓住了四次的對話讓學生品味童話的語言,體會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感受童話的魅力。在教學的策略上,我通過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地讀課文,鼓勵學生質疑,從而在自主讀文的基礎上理解句子以及童話中的意思、情節,如,在自由讀時,我讓學生找出小鳥為了尋找好朋友所到過的地方,于是學生找出了從很遠的地方——森林——山谷——村子的句子及詞語,我隨即板書,從這些句子、詞語中也抓住了故事的情節,學生就會理解到小鳥千里迢迢、歷盡艱辛找朋友的過程,理解到童話要表達的意思,體會到小鳥對友情珍惜的情感了;通過分角色朗讀對話、演讀故事的情節,進一步體會思想感情,更是在這語言文字的演繹中,逐步感悟內化,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在這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有的語調高揚一點,有的稍低沉,有的邊讀邊做動作,還有正像人們所說的真是“七情上臉了”,這些真情流露正是他們純潔幼稚的童心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和演繹。
二、正確把握學情是有效備課的靈魂
每個兒童的智力水平、知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都高低不同,同一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的差異也是很大。同理,一個年級中每個班有每個班的實際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前深入細致了解分析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知識掌握情況,把握好本班學情。我們國家在搞建設時都是將馬列主義與中國社會的實際情況結合,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我們在教學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們發現一篇非常好的教學設計,或者將名師的教學設計,拿來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時,往往效果都沒有自己看見的教學實錄,沒有想象的那么好,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學情不同造成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必須切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備學生所需,備學生所缺,做到備課內容可以集體議,但教學設計要各不同。
三、常反思備課是有效備課的延續
上完課是課堂教學的結束,但是對于備課來說,并沒有結束。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是探究的科學,只有主動探索,才會觸到語文教學的真諦;課堂就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遺憾應該是自我感到的遺憾,只有主動遺憾,才說明發現不足,才會對我們今后的教學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教師的自我專業化發展產生催化作用。絕不能課一完,就馬放南山。應再次對這節課進行“教學設計”,這叫做“反思備課”,也稱“后設備課”,是全程備課的續曲。長期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還能為寫教學論文提供題材,為教育教學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我相信,在語文教學中,只要備好課,新課程課堂教學會大放光彩。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