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敏麗
摘 要:物理概念是在大量的觀察、實驗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將事物本質特征集中概括而形成的。在物理教育教學過程中,概念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物理概念教學是基礎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初中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學科的前提。
關鍵詞:初中;物理概念;探究
物理概念是大量的觀察、實驗基礎上,運用邏輯思維將事物本質特征集中概括而形成的。在物理教育教學過程中,概念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物理概念教學是基礎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初中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學科的前提。下面筆者通過最近幾年的物理概念教學經驗,談談對物理概念教學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物理概念的環境
要讓學生學好物理知識,必須讓學生在物理環境中學習物理,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物理環境,使客觀事物便于觀察,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對客觀事物有了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因此,教師在創設物理概念情境時要突出觀察與實驗的重要性。物理概念教學要給學生創造適應教學要求,引導啟學生發現問題、探索事物本質屬性的情境。物理環境創設方法有:
1.運用演示實驗。運用演示實驗去展示有關的物理現象和過程,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生動的思考。例如“托里拆利實驗”,在演示完大氣壓支持管內水銀柱后,進一步演示并觀察水銀面高度差:(1)將玻璃管傾斜一定角度;(2)將玻璃管上提或下壓一些;(3)換用較細或較粗的玻璃管重做上述實驗;(4)把兩端開口玻璃管的一端用塞子塞緊,從開口端向管內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讓學生觀察水銀面高度差并設疑:拔出塞子時會有什么現象?學生積極思維后再用實驗驗證;(5)一個兩端開口的玻璃管,倒插在水槽里,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使水上升?實驗驗證。顯然,在進一步的演示實驗中,使學生對“大氣壓”問題進行主動探索,為理解“大氣壓的存在及測定”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也為“大氣壓”的概念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利用生活經驗。生活化情境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物理概念的積極性。在物理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廣泛搜集生活資料,善于尋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將學生身邊蘊含物理知識的生活實例導入課堂,化抽象為具體,創設具有實際生活意義的物理教學情境,讓物理概念教學真正回歸生活。例如,在進行慣性、摩擦、壓強等概念的教學時,都可以利用許多典型、生動且為學習所熟知的事例來創設物理環境,這種運用生活事例來創設的物理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但要注意事例要恰當和典型,語言要簡練生動。此外,也可用運用圖表、幻燈、參觀等創設物理教學環境。
二、引導學生通過思維加工
思維抽象是對物理事物的感性具體,對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學生利用物理思維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將其分成不同的部分、層次,再通過物理思維進行分類比較,從而尋找到事物的相同點和差異性,然后通過物理思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建立物理概念。
例如,“電阻”概念的教學。從實驗中直接取得的是幾組數據,讓學生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電阻這一概念。首先研究一組數據,分析、整理可以得出:對同一導體,加在它兩端的電壓U與通過客觀存在的電流I之比,是一個與U和I都無關的恒量R,不同的導體具有不同的R值。這時,可以啟發學生運用類比聯想,如同種物質它的質量和體積的比是一個恒量,不同物質這個恒量的值不同,這個恒量表征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再讓學生悟出這個不同的恒量R,它一定表征著導體的某種固有特性;接著引導學生對幾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和推理,可以得到如下結論:在相同的電壓下,恒量R值大,電流小;恒量R值小,電流大。因此,R的大小反映了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引出“電阻”這一概念。最后,讓學生試用文字及數學式:R=U/I作出正確的表達。
三、運用物理概念解決問題
學生對物理概念有了了解、認識后,教師需要給學生一個運用物理概念解決問題的機會,將抽象概念具體到物理現實中,通過物理概念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可以更好地加深對物理概念的認識,同時可以提高學生運用物理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作為學生的指引者,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物理概念聯系物理實際,要讓學生多觀察、勤思考,不斷提升學生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如,通過學習“電功率”知識后,教師可以問學生為什么“100W”的燈比“60W”的燈亮?書寫臺燈為什么能調光?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學生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能夠滿激發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學生利用物理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物理,知道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總之,物理概念是物理體系的基礎,也是學好物理知識的關鍵所在。所以教師在物理概念教學中,要不斷采用新方法、新手段,將物理概念與實際相結合,努力提高學生運用物理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