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華
摘 要:20世紀末21世紀初,為了適應新的國際教育形勢的變化,我國開始了全面的新課改。在新課程改革的歷史背景下,歷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成了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優秀人才的關鍵。
關鍵詞:新課改;素質教育;歷史教師
一、注重史實,形成正確“史德”
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充分的課程實施權利和個性發揮空間,歷史教師在實施新課程、解讀《課程標準》和在教學實踐中發揮個性空間時,應將“史德”放在第一位。歷史教師的“史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出于教育的動機講授歷史,二是體現在對待歷史的態度以及由此決定的教學方式、方法上。
“史德”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個實事求是的問題。教師在自己專業素質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遵守“史德”,避免為追求教學的個性不負責任地隨便編造、剪裁和篡改歷史。比如,我們一些教師為了在教學中創設歷史新情境,隨意編造歷史“戲劇故事”。這樣,不僅是沒有“史德”的做法,還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錯誤的史實,給學生以誤導,對他們的歷史觀造成巨大傷害,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二、更新傳統理念,打造嶄新理念
教學理念是指教師在對教學工作本質理解的基礎上形成的關于教學的基本觀念。它是教師教學方式的統領,是教師教學行為的支點。不可否認,在過去的傳統教學理念下,老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只是知識儲蓄罐,老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喜歡提問題,思維活躍的,老師不一定喜歡。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教師只是引路人、參與者。知識要學生自己去學,問題要學生自己去研討,教師給予必要的引導和啟發,最終讓學生形成研討和探究問題的意識、正確的人生態度、豐富的情感。
中學歷史教師應以新課改為契機,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嶄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轉變教學行為。
三、提升責任心,促進使命意識
俄國思想家別林斯基曾經發出過這樣的感嘆:“教育者多么偉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手中。”教師的職業和其他職業不同,它的工作對象是一個個活生生的青少年,它的工作任務是把青少年培養成國家的棟梁。可以說,沒有教師的工作就沒有國家的未來,因此,教師的職業是崇高的。每位教師都要認識到自己從事這項工作的偉大意義,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自己的工作。這方面,史學大家陳寅恪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陳寅恪一生可謂著作等身,而且在他的悉心栽培下,新中國的史學人才輩出。
四、堅守職業道德,加強道德修養
歷史教師的職業道德主要表現在:(1)熱愛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用正確的思想去教育、引導學生。作為歷史教師,應該用愛的態度寬容對待每一個學生,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2)尊重學生,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要面向所有學生,無私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尤其對暫時后進的學生要傾注更多的熱情和幫助。比如,我班一個學生由于基礎及家庭等原因,成績一直處于班級下游,她也因此產生了輟學的想法。了解上述原因后,我不僅沒有責備她,而是做她的思想工作,學習上給她開小灶,在我和她自己的共同努力下,成績的提高讓她找回了自信。我堅信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姆的那句話:“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3)舉止文明,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獨特角色,要求教師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成為學生的榜樣。為此,要求學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在諸方面做學生的表率。
五、注重專業發展,關注自身素質
1.學生“問題意識”和歷史思維能力需要教師的專業發展
愛因斯坦也指出:“系統地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通過提出問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記憶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等,從多角度看待事物,并做出判斷和選擇,提出自己新的認識。學生有了較強的問題意識后,歷史教師再有意識地進行側向思維、逆向思維、直覺思維和想象力的誘導,歷史思維能力就培養起來了。
2.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需要教師重視自己的專業發展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現代信息技術極大地拓寬了人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學生過于依靠課堂、依靠教師、依靠教科書的單一學習模式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載體,傳統的教師作為知識權威的地位和作用將發生變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傳統教育的目的、時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等發生了質的變化,這一切都迫使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3.文本的新內涵要求教師的專業發展
(1)知識更新加快
新課改下的新文本體現了許多史學研究的新成果,如果一個歷史教師故步自封,不求發展,就很容易陷入知識陳舊的泥潭。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新成就,也使我們改變了“公元前841年的共和元年,是我國歷史上有確切紀年的開始”這樣的定論。新舊知識的碰撞,迫使廣大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重視自己的專業發展。
(2)探究意識加強
現在的初中歷史教材的每單元后都有活動探究設計,這是一種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改變機械背讀、消極接受的傳統學習習慣,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探究的意識,養成重過程、重人文、重理性的習慣。同時,它也是對教師的教學意識的革命:教師只有掌握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運用探究的手段,體現合作的意識,才能真正地給學生以智慧的啟迪。
六、提高素質的措施
1.多讀書,就是勤學習,多閱讀
許多教師常感慨“老師教到白年頭,只剩兩本書,一本教科書,一本教學參考書!”其言之凄慘,令人黯然神傷。這種現象雖不具代表性,然而卻是客觀存在的、不容回避的事實。怎么辦?
一個好的歷史教師,在平時教學之余。首先,要研讀史學名著和史學學術論文等專業書籍和學術雜志。比如,司馬遷的《史記》、《中學歷史教學參考》等,另外,還可以閱讀當代一些杰出史學家的學術論文,這樣做不但可以提高專業素質,了解歷史學科研究的前沿知識,而且在閱讀的過程中還可以學到分析史料、推理、診斷、評價等研究方法。其次,要多涉獵其他學科知識,使自己不僅有豐富的歷史專業知識,更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2.參加教研活動,探討優秀歷史教師的教學經驗
歷史教學研究無處不在,大至歷史教學的素質教育研究、歷史學科的課程教材改革,小至一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學歷史教師可通過參加各級各類歷史教研會、學術報告會、研討會等,在這些活動中,多聽專家、學者、優秀教師的理論介紹和教學經驗介紹,直觀感受優秀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共同切磋,一定會使你增長不少理論知識和經驗。
3.多寫作,多反思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寫作既能鍛煉自己的文筆,還可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又促進了自己的學習。多反思,尤其是教學反思。反思的過程就是“回顧教學—查找得失—歸因分析—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教學反思能使教師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同時能極大地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
我們堅信:跨世紀的中學歷史教師,一定會在21世紀憑借課改的東風,使我國中學歷史教育教學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龔樂進.素質教育下的教師道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08.
[2]曉楠.智者的啟迪:教育學經典名言的智慧.新世界出版社,2011-03.
History Teachers Qualiby Requiremr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Zhang Minghua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wenty-first Century,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China has started a comprehensiv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background,the improment of history teachers comprehensive quality become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alents.
Key words: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quality education;the history teacher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