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朋瓊 吉巴
近年來,全國各地掀起了教學改革的新浪潮,新課改的春風也已悄然潛在世界屋脊的各個角落,這也為新世紀西藏的基礎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為新世紀教師隊伍的一份子,面對學生,面對沉甸甸的教材,肩上的擔子尤為沉重,如何讓學生跟上時代的腳步,學好知識、學好本領?如何讓“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我愿意學”“我主動學”?如何讓學生對枯燥乏味的學習不再厭煩?作為孩子的家長怎不為自己的將來的幸福操心呢?也就是因為這樣,家長們紛紛將自己的子女送入學校讀書,希望他們能夠擁有美好的前途和將來幸福的生活。所以學校便成為許多人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是一名初中數學教師,在我和學生交流互動的學習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興趣是一種潛在的素質,它能激發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傾向,它是克服困難、推動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轉化為學習動力,而且也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反之,學生若失去了學習興趣,學習將是一個沉重的包袱,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不斷創造能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的條件、環境和氛圍,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一系列的問題,成了我思考的主題。新課改的理念給了我啟迪,多年的教學經驗給了我靈活,不管學什么,關鍵在于興趣,有了興趣,一切都能迎刃而解。故此,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經驗,在此粗談一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
一、興趣的重要性
從古至今,凡是成功人士,無不對自己所從事或追求的事業有著濃厚的興趣,正因為如此,他們孜孜不倦,埋頭苦學并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俗話說得好:“梅花香自苦寒來。”有了耕耘才有收獲。可見,對受教育者來講,能否取得優異的成績,關鍵在于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動力。有了興趣,才有活力。有了興趣,才愿意去挑戰。反之,學生缺乏學習動力,興趣不存在,就沒有學習行動可言,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要想獲得累累的碩果,不僅要有辛勤的耕耘,更重要的是要有濃厚的興趣。
二、鼓勵、表揚學生
我們做教師的要學會欣賞學生。不要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學生。這樣你所看到的只是生活中陰暗的一面。要知道,不管是什么樣的學生,他們都有各自的優點、特長、愛好,都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贊許與認可,希望能夠獲得一種被關注、關愛的滿足。因而,適當的表揚、鼓勵學生顯得非常重要。假如平日你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就有了自信,有了奮斗目標,有了努力方向,這樣,學生不僅會喜歡你這個老師,也會對你所教的課程產生興趣。而且,對于年幼的學生來講,更是如此,贊賞如同陽光、雨露,滋潤著學生的心田,激發他們學習的斗志。
三、組織學生分組學習、討論
如今的學生,因為年齡較小,心理總是渴望能夠有表現自我的機會,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特性,適當地安排一些以組為單位的集體學習課,以便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1.教師是組織者,教師應把“學生為中心”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以此來設計教學、組織教學
教師作為組織者,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去理解、去思考、去操作。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教學條件等實際情況,精心選用合適的形式組織教學。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學中,就必須讓學生先想象“全等”這個詞,顯然學生能夠很快地發現全等是完全相等的意思,“全等三角形”也就是完全相等的幾個三角形。操作全等三角形,讓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再師生動手,這樣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雖在教學中,學生占主導地位,但我認為教師的講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再有些教學內容中,如果沒有教師的講解、說明,有些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是無法展開下去的,所以,教師一定不要拘泥于一種教學組織形式。
2.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目的、有趣的學習。而當學生知識、能力欠缺的時候,需要教師的多指點、引導。當學生疑惑時,交流學生發生爭執時,教師不要輕易下結論,直接指引方向、而應引導他們辨明方向、找依據、找理由,多鼓勵。教師絕不能主導教學,但也不能什么都討論,什么都合作,而應重視學生的獨立學習的培養和引導。
3.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
教師應真正地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在學生思考、實踐、交流、合作時,教師可以傾聽、觀察,甚至還可以親自參與他們的討論、交流,這樣可以更加充分地掌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心理特征、思維方式,這樣能使教學活動更好地開展。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學習的過程,學習數學的水平,更要關注它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總之,在新課改理念下的數學教育教學中,要轉變新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注重雙基教學;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