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建鋒
時下,隨著一波又一波教學改革的推進,教材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教學內容也在不斷地豐富,原本這是一件好事。可是,對于農村學生來說,我們的英語教學卻頻頻遭遇尷尬。對此,筆者根據自己多年教學一線的實踐,發現了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同時結合教學實踐,提出幾點解決問題的對策。
原因一: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無動力。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學好英語的敲門磚。如果一個人對于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了興趣,哪他又如何在工作、學習中飽含激情?而對于我們農村高中來講,學生的基礎差、底子薄的現實,使得這一點表現在英語教學中顯得尤為突出。
在教學一線長期奮戰的老師可能都會經常遇到下面幾組鏡頭:
鏡頭一:我們老師在課堂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下面卻昏昏欲睡,任憑我們老師怎樣努力,總是難以讓他們打起精神。
鏡頭二:上課了,老師開始檢查上節課留的預習作業,結果發現幾乎沒有幾個學生完成!
鏡頭三:閱讀課上,老師讓學生開始閱讀文章的時候,結果卻總是失望地發現原來學生只認識一句話中的幾個詞而已!
如此等等,比比皆是,究其原因,都是學生原本就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有關學習英語的一切,他們一直以來都是被動地接受。
原因二:教材內容體系設置偏難,教師循規蹈矩。
誠然,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是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更多了。因此,現行教材在內容選編上也緊隨時代的步伐,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教材在選編時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我們農村的教育現狀。針對城市的學生來講,教材可能堪稱完美。可是,我們農村的孩子卻不一樣,很多農村高中的教學設施依然落后。再加上我們有些老師循規蹈矩,教學中嚴格執行教材編排內容,導致教學中經常出現“暫停、回放、卡帶”。
原因三:只求分數的教學,讓英語學習的天空始終難以撥云見日。
在盛行擇校之風的時下,對于一個農村高中來講,升學率成了重中之重。因此,很多老師整天忙著找題,對學生大搞題海戰術。于是,一些本來可以讓學生對英語產生極濃興趣的“第二課堂”“興趣小組”等活動都與他們漸行漸遠!
那么,我們該怎么做才能行之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實現我們的英語教學效果最大化呢?
途徑一:讓英語走進生活,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
在我國,學生學習英語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沒有英語環境,在農村,這種形勢更加嚴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老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英語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從內心深處激發出他們學習英語的激情。
途徑二:合理設計課堂,因生選材。
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求我們對于我們的課堂進行精心、合理的設計。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我們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大膽的取舍和整合,以更加有利于我們的教和學生的學。教材只是提供給了我們一個藍本,但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好它、如何最大可能地去挖掘它的潛力,讓它真真正正地服務于我們的整個教學過程,這始終應該成為我們為人師者所考慮的問題。
途徑三: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
為了最大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內在潛能,教師應該在課前做足功課,盡可能多地采用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斷地去撞擊學生的興奮點,使得他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可以保持有足夠的學習興趣。
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一些諸如“英語角”“英語日”等活動,給學生搭建足夠豐富的表現舞臺,通過這些活動不斷地去喚醒他們的內在動力。
總之,農村英語教學目前面臨著非常巨大的困難。但是,只要我們積極地去探索、去發現,在不久的將來,農村英語教學一定能夠撥云見日、再現藍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