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繼偉
初中進行美術欣賞教學,作為培養學生審美素質的初級階段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上好初中美術欣賞課。
一、教師要分析教材,精心設計教學
教師要提高對欣賞課的認識,每件美術作品最突出的美點不同,教學設計中的重點、難點也就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的美點分析側重于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有的側重于藝術家奇特而巧妙的構思;有的側重于形象的空間組合和畫面構圖。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中的作品有一個較全面、深刻的理解。
在分析了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特點,明確教材作品哪些做重點分析欣賞,哪些點到為止,哪些讓學生讀文欣賞,哪些讓學生課后自查資料欣賞。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教學設計時,要找準作品欣賞的最佳角度,針對不同的作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要教給學生欣賞的方法。
二、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欣賞興趣
美術是一種視覺的藝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人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因此,美術教學中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現在學校的多媒體等硬件設備配置齊全,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傳統的教學形式和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使欣賞課從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講賞”課,變成一門“集聲音、圖像、動畫于一體的欣賞課”,這樣才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只有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初中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和研究問題的能力,有了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這正是審美活動所必需的。
所以,課前要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收集與欣賞內容有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教學中教師出示欣賞作品后,可以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讀畫,也可分組討論,讓學生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觀察作品:畫面是以什么顏色為主?畫了些什么?顏色是暖色調,還是冷色調?等等,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理解去發現美、感受美。欣賞活動只有依賴于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才有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
總之,在上欣賞課時,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只有在欣賞課中有濃厚興趣和強烈求知欲時,才能提高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