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平
興趣是學生學習各門學科的重要心理機制,也是支持他們持續學習的重要內在積極動力。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教師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設計各種有趣環節,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面就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淺談幾點教學體會。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現代的初中生雖然生理成長較迅速,但是心理成長仍舊處于不穩定期,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所在班級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及易于接受快樂、奇妙事物的特點,創設一些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一段與授課內容相關的故事:約瑟夫問題與因式分解。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有64名戰士被敵人俘虜了,敵人命令它們排成一個圈,編上號碼1,2,3,……64。敵人把1號殺了,又把3號殺了,他們是隔一個殺一個這樣轉著圈殺。最后剩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約瑟夫,請問約瑟夫是多少號?教師可以允許學生自由討論,要求學生用科學知識回答這個問題,并能給出具體的解題思路。
二、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教師必須從潛意識到實踐認知都清楚: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學習數學和掌握這些知識的情況一定是有差別的。比如,有些學生承受壓力的能力較強,教師可以直接指出其錯誤的解題方法,讓其獨立思考,而對于曾經厭惡學習數學的學生,教師盡量鼓勵其想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或用一種常見的方法去思考問題,讓學生體會到一定的成就感。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同時也鼓勵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學習。
三、鼓勵學生充分體驗生活,感受數學知識的奇妙
有些學生還不知道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或是學習意義,也有學生覺得數學知識離他們比較遙遠,將學和做相分離了。初中生除課堂之外的活動場所主要是學校的其他地方和家及其小區,所以,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布置一些與所學數學知識相關的生活問題,讓學生一段時間后交作業。如,布置學生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買日用品,觀察打折商品與不打折商品對于消費者和商家的不同利潤;在校園內和同學們一起玩游戲,思考贏游戲的概率或方法;讓學生幫助班主任等任課老師做點簡單的統計工作,體會所學數學知識帶來的用處。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清晰的邏輯思路、科學地分析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初中生平時的課業多,教師必須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益,而且這個效益是長久的,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數學教師在遵循一定的教學規律基礎上,要充分挖掘數學課程的精髓和思想,創造性地將其傳授給學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