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加利
從教十年之多,回首自己從教的心路歷程,感慨頗多,收獲也頗豐,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教學方法以及擁有的知識量上都獲得了很大的進步,讓我欣喜,讓我快樂。作為數學老師,下面我來談談我是怎樣在課堂上激勵學生,挖掘學生的潛力,從而師生同時獲得進步的,解讀教學相長。
我通過巧設一題多解題目來剖析我和我的學生一同進步的過程。
用多種方法解答同一道數學題,是我課堂上常用的教學方法,一次我在外校聽課,講課老師出示了一道行程應用題,我很好奇,我的學生會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回到課堂我出示給我的學生,題目是這樣的,池塘周圍有一條道路,有A,B,C三人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A和B往逆時針方向走,C往順時針方向走,A每分鐘走80米,B每分鐘走65米,C在出發后的20分鐘遇到A,再過2分鐘,遇到B,請問池塘的周長是多少米?這是一道曲線相遇問題,我以考試的形式讓我的學生做,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很多學生使用了小學常用的算術方法,先求出A用20分鐘走了1600米,再求B用22分鐘走了1430米,列了好多步式子,還有一部分學生使用了當時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設未知數的方法,學生很多用的是間接設法,設C的速度為x,用池塘的周長作為等量關系,左邊是A和C的速度和再乘20分鐘,右邊是B和C的速度和再乘以22分鐘,求出未知數x,即C的速度,再用A和C的速度和乘以20分鐘來求池塘的周長;還有一部分學生用的是直接設法,直接設池塘的周長為x,以C的速度作為等量關系,這個方法也很好,后來在我講解這道題時讓不同做法的學生到黑板前面講解,讓我這個總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老師,也大開眼界,這時我發現小學做法把此題的難度分解了,使問題由淺入深,有梯度地進行解決問題,讓我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習方程應用題吃力的學生有了方法和技巧上的突破,對我幫助很大,另外一題多解的設計不僅能更牢固地掌握和運用所學知識,而且,通過一題多解,分析比較,尋找解題的最佳途徑和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些都是知識上獲益的。
設計一題多解的題目,往往還會激發很多學生的積極性,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機會,這樣就難免會有方法重復,解題過程過于繁瑣,甚至出現錯誤的解答,這時作為教師要組織點評,點評分兩種,一種是讓學生進行點評,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說是一箭雙雕,要參與點評的學生必須認真聽講解者的解題步驟,在聽明白的同時還要指出其漏洞和不足,還要完善其做法,再有就是要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對這個點評者本身來說的確是一次很好的進步機會,我每天都會看到學生的這些進步,讓我欣喜的同時也鞭策著自己不斷努力學習,我要給我的學生更多更好的東西。還有一種點評就是我來點評,我要點評講解者和點評者的優、缺點,指導他們怎樣講解更容易讓聽者理解和掌握,包括站姿及手勢,不斷示范,同時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這是作為教育者的本職工作,即使沒有,也要從肢體語言和表達形式上進行表揚,從而達到激勵學生繼續鉆研、積極發言的狀態,通過學生的各種表達,我也能夠感受到哪一種口氣表達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這使我在上每一節課時也在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和方法,真的受益匪淺。長此以往,數學課堂改變了從前老師“一言堂”的局面,每節課都有很多學生發言表達,作為教者,真的在努力做到集思廣益。另外,多做一些一題多解的練習題,對鞏固知識、增強解題能力、提高學習成績大有益處。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還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有的這些收獲,就是每天站在講臺上和我的學生一起度過的每一節課,這里是我進步和成長的發源地。和我的學生在一起教與學的過程,讓我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課堂上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我們都知道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能得到提高。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彼此間進行情感交流,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與共同發展。學習的動力源于對知識的渴望,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能夠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一個知識點,能夠多角度、不同思路地理解和掌握,在課堂上能夠表達出來,對教師本身也是一種促進和成長,學無止境,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充電,一個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一桶水的來源,不是教條的,不是可以量化的,每天的工作過程中,可以學習,每天給學生上課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因此感謝我的工作環境,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學習、進步和成長。我想說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吃,就不會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極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學習,就不會知道它的好處。因此,通過學習之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通過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反過來要求自己;知道自己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夠自強。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我一定要發奮努力,不斷提高自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