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鳳艷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我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班主任工作和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工作,20多個春秋的實踐工作,使我認識到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必須做好育人工作,育人工作是我教育工作的切入點。現結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一、知法懂法,提高自身素質
新課程改革以后,在思想品德教材中,涉及了很多法律知識,如教材中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有關保護隱私、保護受教育權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內容等。因此,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這些法律知識,思想品德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這些與教學有關的法律知識。只有用這些法律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規范自己的言行,才能教育學生學法守法,行之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了法律意識,從而也使我們自身的法律素質提高了。
二、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工作不只是講授知識,只有用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用情感才能喚醒情感,教師的作用在于做出榜樣。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有私自拆開學生信件、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等現象發生等,那又怎么去教育學生遵紀守法呢?這要求我們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嚴于律己,依法施教,做守法的模范,以自己的正確言行引導學生,以自己的修為感染學生,努力讓自己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只有這樣,對青少年學生的成長教育才能潛移默化,水到渠成。
三、創設情境,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
作為一名思想品德教師,主要任務是將法制教育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去,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如果單純地講解法律條文,用空洞的理論去說教,不能真正落實法制教育。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創設情景,讓學生通過思考、交流、體驗的過程來理解法律知識,提升法律意識,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
在講消費者權益一課時,我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學生做了一次問卷調查,自己設計調查題目。每個小組調查得非常順利。回來之后,談了自己的感受。通過這次調查,學生深切地認識到了下面幾點:(1)在生活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很容易受到侵害。受到侵害后,有的忍氣吞聲、有的以牙還牙、還有的依法維權。(2)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現象時有發生。所以我們國家應加大執法力度,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都要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四、利用班會課,滲透法制教育
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想改變青少年的不良行為習慣,就要從預防入手,真正做到防微杜漸,讓他們懂得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我善于抓住契機,適時利用班會課開展以法律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進行模擬演練。利用板報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營造氛圍,創設環境,使學生在熏陶中增強法制觀念,在情境中健康成長。如,針對學生上課遲到、上課不注意聽講、打架、罵人、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等一些不良現象,幫助學生分析這些問題的危害性,并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他們認清“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這種認識的危害性。時刻讓他們記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所以,我們思想品德教師,應抓住一切有利的時機,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
總之,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有進行切實可行的法制滲透教育,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才能使學生從小在法律的氛圍里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成為一名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好公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