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猛
誦讀欣賞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的一大特色。六冊書每單元都有這一環(huán)節(jié)。算起來大致36篇。其中的內容也相當豐富:有古詩詞,有現(xiàn)代詩,有對聯(lián),有戲劇選段,有文筆精華……古今中外的佳作云集。如果能把這個寶藏開采好了,無疑對學生誦讀欣賞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有極大的幫助。
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這個聚寶盆呢?
不少老師“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細細地比較下來,大部分老師還是把誦讀欣賞的內容割裂成一首一首的詩詞去教授,比如在教授七年級第四單元的誦讀欣賞時把其中的古代詩詞三首——《早春》《西江月》《秋詞》分解成三篇“課文”,一篇一篇地講,與平常單篇的古詩詞新授課沒什么兩樣。筆者認為,既是“誦讀欣賞”統(tǒng)領下的三首古詩詞,就應該把它們當成一個整體去誦讀欣賞。
因此必須找到能把它們連成一體的紐帶。
古詩詞也好,文筆精華也罷,要想找到篇幅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不難,我們可以從作品的思想感情、寫作內容、寫作技巧等方面考慮。還以七年級第四單元誦讀欣賞的三首古詩詞為例,我們可以從寫作內容同是寫四季之景為切入點進行整體教學。
首先,激趣導入。可以這樣開場:古詩詞中寫四季之景的詩還真不少,同學們能舉幾個例子嗎?今天我們再學習三首,這樣你的四季之景詩詞庫內容將更充實。然后教師指導學生自由誦讀三首古詩詞,要求讀準字音與停頓,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三首詩詞分別寫的哪個季節(jié)的景、有什么特點、表現(xiàn)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第三步,在小組里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比比誰背得快,背得多。第四步,探究:除了都是寫四季之景外,你還能不能找到三首古詩詞的其他聯(lián)系或共同點?這一環(huán)節(jié)能讓學生沉下心來研讀三首詩,繼而獲得發(fā)現(xiàn)。只要認真品讀,認真欣賞,定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都是借景抒情,且作者的感情都很強烈。這又上升到寫作手法上的探究了。即便學生就文字本身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也應及時鼓勵:如學生發(fā)現(xiàn)三首詩有三個“一”分別是“一年”“一片”“一鶴”,教師表揚他有一雙慧眼,并順勢引導大家回顧還積累了古詩詞中的哪些“一”字句,大家一心一意地思考,七嘴八舌地交流也是一種得,不光復習了已有的知識,又能體會“一”字之妙,假如因此而形成這種慧眼更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接下來是拓展環(huán)節(jié),學生回顧自己積累的寫四季之景的詩句,并根據季節(jié)或冷暖色彩或其他角度分類,小組可以由此編一份小報來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最后,請學生就著這些寫景佳句創(chuàng)作一首屬于自己的古詩,描繪出心中的“春天”。這樣的學習積累下來,細流成江海,學生的收獲不僅僅是積累了那么多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一種學習的方法及讀書的技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