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陽蓉
愛因斯坦在《論教育》一文中指出:“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他的學科的基礎理論,并且學會了獨立的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
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如何體現出來呢?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學生做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審題能力。審題能力的強弱對應說明了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能力的強弱。
審題能力是一種建立在閱讀基礎上的理解能力,更是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是一種綜合了信息獲取、分析、處理的能力。審題正確與否與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讀題習慣和思考方法有著莫大的關系。這種能力的獲得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訓練、反思、提高的長期過程。
可是,在現實教學中,由于我們的教育只看結果,使得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過程中更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知識獲取過程中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能力的培養。具體表現在基礎年級的教師因為課時較為緊張,更關注課文有沒有講解透徹,能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高三的教師則更為關注學科知識點有沒有系統一體化,考點有沒有講解透徹以及學生的答題是否規范。所以,盡管經過了三年的學習,到高三一輪復習結束時,所有的知識點都像過篩子一樣過了一遍,自以為學生會做的題目都做錯的時候才發現學生錯的不是知識積累太少,不是答題不規范,而是犯了根本性的致命性錯誤,答題方向錯了。原因在哪?就是題目沒看清、沒看懂,簡單的詞語串聯起來所隱含的信息沒有挖掘出來,說到底就是審題能力不強,讀題意識沒有培養起來。所以,學生的審題能力不強,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平常教學中的不重視而造成的。
學生方面,出現審題問題的原因則主要是思維定式和不良的審題習慣。
思維定式也可稱為思維慣性,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傾向,是指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形成的自己所慣用的、格式化的思維模式,面對問題,自然地沿著特定的思維路徑,對其進行思考與處理。思維定式有利于學生處理單純的學習問題,但對于新的相對復雜的問題,則往往表現為處理盲目,思考缺乏廣度與深度。做題時,學生往往沒把題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假思索,按“老印象”辦事。如,我們試卷中有道這樣的語言綜合運用題:“ 的美,是 之美。要求(1)在第一空處填入一種植物(松、竹、梅、菊除外)的名稱,在第二空處填入一個最能體現這種植物特點的形容詞或短語;(2)綜合使用描寫與說明、議論相結合的表達方式;(3)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很多學生就選擇了括號里的一種來寫,之所以會產生這類錯誤,主要是學生“思維定式”的消極作用,認為括號里提供的就是供選擇的。試卷改下來每個班都有近30%的學生選了“松、竹、梅、菊”中的一種來寫。
很多學生作題急于求成,讀題時,缺乏耐心、細心,經常只用眼睛掃一遍,就急于動筆了。讀題時不能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與分析。有次考試,現代文大閱讀選了畢淑敏的《斜眼》,其中有道題是“請結合文章的標題,探究小說的主題和社會意義”。我覺得這道題的關鍵詞是“結合標題”和“探究主題”,因為小說的主題往往會涉及社會意義,而我們的大部分學生答題的時候沒有結合標題,也沒有對主題進行探究(即寫出小說的多個主題),而是采用概括主題的答題模式對主題進行概括,再單列開來寫社會意義是什么。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學生看到“主題”兩字就想當然了。從這里可以看出,學生最大的問題不在于知識點的掌握,也不是答題模式不規范,而是審題能力不強!
考試都是從審題開始的,迅速、準確地讀懂題意是正確解題的基礎。如果沒有讀懂題意,答案組織得再有條理性,語言組織得再流暢,模式再規范,都是空中樓閣。因審題出現偏差而失分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不僅讓學生,也讓老師感到苦惱。
針對學生和教師方面的問題,教師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來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首先,在思想上,教師對學生審題習慣的培養應該重視起來。教師不應為了課堂教學內容的完整性、為了在既定的時間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急匆匆地把備課時準備的內容講完,而不考慮學生應該學會些什么?學生學會了多少?尤其是在審題方面,教師應該讓學生多思考,多講解思考的過程,并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題意是什么。復述題意能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如果教師代替學生解讀,就會讓學生失去這種機會。學生在等待教師的分析和講解中就失去了思考的積極性,從而錯失了對審題習慣的培養。到考試暴露問題時,老師自認為自己教得很好,講得很明白,而學生沒學會,就覺得是學生能力不行,其實這都是老師急于求成的后果。其次,通過學生的錯題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弄清楚自己因除時間不夠、字寫得不好、知識點沒掌握、答題不規范而丟分的原因之外,明白審題的偏差也會讓分丟得非常冤枉,以此提高學生對審題能力的重要性的認識。規范的試題的題干其實隱含著答題的方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分析、解讀題意。
總之,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它幾乎無捷徑可走,只有在學生自己反復的練習、教師的分析指導中逐步養成。只有提高了學生的審題能力,才能提高教學效果,進而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