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富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其知識體系中的公式、定義、規律等多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之上總結、歸納形成的。實驗之于物理教學的重要意義及作用可見一斑。但是,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組織形式等早已遠遠不能滿足物理教學的需要,更無法滿足初中生物理實驗技能及綜合修養素質的提升與進步。在此背景下,創新物理實驗教學就變得迫切而有必要了。以下,筆者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感悟出發,嘗試就初中物理實驗創新教學的具體策略展開初步的分析與大致的探討。
一、初中物理實驗創新應當突出實驗內容的趣味性
傳統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統一、內容固定,教師多照搬照抄教材上的實驗應付了事,并未真正思考該實驗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又是否能真正發揮實驗教學的本質作用,來幫助學生以此實驗為契機實現對所學物理知識的更好認識、理解與深刻掌握。
我個人認為,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想創新實驗教學,首先要做的就是拋棄以往傳統而落后的實驗教學形式,改為在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以及具體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重點突出物理實驗內容的趣味性。
以我自身為例,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就格外注重物理實驗趣味性的增加與豐富。例如,在教學“聲音的產生與傳播”這節內容時,我就帶領學生進行了如下的趣味小實驗:用細棉線將兩個較大的空果凍殼連接起來,一位學生將細棉線一端的空果凍殼固定在自己嘴巴上并發出聲音,細棉線另一端的學生則可以借助另一個空果凍殼清晰地聽到同伴發出的聲音。該實驗材料簡便,頗具趣味性,因此,便輕而易舉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親自體驗、主動探究奧妙的興趣與熱情;與此同時,雖然操作簡單但卻充分驗證了“聲音的傳播需要依靠一定的介質”這一物理學原理,真正發揮了該實驗教學的作用與功能。
二、初中物理實驗創新應當突出實驗內容的實用性
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師進行實驗的主要目的在于帶領學生驗證教材中所涉及原理、規律等的正確性與科學性,卻忽視了對該實驗進行實用性、有用性的考查與探索。這就導致相當一部分初中生產生“實驗僅僅是輔助初中物理學習的一種手段,與自身的現實生活并無甚密切聯系,因此只要將考點中所涉及的實驗過程、操作步驟、實驗結果等逐一背下來,應付考試就可以”的極端認識與錯誤理解。這不能不說是傳統畸形實驗教學的一種悲哀。
鑒于此情況,為了創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我非常注重實驗內容、實驗結果的實用性與有效性,力求以此為突破口,讓學生在深切感受到物理實驗、物理科學真實性與實用性的同時,領略到物理科學與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如,在教學“光的折射”這節內容時,我帶領學生利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了如下實驗:
1.將一些色彩艷麗的小圓珠放入空碗中,用塑料保鮮膜封住碗口;
2.用手將碗口上的保鮮膜輕輕向下摁少許,使得碗口的保鮮膜大致呈倒錐形形狀;
3.取一些水倒在碗口的保鮮膜上,仔細觀察彩色小圓珠形狀大小的變化。
通過對比,學生能覺察到彩色小圓珠看起來要比之前更大一些,其背后的物理學原理:凝聚在碗口保鮮膜上的水實質上起到了一個凸透鏡的作用,而透過凸透鏡看物體,也往往要比實際物體顯得更大。
這一實驗中所用到的材料、器材等都是學生日常現實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因此并不會像專業物理實驗器械一樣帶給學生“高高在上”、遙遠、疏離的錯誤感覺,有利于他們感受到現實生活中物理學知識的無所不在、廣泛運用;除此之外,該實驗的另一重要作用在于得以讓學生清楚、明白地懂得正在進行的物理實驗、正在學習的物理學知識有什么用、能做什么,有利于其真正探究到物理實驗教學的內在本質以及物理學習的最大價值。
三、初中物理實驗創新應當側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與
發展
除了上述提到的兩點之外,我認為初中物理實驗還應當側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這才是創新實驗教學的關鍵之所在。如,在“探究串、并聯電路電壓的規律”實驗教學中,我首先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該實驗具體注意事項,隨后便有效“放手”,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大膽進行該實驗的操作,要求他們認真觀察、正確記錄實驗數據。如此,便給了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實驗、自主學習的機遇,促使他們掌握了基本的實驗技能,為其日后獨立自主進行其他物理實驗的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以上僅是我個人關于初中物理創新實驗教學的粗淺認識與看法,望各位教學同仁能不吝賜教,以促進我物理教育事業的更好發展與顯著進步。
參考文獻:
鄧曉雷.關于初中物理實驗創新教學的看法[J].現代農村科技,2012(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