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榮保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教師應當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教育和教學全過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彪S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培養新一代高素質人才,必須具有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的素質。在美術教學中又如何潛移默化地把德育滲透其中呢?下面,我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看法。
一、確立德育滲透的方向
美術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美術課進行德育教育有著它特有的學科優勢,美術欣賞可以開闊文化知識視野、陶冶高尚情操、提高道德修養,尤其可以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和價值觀??梢酝ㄟ^美術教學進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質、個性心理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念和審美觀。
二、借用美術作品進行德育教育
在歷史的長河里,中華民族具有其豐富的藝術寶庫,蘊藏了我們中華兒女極強的創造力,展現出他們的聰明才智。通過對這些藝術品的欣賞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再對這些作品進行深層次的講解,潛移默化地把思想教育滲透其中。例如,在講《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和《中國現代建筑》時,欣賞到古今的建筑風格,宏偉的建筑彰顯中國人民的智慧,讓學生感受我們偉大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深感祖國的偉大,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美術教學中作為老師要有強烈的育人意識,自覺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強化德育。通過對美術藝術的欣賞來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審美觀。但在方式方法上要做到自然貼切,不可“一言堂”,切實做到潛移默化,以涓涓細流滋潤學生心靈,以真情實感感染學生。
三、用藝術家的人格進行德育教育
藝術家是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力量,賦予自己作品以生命。每一部偉大的美術作品背后都有無數的坎坷與艱辛。徐悲鴻大師的作品具有東方畫派的神韻和西方畫派造型準確、結構嚴謹的特點,至今廣為流傳。而徐悲鴻大師的《奔馬圖》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占。在這樣的情況下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可見徐悲鴻大師憂國之情。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黨想利用高薪高職邀請他去臺灣,他毅然拒絕了,他說:“人不能有傲氣,但不能沒有傲骨?!碑斘艺f到此時,學生都肅然起敬,他們內心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學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時刻不忘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學生品德的提高,才能成為有利于社會、有利于國家的建設者。
參考文獻:
崔凱偉.淺談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大眾文藝,2009(22).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