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對電力公司的營銷安全風險評價愛以及管理體制提出新的要求。通過對電力企業進行安全風險評估,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還能夠提高電力企業的管理水平,進而促進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在實際的風險評價以及管理的過程中,還是會存在很多的問題,以致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低下,管理松散。基于次基礎上,本文通過對電力公司營銷安全風險評價與管理體系進行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夠進一步促進電力公司的發展,為界內相關人士提供給相關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電力公司;營銷;安全風險評價;管理體系
1 前言
營銷風險是指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由于企業的宏觀環境以及微光環境的復雜性、多變性以及不確定性,更重要的就是企業的認識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制定的營銷策略與市場的發展變化不和諧,進而導致可能導致營銷活動受阻、失敗或達不到預期營銷的目標等企業承受的各種風險。對于企業而言,營銷風險在本質上是一種損失的可能性,表現在風險發生與否、發生時間、發生原因、潛在損失多大等的不確定性。產生營銷風險和影響其風險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信息因素、商業因素、管理因素等諸多方面。其中,環境因素、信息因素、商業因素是產生風險的外因,企業的營銷組織管理因素是內因[1]。
2 電力公司營銷安全風險評價分析
2.1 安全風險評價的重要意義
在收集安全信息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風險識別。安全識別是安全風險管理中較為關鍵的環節,其主要是能夠及時發下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安全風險,安全識別的的方式多種多樣,是安全風險評價指標進行評估中作為有效的一種手段。其依據收集的安全風險信息,逐項計算安全風險評價指標,并將計算結果進行匯總,與歷史的數據進行比較,圖發現其中存在風險因子,應該重點分析,得出風險級別。
2.2 安全風險評價模型
依據Kolmogoror為理論基礎,對于任意確定的e>0,都具有一個完整的三層神經網絡,可以采用e均方差的精度逼近任何有力函數。考慮到盡可能減少系統規模以及訓練時的隨時、復雜性,其中主要的內容可以總結概括為:輸入層:依據營銷安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把考察企業的營銷風險的狀態的經過主成份,選擇后的營銷安全風險評價指標作為神經元素輸入;輸出層:將代表電力公司營銷安全風險綜合狀況的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值,對應的營銷報警信號輸出,要充足的樣本對其神經系統進行訓練,是得不通輸入量得到不同的輸出值,然后對企業營銷風險作出定性的評價,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2]。
3 電力公司營銷安全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
營銷風險管理系統的技術流程可概括為以下5步:
3.1 營銷風險度量
對于各類營銷風險采取不同的度量方法:對于營銷市場風險可采用RiskMetrics方法。計算商品價格的VaR值,可以得到商品價格的變動率和變動方向:對于營銷信用風險可采用CreditMetrics方法。計算商品賒銷的VaR值,建立信用狀況和到期付款情況之間的數量關系,計算受信客戶信用變化帶來的企業賒銷產品價值的變化:對于營銷操作風險可采用Delta、EVT等方法。
3.2 動態監查調整
營銷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動態過程,內部審計部門需要隨時檢查管理的執行力度和效果并及時反饋,加以調整,根據修正后的資源配置計劃,重復上述流程進入下一個管理周期,以保持風險管理系統整個流程的科學性和適宜性。
3.3 營銷風險定位
營銷風險定位應根據企業整體的風險管理目標和風險偏好來決定。體現為構建營銷評價體系所選擇的一系列營銷安全性和盈利性指標上。并具體細化到風險閾值和經濟資本的持有新市場營銷法則助推企業成長電子商務、食品餐飲、建筑房產、消費品等營銷水平上[3]。
3.4 營銷風險控制
常見的風險控制策略包括:規避風險、分散風險、轉移風險和接受風險。從企業整體出發,充分考慮各個風險因素的相關性,選擇最佳的風險管理策略組合,有效地利用企業有限的資源。
3.5 營銷風險識別
按照給企業帶來潛在損失的不同風險類別對企業營銷風險進行分類識別,并分析風險因素間的相互關系。本文將營銷風險分為營銷市場風險、營銷信用風險和營銷操作風險三個類別[4]。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電力公司應該充分立足于本行業以及抓住本行業的特點,在實際的營銷安全評價以及管理中,充分應用安全風險管理的優勢,合理、科學的分析公司面臨的風險,及時發現,并加以解決,進一步促進電力公司的可持續、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曉茜.電力公司營銷安全風險評價與管理體系研究[J].企業文化(中旬刊),2013,(12):1-10.
[2]劉向宏.電力公司營銷安全風險評價與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現[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2,11(30):20-25.
[3]韓寧寧.供電公司電費安全風險預警模型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2,03,(01):26-30.
[4]李賀松.安全風險管控體系及系統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2,04(0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