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雯雯
【摘 要】提高農民的綜合素養,豐富農村居民的業余生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促進農村出版物推廣。從農民本位的角度出發,以農民群眾的視角來探索出版物如何在農村進行推廣,就要做到因地制宜,把出版物打造成農民的娛樂產品;結合活動,進行推廣,使農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運用網絡,取得政府支持等方式來推廣農村出版物。
【關鍵詞】農村 出版物 娛樂 網絡
隨著農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農村文化發展已經遠遠落后于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文化素養,促進農村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推進農村出版物的發展已經迫在眉睫。十七屆三中全會曾提出:“要著力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農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權益,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促進農村全面發展。”政府也為此推動了“農村書屋”等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這可以說是出版發行渠道的創新,但實際效果卻并不明顯。與城市相比,農村的網點建設滯后,尚無法普及;大部分農民仍然有著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現代化耕作方式尚未普及,無法使農民產生通過出版物來獲得知識、豐富業余生活的意識。大量的農閑時間使農民熱衷于打麻將、看電視、打牌、上網……長此以往,我國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將舉步維艱,如何走出農村出版物的創新之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
一、農村出版物要注重娛樂性
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城鄉一體化建設,使我國農民走上了小康之路。如今,農民的生活已經沒有太大的壓力,但農村文化建設還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農民不看書也已不再是經濟上的問題,而是根深蒂固的觀念,“農村人看書做什么?學會種地就夠了,有時間可以看看電視,打打麻將?!鞭r民已不再期盼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大多數農民覺得沒有必要再費勁去看書。
1、農村出版物要接地氣式發展
大多數人為了彰顯讀書的地位,沒有考慮目標群體的接受能力,使得出版物無法普及到低層次的群體。農村出版物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設身處地考慮農民需要什么,喜歡什么?出版物的作者大多都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識分子,這使作品脫離群眾,很難引起農民的共鳴。出版物無法接地氣,就不能打開農村市場,讓農民認可。而如何打開農村市場?這就要求出版物要從農民的角度出發,切切實實的關注農民,如農業科技,農村醫療,社會保障等相關問題;同時,在形式上也要做出改變,了解農民實際的文化水平和閱讀習慣,如他們不喜歡文字過多,過于深奧的內容。農村出版物就要結合農民的閱讀習慣,盡量采用易于理解的文字;最重要的是,要讓農民參與到出版物的制作中,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自己,有農民參與的作品才最適合農村市場。
2、農村出版物要有娛樂性
農村出版物推廣并沒有讓農民充分了解到讀書也可以很輕松,也是一種消遣娛樂的活動。其實,大多數人的閱讀,只是一種自我享受的行為,其目的和看電視等娛樂活動沒有太大區別,這是我們提倡的自由閱讀。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電視為什么能在農村普及?說明農民是有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農村出版物要做的,也就是讓出版物有娛樂性,讓讀書成為農民的消遣。運用娛樂的手法,讓農民在讀書中尋找到樂趣,從而逐漸養成讀書的習慣。與其讓他們被動地接受,不如憑借出版物本身的藝術魅力來吸引讀者,要讓他們有欲望來閱讀。倡導閱讀生活,就要把閱讀打造成娛樂,變成一種享受。
二、農村出版物推廣要與農民切身利益結合
基于農民本身具有的特點,他們喜歡馬上能看到效果的東西。許多時候,能立即見效的事情,大家都喜歡去嘗試。但閱讀是一個積年累月的事情,它的作用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堅持才能顯現出來。所以,在培養閱讀習慣的初期,應與農民的切身利益相融合,才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1、農村出版物推廣要結合活動
在農村出版物推廣的過程中,出版社可以舉辦活動,設立獎項,如“某本書的知識競賽”或者“講述你喜歡的一本書”等。不僅可以讓農民了解圖書,提高出版社的知名度,而且還能調動農民參與閱讀的積極性。賦予閱讀適當的目的性和利益性,是把閱讀從云端降到地面,讓農民樂于參加進去。初期了解和參與是打開農村市場的關鍵。其次,可以定期舉辦“健康知識”、“農村政策分析”等免費講座,普及與農民切身相關知識的同時,培養農民對知識文化的興趣。還可以成立農民讀者俱樂部,宣揚“抽煙、喝酒、玩麻將,不如來俱樂部讀本書”的理念。俱樂部要提供相關出版物的信息,方便農民及時了解;提供適于農民的閱讀環境,免費供會員進行閱讀;會員訂購還可享受折扣優惠,只需填寫一份反饋信息等方法。
2、農村出版物推廣要適合農民需求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有被別人認可的心理需求,而閱讀往往是一個孤獨的旅程,這樣就會使大多數人半途而廢,失去閱讀的興趣。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農民認可這段旅程,讓他們不再感到孤獨。我們可以在同一段旅程內,人為的加入許多旅者,使他們互相扶持,農民便不會再感到孤獨,無法堅持。這也是舉辦閱讀活動的根本目的,讓閱讀成為農民交流的話題,農民也可以通過閱讀得到他人的認可。同時,農村出版物推廣要根據內容的不同,針對人群的不同,結合借閱、出租、售賣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來吸引農民。多種營銷方式可以滿足農民的多種需求,一些文化娛樂方面的出版物就可以憑借租、借等方式,多次利用,節約成本,提高普及率。農村出版物推廣要因地制宜,得到農民的認可,才能打開農村這片潛力市場。
三、農村出版物推廣要與網絡結合
農村出版物推廣難,很大一個問題就是無法對農民進行有效地宣傳,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農民的觀念。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可以借用網絡的力量,充分利用網絡的低成本傳播,讓農民在家就能輕松地了解并參與進農村出版物推廣。
1、利用網絡加強農村出版物間的聯系
21世紀,網絡的發展已不可阻擋,它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使用的主要溝通工具。計算機的普及使距離不再成為溝通的難題。如今,分布在不同地區的農民可以利用網絡渠道實時地進行聯系、溝通。出版社也可以利用便捷的網絡傳播加強不同地區農村間出版物的聯系,并營造出一種“競爭”的氛圍。在農村間利用網絡低成本溝通信息的同時,舉辦一些有競賽性質的活動,如評選“最愛讀書的農村”、“今天你讀了什么書”、“農村出版物如何幫我們村發家致富”等系列活動,并給獲獎的農村頒發禮物。有效的加大宣傳力度,有助于農民出版物的推廣。競賽形式是潛在的競爭環境,這種環境不僅可以提高農民對農村出版物的興趣和認知程度,還可以加快農民對農村出版物接受的進程。
2、利用網絡平臺整合農村出版物資源
建立農村出版物官方網站和移動公共平臺,及時發布信息,在網上舉辦活動。網絡可以提供及時反饋,實時地了解農民對出版物的需求。這種把出版商、發行商和讀者等多方資源整合起來的方法,不僅為出版物和農民群眾直接建立聯系,而且形成了一個展示出版物的平臺。出版商可以借用這個平臺開展銷售和品牌宣傳活動;農民群眾可以借用這個平臺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和閱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而進行體驗式閱讀,推動電子化閱讀;政府也可以借用這個平臺進行與出版物相關的民意調研,不僅提高了效率,也避免各種環節的資源浪費,還可以利用網絡的便捷、低成本等優勢,通過網絡對農民進行相關技能的視頻培訓,提高平臺的知名度和利用率。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打造平臺的便民性,避免流于形式,不被農民所接受。把平臺打造成集信息、知識、培訓、休閑、娛樂、服務于一體的交流中心。
結語
農村出版物推廣需要國家政策和財政上的支持,如同義務教育在全國的普及,是國家的引導和大力支持,才有今天的局面——人人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所有的孩子都有書讀的現狀。而出版物如何才能打開農村市場,走出困境,離不開國家的支持,要有足夠的資金和誘因來讓農民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應該加大農村出版物的開發力度,如剔除不切實際、不關注農民實際問題,對農民無用,深奧難懂,濫竽充數的出版物。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內容為王”永遠不過時,出版物首先要真正適合農民,才有可能被農民接受。這就要求出版物要做到通俗易懂、內容豐富、實用性強、便于農民接受,再配上深入民心的推廣手段和足夠的資金支持,出版物才能順利打開農村市場,真正走進農民群眾的視野。
參考文獻
①段宗社,《論“農家書屋”工程中的閱讀問題》[J].《安康學院學報》,2009(4)
②杜友文,《連云港市“農家書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圖書館建設》,2009(4)
③彭寶珍,《農家書屋正常運行中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河西學院學報》,2011(4)
④廖俊清,《傳播學視野下的“農家書屋”工程分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9(10)
⑤井繼龍,《農家書屋建設的調查與思考——以微山縣農家書屋建設為例》[J].《圖書館論壇》,2009(3)
(作者:吉林師范大學編輯出版專業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