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小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必須加強自身經營管理,做好稅務籌劃。而我國的中小企業稅務籌劃才剛剛起步,存在著許多的問題。由此本文主要通過對稅務籌劃理論概述,中小企業稅務籌劃的必要性,并結合實例,以X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其稅務籌劃存在的問題,并設計一些可行的籌劃方案,以期其他中小企業借鑒。
關鍵詞:稅務籌劃;中小企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
一、稅務籌劃的理論概述
1.稅務籌劃的涵義
(1)稅務籌劃的含義
稅收籌劃又被稱作是納稅籌劃,是指在遵守稅法和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利用稅收法規所賦予的稅收優惠或選擇機會,通過對企業投資、經營和理財等活動的事先安排和籌劃,在眾多的納稅方案中選擇其中稅負最輕或最佳納的稅方案,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的行為。
(2)稅收籌劃的特點
稅收籌劃具有合法性、超前性、目的性、風險性、普遍性的特點。
二、中小企業的稅務籌劃的必要性
1.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2.減少涉稅成本,提高稅后收益,實現利潤最大化;
3.防范涉稅風險。
三、X企業涉稅情況分析
1.X企業的基本情況
X企業是一家以藥品的批發、零售為主要營業收入的藥品連鎖企業。是H市最大的藥品批發零售企業,已成為H市該行業的領頭軍。公司成立于2001年,現今有130多名員工,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占32.6%,中專學歷占62.8%;主管藥師和主治醫師16人。公司下設企業管理服務部、質量管理服務部、財務管理服務部、采供服務部、醫院服務部、市場服務部、儲運服務部、藥堂服務部。公司經營范圍:中成藥、中藥材、中藥飲片、抗生素、化學藥制劑、生化藥品、生物制品、精神麻醉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及日用化學品近4000個品種(包括注射劑、沖散劑、片劑、丸劑、膠囊劑、酊水劑及外用藥等)。近幾年平均營業收入為1.5億元。X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主要為17%,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主要為25%。由于醫藥連鎖企業的特殊性,其稅種主要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所以本文對該公司的稅務籌劃放在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上。
2.X企業稅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X企業雖然是H市醫藥連鎖企業的龍頭企業,但是該公司還只是一個中型企業,企業管理者對稅務籌劃的認識不夠,導致對稅務籌劃的不夠重視。公司財務部沒有設有專門的稅務籌劃人員。
(2)從上面對X企業的員工學歷百分比中,可以看出,該公司的員工素質不高,缺乏高端技術人才。表現在財務管理上則是財務人員只是在處理日常的會計事務,有的時候該報的稅沒報,不該報的稅反而多報,這造成了一定的涉稅風險。
(3)X企業管理者也有降低納稅的意識,但是卻不是通過合法的稅務籌劃進行,而是在年底納稅的時候再想辦法減少稅收的交納。
四、X企業稅務籌劃方案設計
1.X企業增值稅的稅務籌劃
(1)進貨渠道的稅務籌劃
由于我國稅法規定以增值稅專用發票為抵扣憑證的要求,所以一般納稅人的進貨渠道不同,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比例就不同,從而影響企業的稅收負擔。一般納稅人的進貨渠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從一般納稅人企業進貨,這樣一般納稅人供貨商可以為企業提供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的專用發票,適用的抵扣比率為17%;另一種是從小規模納稅人企業進貨,而在小規模納稅人中既存在著可以請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的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這種情況下可以按3%的比例抵扣。又存在著不能請求代開自己也不能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開具普通發票,普通發票不能夠抵扣進項稅額。但是這種小規模納稅人知道自己存在這樣的一個限制,會降低價格吸引一般納稅人進貨商。X企業主要是批發零售,所以進貨這一步驟在其經營活動中極為重要,如果能夠在進貨時權衡成本與收益,使進貨成本在扣除進項稅額后最低,就是最佳的進貨渠道。具體舉例如下:
X公司某年某月某日要采購一批藥材,進價為100萬元(含增值稅),銷售價格為140萬元(含增值稅)。現有甲乙丙三個公司可以提供者批藥材,其中甲公司為一般納稅人,可以提供適用稅率為17%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乙公司為小規模納稅人,可以請求稅務機關代開適用稅率為3%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丙為小規模納稅人,不可以請求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只能開具普通發票。三個企業的藥材質量相同。
若選擇甲企業為供貨商,則
應納增值稅=140/(1+17%)*17%-[100/(1+17%)*17%]
=20.34-14.53
=5.81萬元
若選擇乙企業為供貨商,則
應納增值稅=140/(1+17%)*17%-[100/(1+3%)*3%]
=20.34-2.91
=17.43萬元
若選擇丙企業為供貨商,則
應納增值稅=140/(1+17%)*17%
=20.34萬元
從上面的舉例可以看出,在采購同樣一批貨物時,選擇不同的供貨商,所繳納的增值稅不同。其中從一般納稅人處進貨增值稅最低,從開具普通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處進貨增值稅最高。所以在貨物質量相同、售價相同、進價相同的時候應該選擇一般納稅人的供貨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例子中的乙丙企業為了吸引采購商,會降低貨物價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該從企業的整體收益來考慮,而不只是考慮增值稅的交納多少了。假設丙公司開出的價格為80萬元,則企業的整體收益即稅后現金凈流量=140-80-20.34=39.66萬元,而甲企業的價格不變,仍然是100萬元,則企業的稅后現金凈流量=140-100-5.81=34.19萬元。此時,從丙企業進貨比從甲企業進貨更劃算。
那么當小規模納稅人的價格比一般納稅人的價格低多少時更加劃算呢?下面的價格優惠臨界點可供X企業在采購時參考:
(2)促銷方案的稅務籌劃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促銷作為企業增加營業收入的一個手段日益重要。X企業作為一個以零售藥品為主要收入的企業,促銷活動當然必不可少,但是其在進行促銷活動的同時不能僅僅看到營業收入的增加還應該看到促銷帶來的一系列成本的增加,企業應該以整體利益為最終目標。X企業進行的促銷活動有許多,主要有買一贈一活動,即購買一件藥品贈送一件價格較低的藥品,有折價銷售、贈送優惠券、加量不加價等。
在買一贈一的促銷活動中,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將貨物無償贈送給他人,無論是自己生產還是購進都是視同銷售,應該繳納增值稅。所以X企業贈送的藥品應該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而且在企業所得稅中規定,企業贈送的這筆支出不能在稅前扣除,同時,個人所得稅規定,購買者為個人消費者的,這筆所得為偶然所得,企業應該承擔這筆個人所得稅。所以X企業在進行買一贈一活動時會承擔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具體舉例如下:
X企業在五一期間舉行部分藥品買一贈一的促銷活動,凡是到公司藥堂買這部分藥的顧客,都可以買一種藥贈送比這種藥價格更低的保健品一份。這一期間進行買一贈一的促銷活動能夠增加營業收入20萬元,不含稅成本為15萬元。贈送的保健品價值為1萬元,其不含稅購進成本為0.6萬元。如果不進行稅務籌劃,X企業則應該繳納的稅收為:
保健品應當繳納的增值稅=10000/(1+17%)*17%=1452.99元
保健品應當繳納的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1452.99*10%=145.30元
保健品應當繳納的個人所得稅=10000/(1-20%)*20%=2500元
保健品應當繳納的企業所得稅=6000*25%=1500元
贈送的保健品在整個促銷活動中繳納的稅額 =1452.99+145.3+2500+1500=5598.29元。
企業在整個促銷活動中的收益=20-20/1.17*0.17*(1+10%)-15-1-5*0.25-0.56=-10000元。
從上面的例子可見不進行稅務籌劃,盲目地進行促銷活動有時不僅不會帶來收益甚至還會虧損。其實可以將這樣的促銷變為直接降低價格或者價格折扣,可以減少企業的稅收負擔。直接降低銷售價格,實行捆綁式銷售,就不會存在贈送藥品的視同銷售問題,也不會存在多交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問題;進行折扣銷售,也可以避免上述問題。
在折價銷售、贈送優惠券、加量不加價這三種形式的促銷活動中,X企業也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舉例如下:
X公司每銷售售價為200元(含稅)成本為120元的藥品,進項可抵扣,有以下三種促銷方案可供選擇:
方案一:按藥品的八折銷售;
方案二:滿200元贈送40元的購物券,可在店里買其他藥;
方案三:滿200元可再選購40元的其他藥品,價格不變,仍未200元。
暫時不考慮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分析如下:
方案一:增值稅=(160-120)/0.17*0.17=5.8元
銷售毛利=(160-120)/1.17=34.2元
企業所得稅=34.2*25%=8.54元
稅后凈利=34.2-8.54=25.66元
方案二:這種情況下,就相當于買一贈一,與上述的買一贈一繳納的稅種一樣。
增值稅=(200+40-240*60%)/1.17*0.17=13.95元
個人所得稅=40/(1-20%)*20%=10元
銷售毛利=(200-240*60%)/1.17-10=37.86元
企業所得稅=(200-120)/1.17*25%=23.4元
稅后凈利=37.86-23.4=14.46元
方案三:這種方式看似與第二種方案想像,但是卻與第二種方案有本質區別。因為這種方案不會被視同銷售。
增值稅=(200-240*60%)/1.17*0.17=8.14元
銷售毛利=(200-240*60%)/1.17=47.86元
企業所得稅=47.86*25%=11.97元
稅后凈利=47.86-11.97=35.89元
從上述三種方案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三種方案最優,第二種方案最差。所以企業在進行促銷活動時一定要充分考慮稅務的負擔,使企業利益最大化。
2.X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稅務籌劃
(1)業務招待費的稅務籌劃
所謂業務招待費是指企業為生產、經營業務的合理需要而發生的而支付的應酬費用。它是企業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實實在在、必須的費用支出,是企業進行正常經營活動必須的一項成本費用,但由于其直接影響國家的稅收,因此稅法對其稅前扣除有限定---僅允許按一定標準扣除。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第四十三條明確規定: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而營業收入又主要由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視同銷售收入組成。控制業務招待費在允許扣除范圍內,有助于減少企業所得稅。在允許的范圍內改變策略,將一些可以計入業務宣傳費的費用計入到業務宣傳費,因為業務宣傳費的扣除限額是當年營業收入的15%,且當年未扣除完的可以在以后年度結轉扣除,而業務招待費則不能結轉扣除。
(2)業務宣傳費和廣告費的稅務籌劃
業務宣傳費是指企業開展業務宣傳活動所支付的費用,主要是指未通過媒體傳播的廣告性支出,包括企業發放的印有企業標志的禮品、紀念品等。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由于業務宣傳費和廣告費是以銷售收入為計稅基數,所以X公司可以單獨成立一個銷售公司(分公司),將所進的貨物以一定的價格購買進來后再銷售給銷售公司再由銷售公司售出。這樣可以將業務宣傳費和廣告費在兩個公司之間進行分攤,而營業收入以最終賣出價格為計稅依據,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業務宣傳費和廣告費的稅前扣除金額。
(3)固定資產折舊的稅務籌劃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式有四種: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折舊方法的不同會導致當期的納稅金額也不同。X公司可以根據市場情況或是采取加速折舊將納稅金額遞延,或是采取直線法提前交納稅款。
從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稅務籌劃是一項較為復雜、變數較多的系統工程。在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稅收是一項無法逃避的法定義務,必然對中小企業的經營決策和經營成果都產生重要影響。如果能夠有效地進行稅收籌劃,可以減輕稅收負擔,增加企業收益,使中小企業的經濟利益在法律范圍內最大化,從而更好地緩解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資金問題,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蓋地.稅務籌劃[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0.
[2]許廣.試論中小企業稅務籌劃[J].中國學術期刊電子出版社,2011(4).
[3]王震.我國中小企業稅務籌劃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2).
[4]張海良.顛覆——中小企業成長之道[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3).
作者簡介:張敏(1991.10- ),女,四川人,西華大學管理學院,初級,碩士在讀,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