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芳
摘 要: 本文從完善研究生學術失范防范機制角度入手,為所在研究生管理部門遏制研究生學術失范行為從制度建設方面提供參考。
關鍵詞:研究生;學術;失范
一、學術失范與學術失范表現形式
(一)學術失范。國內對學術失范的概念界定很多,李晶潔在《高校學術失范的倫理思考》一文中認為“學術失范”就是針對“學術規范”而言的,主要是指學術研究過程中及研究成果發表中出現的違反學術規范與學術倫理的不正當、不道德的現象。李超在《高校研究生學術失范研究》中認為高校研究生學術失范是指高校研究生在科學研究活動中無意或有意違反學術規范(技術規范、內容規范、道德規范等),制造學術偽劣之作,并試圖從中獲取不正當利益的現象。閻光才在《高校學術失范問題的探索性實證研究》一文中把學術失范界定為在特定時期,對學術共同體成員而言,因為學術文化和倫理與制度設計價值取向間存在不平衡,從而使得學術規范處于一種低效或失效的狀態。從以上學者對學術失范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學術失范是以學術規范的先在性為前提的,是學術規范的對立面,是一種違背學術規范的行為。
(二)Q大學研究生學術失范的表現形式。(1)直接抄襲、剽竊他人的學術成果。(2)套用他人的理論框架,篡改他人的試驗數據。(3)一稿多投或多發。
二、造成學術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評價體系不完善,以數量作為主要的科研評價指標。作為西部院校,Q學校招收的研究生生源主要是本地生源和調劑的外地生源,生源質量無法和內地高校相比,學生學習能力一般,制度保障方面,研究生學術評價制度、激勵制度存在缺陷,使得研究生追求的還是科研成果數量,對于質量沒有給予重視,甚至有的研究生一味的追求數量,一稿多投,再加上,專業學術期刊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制度缺陷,諸如專家評審不嚴格,論文審查標準低,甚至有的期刊只要付稿費就能發,論文質量根本難以保證,這一現實情況從側面也加劇了研究生學術失范現象的頻發。
(二)監督體制不健全,監督流于形式。學術管理監督機制不健全是導致學術失范現象頻發的另外一個原因,在Q學校當前的學術道德管理制度中,管理的重點主要是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是以導師為主,研究生管理部門為副,論文評閱專家最后審閱填寫意見三種方式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進行審閱,三方的審閱中,導師和評閱專家首要是要看學位論文中是否存在剽竊、抄襲等問題,其次才要從總體上審閱論文是否達到了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而研究生管理部門則只是通過相關檢測系統對學位論文是否存在剽竊、抄襲等問題進行審核。現有的監督體制存在的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監督管理還未涉及到所有的科研活動中,像科研論文的寫作、科研項目等都未監管到。二是,監管程序不完善,監督流于形式。
(三)懲罰制度不嚴格,學術失范的成本或代價太低。在Q學校當前的學術管理制度下,學術失范行為被發現的概率就很小,即使查出,懲罰措施一般都是批評教育,限期時間修改重寫,最嚴重的懲罰也是延期畢業,這種“低風險、高回報”使得部分獲益者起到了極壞的示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研究生的僥幸投機心理。
三、完善研究生學術失范行為防范機制的對策
(一)建立研究生學術評價制度。建立研究生學術評價制
度,研究生學術評價制度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研究生的獎助、評優都無法脫離這一關鍵環節,學術評價制度對研究者的行為具有導向性。因此,評價是否合理、評價程序是否公平都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學術行為選擇。所以,因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學術評價制度,一是修訂不合理的舊的制度。二是因細化研究生學術評價標準,針對不同研究生類別根據客觀實際制定不同的學術評價標準。三是,評價程序公開透明,必要時可以邀請研究生代表參與到評價過程中。
(二)加強監督,完善外部監督反饋機制。監督反饋機制可以對研究生的學術失范行為進行有效的約束,研究生導師和管理部門首先因將重點放在對學術失范的嚴重性的宣傳教育上,因盡量將事情控制在未發生之前,在研究生從事科研活動前一定要加強宣傳教育,在從事科研活動中,要注意檢查、監督,一經發現問題,要及時反饋。其次因擴大監督審核范圍,應涉及到研究生的所有的科研活動中。
(三)完善激勵制度和懲處制度。激勵機制的缺陷也是導致學術失范的原因之一,因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獎勵制度,對研究生在學術研究過程中表現出的創新精神、科研能力進行客觀評價和廣泛宣傳,重獎有創新的學術成果;二是嚴格懲處制度,“懲罰從兩方面對社會的內在價值做出貢獻:一是消除過去的罪惡,其次是預防未來的罪惡。”因此對學術失范行為千萬不可不了了之,對學術失范行為一經認定,應視情節輕重,給予取消評獎評優資格或收回已得獎勵甚至撤銷學位等處理。這樣才能起到警示作用。
參考文獻:
[1] 郭德俠,研究生學術道德失范與制度構建[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