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永巖
摘 要:本文擬從語言的“經濟原則”入手,分析經濟原則在網絡成語構詞中的體現方式,并探究網絡成語遵循“經濟原則”的理據。
關鍵詞:網絡成語;經濟原則;構詞;理據
一、語言的經濟原則
語言的經濟原則又稱作語言的經濟規律或語言的經濟性。狹義的“語言的經濟原則”(the principle of economy)是法國著名語言學家馬丁內(Martinet)[1]提出。經濟原則是馬丁內用來探討語音變化原因而提出的一種假說。馬丁內認為語言運轉的基本原理是“語言的經濟原則”,在言語交際中人的交際和表達的需要與人在生理上的自然惰性之間存在著基本沖突,這種沖突就成為了語言運動發展的力量。交際和表達的需要始終在發展變化,促使人們采用更多、更新、更復雜,更具有特定作用的語言單位,而人在各方面表現出來的惰性則要求在言語活動中盡可能減少力量的消耗,使用比較少的、生理的、或者具有較大普遍性的語言單位。而經濟原則的運作恰巧解決了這個矛盾,人們以保證完成語言交際功能為前提,同時對言語活動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經濟要求的安排,經濟原則成為了人類言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規律。
二、經濟原則在網絡成語構詞中的體現
(一)縮略構詞。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些網絡成語的釋義:
【不明覺厲】雖然不明白你在說什么,但是聽起來感覺很厲害的樣子。
【男默女淚】男生看了會沉默,女生看了會流淚。常用來形容某篇文章的主體,多與情感愛情有關。
【累覺不愛】很累,感覺自己不會再愛了。
【細思恐極】仔細想想,覺得恐怖至極。
(二)舊詞賦新意。再看下面一類網絡成語,他們與原有成語同形,但意義卻的到了新的發展變化的:
【知書達理】原有義:指人有文化,懂禮儀。網絡新義:僅知道書本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學會送禮。
【杯水車薪】原有義: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無濟于事。網絡新義:當領導就是每天在辦公室喝喝茶,月底能拿到可以買一輛汽車的工資。
【夫唱婦隨】原有義:原指封建社會認為妻子必須服從丈夫,后比喻夫妻和好相處。網絡新義:丈夫進了歌廳,妻子跟蹤尾隨。
(三)諧音字。還有一類網絡成語是在原有成語的基礎上,利用諧音來改變原有成語中的語素或詞,來創造新的網絡成語:
【火鉗劉明】“火前留名”的諧音。由于輸入法的緣故,人們在輸入火前的時候出現的是火鉗,所以網友們為了方便“火前留名”也就變成了“火鉗劉明”。指在所發的貼子火之前,先留個名。此外,“山前劉明”是“刪前留名”的諧音。
三、網絡成語遵循“經濟原則”的理據
(一)信息傳遞的高效性。網絡的出現和逐步的普及,使信息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逐步提高到重要的地位。信息傳播的速度,信息處理的速度以及應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驚人的速度在增長。雖然現在存在很多的語音、視頻聊天的方式,但是無論是論壇、微博、還是使用QQ等聊天工具,以敲擊鍵盤打字來實現交際的方式還是占據主導地位,而手指敲擊鍵盤打字要比用嘴發出聲音說話更耗費體力。
經濟原則表明,高效的交際需要人們在表意明晰的前提下,盡可能采用經濟簡潔省力的語言符號形式,因此網絡成語在經濟原則的作用下應運而生。不論是通過縮略構詞、舊詞新意,還是利用諧音產生的網絡成語,都是網民們在交際過程中在保證信息傳播準確的前提下較為經濟性的產物,通過創造這些網絡新成語來實現信息快速、準確,同時又低能耗的傳遞。
(二)網絡輸入法的特殊性。結構簡單、注重聲調是漢語的語音的兩個特點。由于結構簡單,造成了漢語詞匯系統中存在大量的同音異形詞;而拼音輸入法不識別聲調的特點又造成了網民們在敲打出音節后,會產生很多音節相同但意義不同的詞。所以,網民們為了省力,往往選擇輸入法中最為靠前的一個詞、或者系統默認下的一個詞。于是“諧音”造詞成為了網絡成語產生的一種重要方式。
(三)上網具有消費性。人們以互聯網絡為手段而實現其自身需要的滿足,但網絡作為傳播媒介并不是免費的,無論是在網吧的計時收費還是在家的寬帶上網,對于網民們來說都是消費性的行為。為了節省時間和金錢,網民們都會以最短的時間來交換最大量的信息,這就要求交際語言在形式上簡單簡潔,在傳達信息上豐富高效,網絡成語充分地滿足了這個條件。從經濟的角度出發,網絡成語實現了在交際中省時、省錢的目的。
結語:本文從語言的經濟原則角度入手,分析了經濟原則在網絡成語構詞中的體現方式,并探究網絡成語遵循“經濟原則”的理據。語言的經濟原則作為一項重要的語用原則,在網絡成語的產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用網絡成語可以使網絡交際變得更加省時省力、簡捷高效。
參考文獻:
[1] 張樹錚.語言學概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第一版,第1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