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梅
摘 要: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管理方法在現代化企業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這同時也加快了企業現代化的進程。本文針對知識先導型企業的管理創新問題進行了討論,詳細分析了知識先導型企業中管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據此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方案,為企業的管理提供參考依據,而且據此經驗可以為知識先導型企業未來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知識管理方法;知識先導型企業;解決方案;管理問題
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在經濟活動中的貢獻達到了
60%—80%,知識經濟,顧名思義即科學技術,當今世界各國家之間的競爭已經演繹成一場知識和創新的競爭,失去了科學技術知識,猶如放下了手中的鑰匙,而失去了創新意識,就失去了整個未來。在新的歷史節點下,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倡導知識經濟,力圖抓住發展科學技術這劑良方,不斷提升本國經濟水平。
一、知識先導型企業產生的時代背景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變化發展,影響著現代化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的不斷進步。企業經營管理模式由最初的簡單商品交換到今天以知識為本的管理方式,仿佛經歷了一個涅槃重生的過程,進入新時代,企業經營更加依賴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企業員工素質的不斷提升。知識先導型企業的經營活動,對推動社會科學技術發展,增強企業職工科技意識,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精神,對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創建知識先導型企業是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客觀需求和必經模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技術日新月異的背景之下,傳統的企業管控模式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先進目標模式,組織模式,效益模式等理念的管理方法。有學者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決定商業活動成敗的首要因素是管理,而只有以管理創新帶動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才會驅動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知識先導型經濟的概念和含義
知識經濟時代以知識運營為經濟增長方式,知識產業為龍頭產業,知識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中以知識為基礎是相對于傳統的以物質為基礎的經濟而言的,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總體來說取決于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是以物質為基礎的。知識經濟是人類經濟,特別是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同時又是新的信息革命導致知識共享以高效率產生新知識時代的歷史產物。
知識經濟理論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1983年,保羅·羅默提出了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經濟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資的收益,該理論標志著知識經濟在理論上的初步形成。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至今,日益頻繁的經濟活動已經證明知識經濟已成為生產要素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以此為標志的知識經濟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經濟類型。
三、知識先導型企業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和實施
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知識,智力等無形資產的投入決定了經濟行為的成敗,知識先導型企業將知識看作為企業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知識由其本質特征決定了其具有的一定的特殊性,知識不像其他資源是有形的,固定的,知識可以存在于大腦,書籍和刊物中,它可以成為指導工作的寶典也可以成為無用之物;知識的概念從某種意義上講不符合數學規律,知識不會因為用的人越多而變得越少,反之,它會隨著使用的越頻繁造成對社會的影響越深遠。知識本身具有很多自身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知識先導型企業在管理上也存在著一些特點:
(1)知識管理要具有市場性特征。生產要素決定了社會經濟活動的構成,十八大指出,市場要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知識作為經濟活動中一種特殊的生產要素,也與市場脫離不了關系。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要面向不同人所掌握的知識結構特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節知識要素在市場配置中的地位,讓市場在調節中起決定性作用。知識作為人類社會不斷總結積累出的產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部分知識只有它的創立者才能夠最先完全掌握知識的全部內涵和應用,然而,知識的普適性決定了只有最廣泛應用于社會大眾,知識才真正得到了利用,所以,要不斷創造新知識,也要將它最大化的應用和推廣,以使知識為最廣大人群所接受。(2)知識管理要具有前瞻性。知識由其自身局限性決定了掌握知識的人在市場活動中的地位,這種地位在知識被廣泛應用之前也許是卑微的,不受人們尊敬的,然而,知識無法根據人們的喜好而改變自身屬性,這就要求企業管理人員要不斷創新知識管理方法,高瞻遠矚,應用新的方法論來解決管理問題,不錯過任何一個知識創新的機會,合理分配掌握相關知識人員的工作范疇,做到各盡其職,最大化發揮知識的利用程度。
近幾年來,我們國家先后創建了一些知識先導型企業,這些企業在各自領域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我們在知識管理方法和理念上仍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等待著我們去解決。
參考文獻:
[1] 陳勇星,秦秋英,李由勝.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模式選擇策略[J].統計與決策,2008,(8):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