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摘 要:通過對畢業生調研發現,很多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后出現了一些不適應,這些不適應是因為學校和企業在很多方面的差別導致。在班級管理中運用企業化管理的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在校期間樹立良好的習慣、意識、覺悟,有助于將來學生畢業到企業中快速完成由學生向員工的身份轉換,有助于實現在校生培養和企業需求的統一性對接。筆者在查詢大量相關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研究,得到了一些班級企業化管理的經驗,主要有模仿企業組織機構,組建學生管理組織框架;構建工分制的管理機制,形成激勵與約束并舉;充分發揮班委會的作用,明確責任與義務;建立述職機制,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營建企業氛圍,傳遞企業文化;走近行業企業,獲得學生認同。
關鍵詞:高職;企業化管理;班級
高職教育是一種就業教育,學生上學的目的是就業。高職教育如何能夠實現學生在校生培養與社會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筆者認為班級管理雖然是小事情,但是在人才培養方面卻有大作用。
一、問題的提出
通過對畢業生調研發現,很多學生畢業參加工作后出現了一些不適應,這些不適應是因為學校和企業在很多方面的差別導致。
例如:不熟悉企業的組織機構。學生熟悉學校的組織機構,知道一所大學應該有的部門和主要領導職務,也熟悉班級這個學校最小單元的組織機構設置。但是因為學校和企業組織機構的不同,學生到企業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弄不清楚企業有哪些部門,哪個部門負責什么工作,哪個職務到底有多大多小。
再如:不熟悉企業的規章制度。因為學校管理制度和企業規章制度不用,學校在校期間即使對校規校紀背誦的如數家珍,但是一旦就業來到企業,對企業的規章制度不熟悉,也因為習慣了學校生活而會出現一段時間的不適應。
又如:學生工作精神、責任意識不到位。學生在學校接觸的學生管理相對于企業有所區別,使得學校在工作精神、責任意識等方面欠缺,因此出現一問題,也使得企業對學生和學校有所批判和微詞。
二、班級企業化管理的設想
班級企業化管理不是筆者發明的,已經在國內職業教育中早有應用研究。筆者在查詢大量相關研究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實踐研究,得到了一些班級企業化管理的經驗。通過實踐也證明了,在班級管理中運用企業化管理的模式,能夠幫助學生在校期間樹立良好的習慣、意識、覺悟,有助于將來學生畢業到企業中快速完成由學生向員工的身份轉換,有助于實現在校生培養和企業需求的統一性對接。
(一)模仿企業組織機構,組建學生管理組織框架。參考專業所在企業的組織機構設置和崗位職責,組建學生管理組織框架,將學生會主席設置為集團公司董事長負責整個集團的管理運行,在學生會中設置總會計師負責各班班費使用的統計和監督,在各個班級設置分公司由班長出任分公司經理負責分公司管理。雖然學校學生管理的本質沒有變,但是通過名稱的改變,融入了企業化的元素,初步打造出職場氛圍,有利于學生更早的熟悉企業的運行組織機構和基本崗位職能,幫助學生更早的樹立職業人意識。
(二)構建工分制的管理機制,形成激勵與約束并舉。在班級管理中,引入企業的工分制。設置虛擬的工分,詳對班級衛生值日、宿舍衛生值日、個人內務、自習紀律、早操秩序、班級貢獻等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個延伸領域設置出具體的、詳細的、量化的工分增扣方案。通過分公司自查(班委會)、集團公司督查(學生會)建立動態的考核評比機制,并與個人評優評先、班級評優評先相掛鉤,形成激勵與約束并舉的有效管理機制。
(三)充分發揮班委會的作用,明確責任與義務。筆者發現,很多大學的班委會機構臃腫。通常有實際工作內容的僅僅是班長、團支書、文藝委員、組織委員和勞動委員,其余班委均屬閑職。因此,筆者在實際操作中僅僅抓住班委會建設,明確各個班委的分工與任務,并對班委的干部身份予以高績效工分,調動所有班委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之中,使得班委會運行有效。例如,在班級衛生值日的問題上,設置組長負責組內工分與組織,每天設置班委會領導值班制度,模擬企業值班制度實行簽到規定。班委會值班領導需要在工作日定時來到班級,監督與檢查班級衛生清掃具體情況,并將衛生檢查成果與班委會成員績效工分相掛鉤。
(四)建立述職機制,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在班級企業化管理中,我引入了企業的述職機制。每個月末召開班委會述職大會,讓班委會成員逐一對本月工作進行總結并提出下一個月的工作計劃與設想。通過述職行為,約束了每個班委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在述職后,通過不記名投票聽取普通員工(普通學生)對領導(班委)的工作評價與意見反饋,出現集中性的意見班主任進行評判,并對班委實行崗位流動制,不合格下崗。
(五)營建企業氛圍,傳遞企業文化。針對班級專業所主要對應的行業企業,將行業企業的規章制度、文化口號等布置在教室,并設置員工績效考核公布表、員工榮譽榜,模擬企業文化,刺激學生形成職業意識,了解企業職場。
(六)走近行業企業,獲得學生認同。在實行班級企業化管理之前,應該組織班級學生到企業參觀學習,或者邀請企業人事來校做專題報告,讓學生更真實的了解企業管理、企業文化、企業制度等,這樣才能使得班級企業化管理的模式能夠深入人心,得到學生的認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