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良
摘 要:蘇教版的初中化學教材較為注重化學基本觀念的養成,其在內容體現、素材選取、欄目設計等方面均體現了這一點,給教師的一線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施展平臺。本文在系統研究教材的前提下,提出了培養初中生基本化學觀念的幾種方法,如典型事實幫助法、核心概念引領法等。
關鍵詞:初中生 化學觀念 養成 教學方法
化學基本觀念是一個宏觀概念,它不是專指某一具體的化學知識,也不是化學知識的單純組合,它是植根于學生思維中的、在學生解決化學問題時應用到的一種基礎觀念,也可以說是學生獲取化學知識、解決化學問題的思維習慣。化學基本觀念的適用性很強,能夠幫助學生規范并引導化學學習行為,它的內容構成與完善程度同學生的心理發展程度、認知程度有一定關系。
對于初中生來說,化學基本觀念包含下述幾項內容,分別是元素觀念、微粒構成物質觀念、物質劃分觀念、物質轉化觀念以及化學應用觀念等。不同的基本觀念中又包括了具體的知識內容,如在元素觀念中,初中生需要慢慢認識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質均是由原子、離子及分子等粒子組成的,認識到分子和離子需要原子的轉化方能形成,與分子和離子比起來,原子更具基礎性作用。而由于結構的區別,原子種類各有不同,在進行化學反應時,雖然電子數會出現變化,但原子核不發生改變,所以原子核是基礎中的基礎,等等。其他諸如微粒構成物質、物質劃分、物質轉化的化學應用等觀念也可以分支出大量的知識內容,并組成龐大的初中化學知識體系。
由此可以看出,化學基本觀念提挈了化學知識框架,學生樹立化學基本觀念對于化學知識的系統梳理也是有幫助的。
一、用典型事實幫助學生理解化學基本觀念
了解了化學基本觀念,我們也就能更加清晰地認識具體知識與化學基本觀念間的關系,明確具體知識的載體性與工具性作用,也就是說化學基本觀念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要依賴層次不同、難度各異的知識加以體現、加以生發。蘇教版初中化學教材在內容選取上盡可能地防止了知識的簡單疊加,更為注重典型知識的遴選,給學生更加充足的空間,用以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問題中思考,讓學生在典型知識中達到對基本觀念的深層次領悟。
例如,在學習“水溶液”這部分知識時,通過觀察分析水的氣、液、固態變化讓學生了解較為熟知的物質——水;針對人工凈化時水分子的運動,讓學生認識到水在微粒狀態下的活動,幫助學生在微觀層面再次解讀宏觀層面熟稔的現象。在了解了水分子的前提下,在教學“水的合成、水的電解、水的原子構成”的過程中,向學生介紹原子知識,介紹原子里面的電子在物質發生變化時會出現哪些變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微粒構成物質化學基本觀念得到深化。最后,教師可以利用物質在水中溶解時微粒所出現的運動變化再次提示學生研究溶液的特征,使學生認識到物質微粒間的相互運動是所有宏觀生活現象即典型事實的本質原因。
二、用核心概念引領學生掌握化學基本觀念
引入核心概念這個觀點,是為了在化學基本觀念與具體的化學知識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通過這三個概念間的密切聯系,幫助學生掌握化學基本觀念。化學核心概念是在化學基本觀念影響下的、可以給學生學習化學基本觀念提供幫助的一種概念。它具有一定的深度,且具有遷移性。一方面它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化學基本觀念,另一方面它還可以幫助學生完成認知結構的構建,增強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也就是說核心概念起到中間的承接作用。對核心概念的處理不同,學生會對化學基本觀念產生完全不同的理解,因此如何編排核心概念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比如上面提到的分子、原子,就是兩個核心概念,在初中階段,微粒構成物質這一觀念很顯然是需要這兩個核心概念支持的。教材在研究這兩個概念時分為兩個步驟:首先是給出了水分子的概念,用形象化的方法說明了水分子中包含一個氧原子及兩個氫原子;其次又在溶液部分深化這種觀點。分子在其外在表現形式的物質出現變化時會同時發生什么變化?這個問題是理解核心概念分子、原子的關鍵,也有助于學生重新構建化學微粒觀。
三、用情景與探究加以鞏固
學生形成化學基本觀念時應當以典型事實與核心概念為基礎,綜合運用抽象、概括等手段,且這些基本觀念是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不斷思考得來的。良好的情景是思維的最佳環境,情景中的問題是思維的動力和源泉,它們可以確保學生滿足深層次的認知需求。所以教師需要注意教材的生活化編排傾向,從實際出發、以問題為主,組織生活情景的重建,突出過程,重視方法,將解決舊問題與了解新知識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探索知識本質,帶領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面向化學基本觀念。
例如,教材里面為了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發生化學反應前后元素類型不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量不變、原子質量不變的觀念,給學生提出了啟示性的問題,即引導學生思考此一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后是否會變成彼一物質,物質質量是否也會同時出現變化呢?教師可以根據啟示性問題,通過燃燒鎂條的情景給學生繼續思考的空間:化學反應前鎂條的質量同化學反應后氧化鎂的質量相同嗎?為了便于學生思考,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圖片或者視頻資料。
再如,教師還可以站在微觀層面,以電解水的探究情景作為例子。水在變化以后生成氫氣與氧氣兩種氣體,水分子也變成了氫和氧兩種分子,出現這種變化時,原子會不會出現什么變化?當然,簡單的問答形式顯得枯燥無趣,教師可以給出電解水實驗的示意圖,讓學生直觀地欣賞到水是如何生成氫氣與氧氣兩種氣體的。最后再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得到使大家信服的結論。通過這種問題情景的設置與探究討論,學生積極參與、熱烈交流,強化了對化學基本觀念的理解。
四、用豐富的欄目設置促進觀念重構
蘇教版初中化學教材里有豐富的學習欄目,每個欄目的設計初衷都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啟發學生思維,帶動其思維向更深廣的層次發展。比如有些以交流共享為目的的欄目,在問題的設計上考慮到了學生學習的難點,點撥有用的學習方法,建立必要的學習觀念,幫助學生從錯誤認知里走出來,在交流與共享的過程中尋求知識的正確理解途徑。這樣的欄目對學生是有益的,對教師同樣有益,教師在欄目的提攜下,以欄目內容為引領,促進學生的觀念重構是很方便的。
通過前期的學習以及日常經驗的積累,學生已經基本了解了元素等名詞及符號的意義,了解了原子、分子的相關知識,領悟到物質能夠無限可分的道理。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各類習題及延伸閱讀類欄目,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更加豐富多彩的化學世界,在養成基本觀念的同時,增加對化學的情感。
五、結語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作者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養成化學基本觀念對學生的重要意義,同時也體會到養成化學基本觀念是一項系統工程,遠非一堂課、幾句話所能辦到的,這是一個逐步遞進、螺旋上升的過程,教師如果不按照上面的幾點要求循序漸進、統籌安排,便無法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化學基本觀念。
參考文獻
[1]劉慶賀.初中化學計算題型變換與能力培養[J].河北教育,2012(12).
[2]彭紅春.復雜易錯的幾種化學方程式的解讀[J].中學教學參考,2010(11).
[3]呂昌盛.淺談化學演示實驗教學[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2(7).
[4]李海蕓.初中“化學用語”教學之我見[J].東方青年·教師,2011(9).
[5]林豐.談初中化學教學的創新設計[J].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1(9).
[6]孟吉成.初中化學輕松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