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廣東作為全國職業教育大省,正向職業教育強省邁進。當前,廣東省職業教育已經進入到內涵建設、質量提升以及整體化構建的新階段。與此同時,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職業教育示范省的職業教育發展新目標。在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背景下,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李小魯在8月27日召開的廣東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建設新聞發布會上,提出了“構建職教文化軟實力、打造南粵職教新形象”的全新思路,獲得了與會人員的廣泛共鳴,引起了媒體記者的熱切關注。為此,本期雜志刊登了李小魯會長對于“構建職教文化軟實力、打造南粵職教新形象”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問題的獨到見解,以推進我省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
一、我省職業教育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創新和變革
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職業教育發展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職業教育,這將對廣東省職業教育的發展有重大利好,廣東省職業教育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創新和變革。
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給職業教育加載了一個新的時代引擎,把職業教育推上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水平。它著眼于服務治國理政的高度,突出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類型的基本屬性,對職業教育體系進行全新的建構和設計;著手于職業教育體系能力的改革和探索;著力于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保障支持和監督保障完善,這些都是新的職業教育方向引領。
作為全國職業教育大省的廣東,正向職業教育強省邁進,當前已經進入到內涵建設、質量提升以及整體化構建的新階段。在即將召開的廣東省職業教育會議上,將會出臺廣東省關于建設職業教育示范省的實施意見,將對貫徹落實國務院的決定會有更細化的設計、更多的硬措施,這對廣東職業教育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這個文件的出臺將會給廣東省的職業教育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有望使得廣東省建設成職業教育強省。
在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背景下,廣東各職業院校的發展理念、體系、制度、標準和機制等“軟環境”建設必將迎來新一輪的創新和變革,而這也是全面創建和提升以“軟環境”為核心內容的廣東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的歷史契機。
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是“致力于全省現代職業教育一體化體系構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權威學術團體,負有以學術帶動全省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思想建設、理論提煉、實踐創新的使命,基于此,本屆學會新的領導班子,決定以全省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建設為抓手,竭力為全省職業教育頂層設計提供智力和人力服務。
二、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建設尚不夠成熟
從廣東省職業教育現狀推進來看,總體發展情況是樂觀的。目前,廣東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是非常健康的,職業教育緊緊圍繞著經濟社會的進步和產業的升級,為著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創造就業、保障穩定這個方向發展。但我省職業教育的發展由于缺乏文化軟實力的統合,在軟環境建設方面尚不夠成熟。
文化軟實力主要指文化和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力量,是世界各國制定文化戰略和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參照系。對國家如此,對職業學校也是如此。當前廣東的職業教育發展由于缺乏文化軟實力的統合,存在很多問題,如“見物不見人,見技能不見素質,見學校不見學生,見校長不見老師,見教育不見產業,見專業不見職業”等一系列問題。
而改革開放以來,整個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工業經濟發展的中期,它對人才的需求,對技術技能的需求一直在增長,國家需要技能型人才。但是,在相當的一段時間內,我們的教育對這種需求的回應還是不夠敏銳,不及時。在德國,有一個專門機構研究職業教育。它指出,當一個國家的教育,學生入學率本科高于50%的時候就應發出教育預警,表明教育出現問題。德國的教育,有67%以上的人是接受職業教育的。對比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情況,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例如,現在不少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甚至高于重點本科,但職業院校在招生方面卻比較困難。社會大眾不重視職業教育存在著主客觀方面上的原因??陀^方面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第一,目前職業教育缺乏應有投入,導致普遍辦學水平不高。第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培養出來的技能型人才得不到社會正確的價值認識和有效的教育投入回報。第三,人才市場必須通過價格波動實現人才價值,當下人才市場供求關系失衡,沒有健康的價值波動,使得職業教育人才的價值實現缺乏成熟的人才市場條件。而主觀上來說,每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是跟民族文化的熏陶是緊密相連的,擺脫不了傳統文化的影響和制約。在國人的傳統觀念中,讀書是為了做勞心者而非勞力者,“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試定終身”等錯誤觀點大行其道,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人對職業教育的選擇性判斷。
現今,國家出臺了發展職業教育的利好政策,我省也提出了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職業教育示范省的職業教育發展新目標,客觀上來說,我省職業教育迎來了高速高效發展的新契機。然而,職業教育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如果沒有文化軟實力的推廣與改造,職業教育要實現內涵發展很困難,所以,我省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要取得更大的成果,需要不斷提升職業教育的文化軟實力。
三、構建文化軟實力對我省職業教育有重大現實意義
職業教育是高投入、基礎差的教育。當前,要辦好職業教育,比其他教育類型都要困難。因為我們首先要面對的巨大敵人便是傳統文化當中的消極落后觀念。
有鑒于此,我們必須突破傳統文化對職業教育的制約和鄙視,對職業教育有一種合理的定位。此外,除了突破傳統觀念制約外,還必須要徹底改革當前黨政領導部門對職業教育的認識,擯棄以考上重點高校人數為基準、極大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扭曲的教育觀、人才觀和政績觀,真真正正地重視支持職業教育。為此,辦好職業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體化構建,需要全社會達成共識,現代職業教育的整體形象的推廣與包裝,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課題。
二是完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一體化構建,需要著重關注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建設,只有這樣,才能有總體的推進。
三是對職業教育的總體形象的包裝必須走出一條時代新路,以社會化的方式、市場化的手段來打造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引入專業文化傳播機構和信息化建設專業機構,以常態化堅持不懈的機制,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是打造現代職業教育整體體系構建,需要社會所有的媒體,積極參與和正本清源,通過媒體力量,糾正長期以來社會輿論對職業教育認識觀的偏差。
四、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建設需要進行系統整合
實際上,謀劃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早已經散見于我省一批職業技術院校之中。這些院校在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建設之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很有建樹,頗有體會心得。
例如,廣州市交通運輸職業學校,長期和各大汽車企業緊密捆綁辦學,學生進入企業,企業進入學校,把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密切結合。其軟實力建設,體現在教材改革、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以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方面。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將服裝設計生產一條龍,從企業引進學校,成立服裝實訓基地,且從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往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延伸,中高職的聯動和產教融合的深化,形成了該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和校園文化。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利用該校機電專業的優勢,長期和一系列的企業進行緊密合作,在機電一體化專業、在技術拓展等方面有成熟的辦學經驗和深厚的文化沉淀。
以上所舉的這些學校的例子表明,廣東省職業技術學校軟實力建設散見于各個學校。但是,這和對學校軟實力整體的把握、高度的認識、系統的包裝是不同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作出“構建職教文化軟實力、打造南粵職教新形象”的決定,并與廣州六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榮暉信息公司簽訂“共建廣東職教文化軟實力”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內容涵蓋廣東職業教育理念文化、視覺文化、環境文化、傳播文化、活動文化及職業教育信息化云平臺等各個方面建設。整體建設、推廣、傳播職業教育文化,提升職業教育教學管理效率,推動職業教育健康良性發展,此舉在全國職業教育領域尚屬首例。
省職教學會通過借助新型影視網絡媒體,讓信息化為職業教育的軟包裝添上一道亮色,架起一對飛翔的翅膀。深入挖掘職業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類型的確切功能、重要特色和對人生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對社會進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將它們展示出來,成為職業教育被理解的共識。從整體性、系統性以及高端性的角度建設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并全力向社會推廣,將有利于作為民生、經濟,更是作為政治所需的這樣一個獨特的教育類型能夠建立起來,使得廣東職業教育廣泛地被社會認知并認可。
因此,系統地整合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是乘勢而上貫徹學習全國職業教育會議精神的一次成功嘗試,更是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新一屆領導班子的一項具體的工作要求。
為建設職教文化軟實力,接下來,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將進行系列活動,包括出版系列叢書、重點圖書,推出優質名校的形象專題片與職校畢業生的微電影專輯,舉辦交流活動和推廣活動等。省職教學會將多措并舉推進廣東職教文化軟實力建設,為打造南粵職教新形象竭盡全力。
責任編輯 魏家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