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凌云
摘要:該文作者通過對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實地考察及學習,探究和深入了解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辦學特色,重點介紹了其“教學工廠模式”的辦學理念,為我國教育發展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育體制;辦學模式;教學工廠
中圖分類號:G7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9-0150-02
日前,由廣東省技術師范學院師培中心組織的廣東省計算機、財經類專業帶頭人培訓班一行24人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培訓學習,進行了為期2周的南洋理工學院(NYP)辦學理念與教學管理研修課程。此次學習的目的是學習借鑒NYP在職業教育方面的相關教育教學經驗,提高專業帶頭人的專業建設水平。十多天里,通過實地研習我們參觀了工程系、信息科技系、工商管理系、各系的教學設施與教學企業中心、新加坡零售管理學院,通過經驗分享聽取了蔡錦平主任的學術管理系統與專業教學開發、學生心智培育與管理,林俊元老師的南洋理工學院人力開發經驗與NYP++、南洋理工學院質量框架,陳翼平老師的項目教學、學習積極性教學設計教與學之有效途徑等課程,與各系的老師進行了專業交流。同時,了解了新加坡分流與轉軌并存的教育體系,NYP先進的辦學理念與思路、教學模式、辦學策略、管理等,尤其是NYP的教學工廠理念、無界化校園理念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借鑒經驗。
一、新加坡完善、靈活、多元化的教育體制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視教育,近幾年教育在政府開支分配中排第二位。新加坡之所以有今天的繁榮富強,與其完善、靈活、多元化的教育體制是分不開的。在新加坡,小學六年,中學四年或五年,畢業生根據自身條件及成績選擇學校,每年大約25%~30%的拔尖學生會選擇初級學院(2年)就讀,相當于中國的高中,然后就讀于理工學院(相當于中國的高職)或本科大學,約有40%~45%成績較好的學生初中畢業后就讀3年的理工學院,畢業后通過考試可以繼續升本科大學,約有20%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中學畢業后就讀于2年的工藝教育學院,相當于中國的中職學校。新加坡教育制度能提供各種渠道,適合不同學生的需要,讓他們在求學過程中有不同前進道路,也可以中途轉換軌道,在失敗后重新起步,爭取最好的表現。
二、南洋理工學院的“教學工廠”模式
教學工廠是NYP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們這次學習的主要目標。它的理念是由模擬到模仿到融合的模式,是在教學環境內營造企業實踐環境,將實際企業環境引入教學環境之中,并將兩者緊密融合,它是在現有的教學系統(包括了理論課,輔導課,實驗和項目安排)的基礎上而設立的,以達到確保有關培訓課程與企業需求掛鉤,與時俱進,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完善和有效的學習環境和過程,鼓勵和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以及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能力。NYP的教學工廠是一個教學模式,它不具固定模式,會隨著學院的成長和發展與時并進。
(一)金融資訊中心
模擬金融資訊中心,10臺電視提供24小時的財經新聞,8個時鐘監督貨幣的開市與閉市,嶄新的電腦,速度更快的互聯網,彭博以及路透社。學生在這里模擬炒股票、外匯,買賣債劵、期貨,選擇一家公司進行股票分析報告。
(二)客戶關系管理電話中心
這是一個將實際的企業環境引入教學環境之中的“教學工廠”,設備先進,有真實的企業項目,主要是做客服調查。客戶有:教育中心,它是新加坡培訓機構,讓學生打電話做問卷調查,看本培訓機構所開設的課程是否對學員有幫助。新加坡郵局,讓學生假扮顧客做秘密調查,測試郵局服務員的態度。這些客戶每年都會續約,老師與學生按照合同要求共同完成項目,1周培訓,3周打電話,1周做實習報告。通過實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還掌握了溝通技巧及作為呼叫中心工作人員應具備的服務態度。
·域外教育·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模式”對中職教育的啟示
(三)體育與保健中心
這是一個模仿健身中心的“教學工廠”,實習的學生在這里充當的角色是行政管理人員及教練,實習學生要懂得健身知識,要懂得健身器械的使用方法。每個學生的實習任務是要教2位客戶健身的方法和器材的正確使用,對象自己找,實習結束后要寫報告。實習學生服務的對象是學院的學生,負責帶學生實習的教師是一名退役的運動員。
(四)零售商店
這種模式的“教學工廠”在國內一些中職學校也有,叫“學生超市”。它是從進貨到銷售整個過程都由學生負責。首先,學生要進行市場調查,看哪些商品流行及好賣,然后遞交報告,由學校審核批準,得到學校的同意后才能與供應商聯系洽談供貨,最后簽約。供貨的方式是寄賣,商品價格不能高于外面商品的價格,憑學生證,部分商品還有9折的折扣。在這里寄賣的商品玲瑯滿目,有SASA、阿迪達斯、驃馬等名牌。實習結束,學生對于整個銷售流程基本能掌握,同時也懂得了接待顧客的技巧。
三、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模式”對我國中職教育的啟示
(一)政府引導與扶持,促進校企合作
新加坡職業教育是以政府主導、企業界教育屆參與的職業教育發展路徑,進
行的是多元化、多層次的校企合作,如與經濟發展局、勞發局、資信局等政府部門進行合作開發項目。目前,我國中職教育培養的畢業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不相符,因此,政府應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工作,積極促進中職學校與企業間的聯系與溝通,讓企業走進校園,學校了解企業用人崗位需求與人才目標,合理調整,科學設置專業課程并加以分類指導,加強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與良好情商的培養,使畢業生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能力能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
南洋理工學院“教學工廠”模式中項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把企業真實的項目引入到教學過程,教師和學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要求完成有關的項目。因此,要求學生緊密合作和相互配合,在項目開展過程中,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積極性及參與性、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在我國,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物質生活優越和父母、祖父輩的溺愛導致性格自我,不敢面對困難,缺乏探究精神,在班級中表現出自私、隨心所欲、缺少合作精神和團結互助的品質,不懂得互相幫助,缺乏集體榮譽感。 21世紀社會需要的是具有較好的自信、合作、創新和較強團隊精神的身心健康的人才。因此,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開發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其團隊協作精神,使學生得到全面科學的培養,成為素質全面、具有創新精神的專業技能人才。
(三)通過校企合作建設“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
南洋理工學院對教師的引進要求極其嚴格,除了有本科學歷之外,還要求必須有5年以上企業工作經驗,聘請的實習指導老師都在企業工作過,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知道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學生,在做項目前對學生進行培訓,很快就能知道學生適合的工作崗位。
在我國,很多教師畢業后就直接到學校進行任教,理論基礎知識扎實,但缺乏實踐動手能力,按照《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項目指標體系》“專業教師數應不低于本校專任教師數的60%,‘雙師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的50%以上”的要求,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以滿足學校以就業為導向,組織教師到企業進行專業實踐鍛煉,頂崗實習,提高專業技術素質;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深入生產第一線鍛煉,在實踐中學習企業里的各種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四、結語
新加坡的國情與我國的國情有一定的差別,我們應該結合實際,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新形勢下,借鑒新加坡教育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取長補短,向他們學習一些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方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勇于探索和改革,從而有效地推動我們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培養社會急需的職業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陳宇前.“教學工廠”模式在商貿類專業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5).
責任編輯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