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強
【摘要】 互聯網、電信和廣播電視網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為廣大用戶提供更加完善的通信和信息服務,這是信息技術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不斷提高的必然結果,而能夠實現三網融合的基礎就是互聯網,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特別是數字技術、接入技術等為三網融合提供了技術業務平臺,三網融合、雙向準入的基礎是互聯網,沒有互聯網,電信與廣電的業務將不可能重合。
【關鍵詞】 互聯網 三網融合 基礎
一、三網融合概述
我們所提到的三網融合其實是一個大范圍的社會化說法,指整個的電信網絡、廣播有線電視網和互聯網的物理合一,是三網在TCP/IP協議的基礎上實現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這種融合首先是技術上可以通過接口技術趨向一致,使網絡層上可以實現互聯互通,形成三網的無縫覆蓋,業務層上互相滲透和交叉,應用層上趨向使用統一的IP協議,這種融合可以是技術、業務、功能、終端服務以及網絡的融合,IP優化光纖網絡是電信網的基礎,是三網融合的結合點,是基礎,沒有互聯網,電信和有線電視的業務將不可能實現互通、互聯。在三網融合中,互聯網解決網絡問題,廣播電視網解決圖像聲音問題,電信解決傳輸問題,這樣都發揮自身優勢,使資源可以共享,既節約了建設投資成本,又滿足了客戶的更多需求。特別是三網融合后有線電視就可以成為網絡電視,使電視的傳統功能得到很大提高,電視將囊括電腦功能,讓人們可以“玩電視”、用電視工作、教育醫療、超市購物等等,使其達到電視的最高境界,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監控、政府工作網上辦公、家庭智能監控開發、家庭智能綜合網關等多個領域。這樣通過優勢互補,取其之長,實現更好的應用效果。在資源共享的基礎上,既可以互相競爭,也可以通力合作,最終達到數字化、智能化、多媒體化的服務,為通信行業的統一管理提供便利條件。
二、互聯網的特點和優勢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是迅速的,在短短的幾十年里,互聯網就已經成為覆蓋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性網絡,互聯網速度之快正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的經歷一樣,從1994年馬云聽說互聯網到2013年馬云卸任,將近二十年時間,阿里巴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成為電子商務、網上支付、B2B網上交易市場及云計算等多元化互聯網業務企業,美國雅虎公司公布2013年阿里巴巴利潤達到了211億元。可以說互聯網在中國的快速普及和迅猛發展,為互聯網成為三網融合的基礎奠定了先決條件。互聯網不但具有發展迅速,得到普及的特點,而且還具有實時性、多樣性、交互性和無辯解限制等特點,這些都使得互聯網成為家庭必備的信息使用工具。互聯網的崛起改變了人們傳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創新了消費觀念。
基于TCP/IP的通信協議是目前電信、廣電以及其他網絡公司都能夠接受的協議,TCP/IP協議網絡業務層次相對簡潔、成本比較低廉因而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和接受,而互聯網正是以TCP/IP協議作為基礎傳輸協議,得到快速的推廣和使用,IP網絡成為三網融合的主要網絡通道,隨著IP技術的不斷提高,在服務質量和信息安全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成為互聯網的優勢所在。目前電信網和互聯網的融合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移動互聯網、3G、4G業務等等。
三、三網融合的基礎——互聯網
在國家推進三網融合總體方案中,對融合給出了如下定義:“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的過程中,其技術功能趨于一致,業務范圍趨于相同,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能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三網融合其實是建立在兩張物理網上的全業務無縫隙運營,雙向準入、開放競爭是三網融合的發展方向,而要使電信與廣電實現融合就只有一條捷徑,那就是依托互聯網,實現互聯網骨干網開放,將所有的接入網鏈接起來,將云計算的支撐平臺建立起來,通過對等連接形成互聯網數據交換中心,聚合、共享接入用戶群體,聚合、共享網站和媒體內容;利用應用層網絡和云計算實現更多功能和服務,如:有線電視通過互聯網實現三網融合后,可以為用戶提供包括標清數字電視、高清數字電視、視頻點播、Internet上網、VoIP、信息服務等,滿足普通家庭和商業用戶看電視、上網、通信、視頻點播的基本需求,還可滿足企業用戶大容量數據傳輸的需求,同時滿足系統基礎網絡、政府辦公自動化(OA)、公共能源場站監控等城市信息化需求。
四、結語
科技的創新與發展,為三網融合提供了技術支持,使人類進入到了數字化和新媒體時代,而互聯網作為實現三網融合的基礎,還存在不少需要解決和完善的問題,如:互聯網接入、計算機接收處理并輸出等,需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和提高,最終實現三網融合。滿足人們對互聯網上網業務、點播業務、回看業務、互動業務以及更多的增值業務的需求。
參 考 文 獻
[1] 金浩. 三網融合技術及發展趨勢[J]. 信息技術. 2010(07)
[2] 萬剛,李立文. 三網融合下廣電網絡寬帶業務發展策略初探[J]. 中國有線電視. 2012(01)
[3] 吳德本,劉雨隹,李樂. 電信網與互聯網的融合[J]. 有線電視技術. 2010(04)
[4] 蔣林濤.我國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的戰略及政策措施研究[J]. 江蘇通信. 2009(02)
[5] 鄒花萍. 我國網絡電視發展及趨勢探析[D]. 南昌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