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 要】“中國夢”是人民幸福之夢,國家富強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為探索人類文明多樣化發展道路開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高等院校要有報國的責任和擔當,院校“中國夢”教育與社會各界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同步,在新時期做好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院校技術、人才優勢,做好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中國夢 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已在社會各界、軍隊各級廣泛推開。開展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凝聚廣大官兵愛國之心、強軍之愿、報國之志,強化對自身責任和使命的認識,樹立實干興邦精神,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夢想。
一、圍繞“中國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義
“中國夢”深遠內涵超越了思想層面,對具體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需要引領夢想實現的步伐,整體走在時代的前列,對國家發展設立的長遠的建設規劃。“中國夢”是人人的夢,每個人的夢想不同,但是要通過一個個夢想的追逐才能體現自我價值。“中國夢”在倡導人民共同理想的同時,號召全體人民共同努力,鼓勵并幫助個人理想的實現。落實到每個人,個人理想并不是空想,要通過努力奮斗來實現。開展中國夢教育,就要堅定理想信念,改進院校的工作作風,凝聚起學員成長成才的強烈愿望。督促學員端正動機、勤于學習、刻苦努力、砥礪意志品格,適應社會發展建設的需要,以期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實現個人的遠大抱負。
二、圍繞“中國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對院校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探索
為改善院校政治教育提供了深刻的理論源泉。“中國夢”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國家正處于改革開放關鍵時期,中國夢的提出,緊密契合中國社會建設的實際情況,著眼社會主義建設的奮斗目標,是黨中央長遠的戰略構想,也是貼近民眾、順應時勢的愿景。“中國夢”話語簡潔且內涵深刻,已受到不同社會背景、知識層次、工作崗位群眾的接受。提法沒有特定具體人群但卻高度凝練了國家、民族、政黨、人民在近期與長期的奮斗目標和實踐路徑。適用性廣,為各界人士在各個階段、不同環境下,提供遠大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精神支柱。從點滴實踐中團結群眾,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指引民族復興的前進方向。
為創新院校政治教育提供了不竭的改革動力。政治工作的本質是人的工作,需要政治工作的主體和客體共同推動,相互促進,取得實效。這就要求政治工作組織者通過學習實踐,不斷提升素養,提升工作能力,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感染力。
為深化院校政治教育提供了長遠的發展視野。從社會上看,“中國夢”的主題教育以生動的形式開展,激發各界群眾暢談夢想,相互激勵助力夢想實現,形成了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社會氛圍。綜合運用了各種傳播媒介,成功推出系列的宣傳熱點和文化產品,有效形成互動,使教育主題進一步深化,教育模式更加新穎,這對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題選取、開展形式、引導方法均提供了可借鑒的形式。
三、圍繞“中國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啟示
共同理想形成仍是凝聚人心的最有力手段。伴隨著國內社會矛盾凸顯,世俗之風侵蝕人民的思想,部分人沾染社會不良風氣給院校政治教育帶來消極影響。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隨時代發展不斷創新,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學員與社會融合緊密的條件下,一味講述政治理論,空喊號召固然不能使政治教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當前,人民生活基本需要已得到滿足,在實現精神層面的躍升是抵制腐朽思想,擺脫追求利益以及低級趣味層次需求的“利器”。實現強國目標,正是院校完成使命、學員實現個人價值需求的完全結點,是內在崇高需求所在,也是開展教育的著眼點和落腳點。
貼近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創新的重要方向。空洞說教不適用于“中國夢”的宣傳貫徹。“中國夢”教育需要一甩往常照本宣科的舊形式,以每個學員所處的環境的實際需求進行拓展,話語方能貼切,各方方能產生共鳴。“中國夢”上升為國家建設的戰略目標,足以引起領導層及各級群眾的高度重視,形成上下級聯動,依自身的職責權限、能力水平和發展需要共同獻智出力。夢想抒發需要注入真摯的情感,活動組織在主題的約束下本身就拋棄了以往走過場,重形式輕內容,重視材料匯報輕視教育效果的弊端。學員在流露真情實感的同時,自然溝通感情,增進了解,培養和諧的內部關系。在開誠布公的交流中,也更容易接受先進思想,提升學員個體的政治覺悟,增強團隊的凝聚力、行動力、戰斗力。歸結起來,就是要使政治教育切實服務學員,形成雙向互動,共謀科學發展。
靈活組織是對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現實要求。開展“中國夢”教育,要體現在學員生活的每個點滴,要時時體現教育,事事受到教育,這對政治工作者知識水平、思維層次、理論素養、觀察判斷分析能力都提出較高要求。政治教育靈活組織的前提是要不拘泥于固有模式,抓住緊扣學員內心深處的話語、事例、典型和態度,靈活科學以正面教育、溝通研討、人格感化、環境渲染熏陶等不同形式組織。政治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了解國家發展及社會變遷形勢,善于把握發現趨勢,掌控環境變化,緊抓發展機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