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英
【摘 要】 素質教育的推行對于我國教育變革與發展有著重大意義,本文簡要分析了當前我國素質教育推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歸納了一系列有利于高中素質教育推行及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 素質教育 不足 解決方案
1素質教育推行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1.1 未能正確、科學地認識素質教育
某些學校片面地認為要想貫徹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素質,就必須拓展第二課堂,借助多姿多彩的課外活動增強學生能力,培養學生素養,在素質教育與課外活動之間畫上了等號。為了更好地推行素質教育,各高中應在課堂里開展以教材為核心應試教育,課堂外推行以活動為重心的素質教育。只注重課堂教學以外的素質教育,忽略其他學科課堂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的推行,倡導需在搞好學生學習的前提下拓展第二課堂,推行素質教育,此種做法必然會使學生的學習任務變重,學習積極性下降的局面出現。此類把學習活動和素養分離開來所開展的素質教育已然與最初推行素質教育的本意相違背,不但使學生的學習負荷變重,同時對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與整體素養的提升也是特別不利的[1]。
1.2 教學方法不恰當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教學的主體是老師,學生則是其客體。此類填鴨式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變成了接受知識的純粹器具,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積極探索及自主研究的能力,把學生局限在了消極被動的位置上,讓他們在教學活動過程里逐步淪為了教學的附屬品。現在,我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最大問題即未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本[2]。
1.3 缺少一套健全的評價系統
素質教育已推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由于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整體推行,許多老師開始仔細學習新課改,理解新課標,變革守舊理念,然而他們在評價學生時卻仍然將考試成績作為核心標準。此種評價模式無法真正展現評價的引導和激勵意義,當然也無法客觀且綜合地表現出學生的素質和能力[3]。
2素質教育推行過程中需運用的措施
2.1 正確認知素質教育,營造全民關注素質教育,培育高素質人才的環境
放眼全球,不少國家與民族已經領悟到了人才素質的作用,全球經濟競爭的核心是市場競爭,而市場競爭的本質是科技的比拼,科技比拼的根本是教育與人才的比拼,追根究底就是民族素質與人才素質的比拼。誰具有全球頂尖人才,誰的人才素質優秀,誰就是世界的主宰。所以,推行素質教育屬于大勢所趨。大家都知道相對于應試教育而言,素質教育具有諸多優勢。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品德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養與審美意識的健全,創新能力與創新理念的發展,獨立人格的塑造,智慧水平的提升,注重所有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不管是社會輿論,各高校的管理者與老師,還是學生及其家長都需強化認知,為素質教育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為素質教育的推行打開便利之門,供給其健康成長的土壤,盡可能地讓素質教育的所有細節聚集在一起變成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彼此滲透,協調促進,實現學生的整體發展。
2.2 強化適宜素質教育發展的課程體制建設
培育內容影響著人才培育質量,課程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基礎平臺。要想整體推行素質教育,就必須在所有教育中推動課程體制變革,強化適宜素質教育發展的課程體制建設,使課程內容與當代經濟社會發展及科技發展的趨勢相一致,這其中存在著一個由傳統過渡到現代的問題。應試教育下的傳統課程體制注重學科知識及能力的教授與培育,忽略了學生創新理念與特性的發展;而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系增強學生整體素質,努力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此二者之間存在著巨大差別,現在所有教育的課程體制均需面臨這一轉變,因此各高中理應從具體的課程變革出發,盡一切努力加速課程變革的推行。促進課程變革應以完善的素質結構作中心,創建課程體制,遵循教學規律,符合學科與專業特征,正確布點,科學布置。在教學中,老師們理應重視因材施教,盡力塑造學生的獨立人格,完全展現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技能及態度均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為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最佳的綜合素質基礎。
2.3 改善教學措施與方法
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及互聯網的全面普及,加之其在教育行業的普遍使用,我國各類教育的教學措施與方法均獲得了一定的改善。多媒體教學方式擁有著信息傳遞量大及交互性好的優勢,可以使學生的所有感官完全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同時也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的“粉筆+黑板+教材”的教學模式。在以多媒體教學為核心的前提下,老師們理應恰當地增強自己的板書、精講及學生的討論,如此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還可以起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應將傳統的以自己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成功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與探究式,借此提升學生的自主性及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主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
3結語
綜上所述,推行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變革和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它是一個長期且艱巨的任務。為了完美地完成這一任務,各高中教師必須仔細分析理論,勤于實踐摸索,在理論學習及具體教學過程中持續探究、歸納素質教育的內容及實施方法,找準素質教育推行的著眼點,完成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目標,最終使素質教育獲得新的飛躍。
【參考文獻】
[1]劉明成,張松杰. 對制約素質教育發展因素的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27).
[2]彭佳景. 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機遇[J]. 湖南教育(中),2010(08).
[3]馬勝羽. 淺析我國素質教育指導思想的發展及應遵循的原則[J]. 中國職工教育,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