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豐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體育工作部 遼寧大連 116052)
作為體育教學的延伸,課外體育活動也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增強學生體質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對隨機抽取了大連市6所民辦高校,調查分析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情況,指出問題并提出了建議,旨在為完善民辦高校課外體育活動形式、內容等方面提供可供參考的意見,促進大連市民辦高校體育教育能夠得到良好發展。
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大連交通大學軟件學院、大連翻譯學院、東北財經大學津橋商學院、大連藝術職業學院6所民辦高校不同專業的在校大學生1800人為研究對象。
1.2.1 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研究目的和內容,遵循問卷設計基本原則和標準化要求,參考大量文獻資料,設計“大連市民辦高校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狀況的調查表”,發放1800份問卷(其中男生900份,女生900份),有效回收1735份。
1.2.2 數理統計法
采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 11.5對咨詢、調查、訪問搜集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男、女學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如表1顯示,不喜歡或討厭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女生在比例上比男生多近一倍,為3.88%和7.46%;而喜歡或非常喜歡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男生多于女生,比例為69.16%和55.22%,近七成男生都比較喜歡課外體育活動,而女生的這個比例只有五成多一點。
男生和女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存在一些差異。如表2所示,男生比較偏重于鍛煉身體,選擇“增強體質”的人數為362人,排名第一,占所調查人數的比例的四成還多,而男生選擇最少的動機則是“健美減肥”,僅有46人占5.41%;相反,女生的運動動機與男生大相徑庭,“健美減肥”這一動機在女生群體中則有133人選擇,占調查人數的1/5,遠高于男生選擇這一項動機的人數,另外,女生選擇“增強體質”這項活動動機的也很多,占33%,說明不論男生女生,運動的出發點是“增強體質”這一點是相同的,調查總人數的1/3都選擇了這項動機,這也是高校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最主要動機之一。此外,由于男女生身體素質和需求的不同,在“提高運動技術”和“健美減肥”這兩項動機上差距較大。相當比例男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是為了“提高運動技術”,而女生較少選擇此項,相反,更多的女生是為了“健美減肥”,而男生為此目的的人數較少。對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動機進行調查,明確掌握其內在動因和目的,才可以有效引導和鼓勵其發展體育活動,參加體育鍛煉,這對促進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具有重要意義。
調查結果表明(如表3),男生中,每周參加3次體育活動的人數所占比例最多,接近一半,為48.23%,而女生則是每周參加1~2次的人數所占比例最多,為41.03%,相比之下,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較男生要少很多。說明其在思想上對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性的認識也較差一些。另外,調查中還發現,有20.8%的學生每周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不足一次,遠沒有達到全民健身計劃提出的要求,高校應重視這一部分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的養成。

表1 大連市民辦高校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態度調查

表2 大連市民辦高校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動機表

表3 大連市民辦高校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次數表

表4 大連市民辦高校學生每次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
通過調查發現(見表4),每天參加課外體育運動1h以上的男生229人,占26.94%,女生162人,占23.09%,男女生總計391人,僅占調查人數的兩成。按照《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要求“,每天應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其余八成同學都達不到體育活動時間的要求。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如果不足1h,那么這項鍛煉還不能引起身體機能的變化,也不會有鍛煉的效果和增強體質的作用,實現不了體育運動的目的。而且,在調查中,1/5的男生和1/3的女生每天運動不足30min,相對于大學繁重的學習任務來說,應保證適當的體育運動才能舒緩身心,提高學習效率,相當比例的同學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過短,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發育,也會影響學習效果。
在調查中還發現,男生選擇“籃球”和“足球”兩項運動的人數就占調查人數的六成,可見男生偏好球類運動,喜歡對抗性較強的團體競技項目,大多數人都選擇參加這種娛樂性強,可以充分展現技、戰術魅力,獲得成就感的項目;而女生偏重于“乒乓球”“羽毛球”和“健美操”等三項項目的占調查人數的八成,說明絕大部分女生都喜歡身體接觸少或非對抗性、強度小、又有一定娛樂性的運動項目。
大連市民辦高校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呈現多元化;多數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和時間不足,女生課外體育活動的次數和時間明顯低于男生;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單一,男、女生體育活動項目選擇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首先,注重培養學生體育興趣,體現課外體育活動多元化。體育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注重素質教育;加強課余指導,激發學生興趣;調動課堂氣氛,深化課程改革,培養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運動的興趣,激發其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區別不同學生的不同喜好和特長,組織安排體育競賽活動。通過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使學生在體驗體育活動中,感受到體育運動獨特的魅力,增強其喜悅感和成就感,為終身體育精神塑造奠定基礎。
最后,加大體育的財力、物力的投入,籌集資金加強場地建設。改善體育鍛煉環境,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為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運動做好軟件和硬件支持。
[1]范立仁.全國學生參加課體育活動現狀的研究[J].體育科學,2011,20(2):7-11.
[2]孫全洪.浙江省普通高校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現狀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25(6):33-34.
[3]甄志平,張瑛秋,刑文華.中國學生體質測試指標體系演進與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29(7):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