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報道:近日,在天涯論壇上,一位廣東肇慶的網友稱,讀初一的女兒開學領到的英語教材內,竟出現十多頁關于錄音磁帶、語法講解、點讀筆等廣告。然而,該書策劃機構北京仁愛教育研究所卻表示,這并非廣告,而是“售后服務”。很長一段時間,圖書作為兼具文化和商業屬性的產品,無論封面還是內頁基本上不做廣告。教材教輔書內出現這些具有明顯廣告效果的內容,是否合理?
網友基本上是一邊倒的討伐:“各種配套教材廣告,變著法子賺錢,首頁尾頁直接印廣告。”不僅如此,不少教材、教輔書封底的圖書推介也成為眾矢之的。一些網友認為,教材教輔書應該杜絕廣告。更多的網友將矛頭直指選購教材的學校及當地監管部門,甚至對當下教育產業化、教材商業化的趨勢提出質疑。
對于網友的態度,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教輔分社社長倪明表示理解:“一些書商和出版機構從商業利益出發,的確在教材教輔書加入了一些夸大的宣傳與廣告,尤其內容和教材教輔相距較遠,確實不合適。”
面對網絡討伐聲,倪明表示,出版方首先要遵守法律規定,不能違法。“但一切教輔書是否要杜絕廣告,尤其是同類書目推介,我認為值得商榷。如一本英語單詞書,我們會在最后一頁推薦一些本社的相關圖書,是希望幫助讀者找到自己所需的相關圖書。如果推介內容實事求是、與圖書本身內容相關,我認為這問題不大。”
在倪明看來,出版社在教輔書中推薦一些圖書,就如同教師給學生推薦書、醫生給患者開處方。“你不能說這里面完全沒有商業考慮,但是教師育人、醫生處方也應該是他們的責任。我只能說,呼吁廣大出版者潔身自好,承擔起引領讀者、服務讀者的責任,不要僅僅為了商業利益,破壞了讀者對我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