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志鵬
數據質量是新聞出版統計工作的“生命線”。科學有效的統計數據,不僅可以為國家新聞出版行政機構的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也關系到新聞出版統計事業自身的存在與發展。本文通過歸納音像、電子統計數據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成因分析,最后提出提高數據質量的合理化建議。
音像、電子統計數據質量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音像、電子數據統計工作較為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但在日常工作中也存在一些統計工作的常見問題。比如,音像、電子出版單位對統計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音像、電子統計工作的構建體系不夠健全,統計力量薄弱與統計工作難度日益增大的矛盾很突出;音像、電子統計業務指標體系和統計制度建設不夠完善,數據的全面性、真實性和時效性有待提高;統計管理辦法不夠規范,統計手段和方法較為單一;統計數據的開發應用程度不夠,服務領導決策和行業發展的水平不高。音像、電子數據統計,作為新聞出版數據統計的一部分,既有與其他新聞出版數據統計一致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個性。下面,將音像、電子統計數據存在的問題歸納如下:
1.從全面性來看。統計數據準確、完整是保證音像、電子統計數據質量的前提。填報口徑的一致性,各項指標之間邏輯關系的合理性,是提高音像、電子統計數據質量的保證。音像、電子出版社的填報人員經常會出現把填報口徑搞混的情況,比如指標要求是“萬元”,反而填成了“元”。音像、電子數據統計中幾項指標之間的邏輯關系非常緊密,比如,出版套數乘以盒、張/每套=出版數量;發行單價乘以盒、張/每套=發行套裝單價。但有些填報人員沒有把這些問題搞清楚,經常出現把“出版套數”當成“出版數量”填報的情況,從而出現類似這樣的邏輯性錯誤。
2.從真實性來看。統計數據是否真實、科學,是保障音像、電子統計數據質量的關鍵。音像、電子出版單位在報送月報數據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有時會出現一些不真實、拼湊、甚至虛假的數據。比如,在填報“出版數量”和“出版套數”這兩個指標時,經常會出現誤報、漏報、虛報的情況;在填報“版型”和“版次”這兩個指標時,經常會出現把“再版”誤報成“新版”,把“再版”的版次誤報為“2”的情況。這樣的問題都會影響音像、電子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3.從時效性來看。音像、電子數據上報的內容質量是否快速、有效,是影響音像電子統計數據質量的重要因素。新聞出版的統計數據講求時效性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從部分音像、電子出版單位報送數據不及時,出現遲報、拒報的現象,再到少數新聞出版統計管理部門數據審核的相對滯后,最終導致年度出版統計數據時效性較差,統計數據的權威性也受到影響。
音像、電子統計數據質量存在問題的成因
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對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近年來音像、電子統計數據質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現實狀況和成因背景。下面,從三個方面,將音像、電子統計數據存在的現實狀況總結如下:
1.基層單位重視程度不夠,統計觀念有待提高。一些音像、電子出版單位的統計觀念淡薄,對統計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甚至不重視,以致音像、電子數據報送不及時,而且虛報浮夸、瞞報遲報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部分音像、電子出版單位只注重和追求單位的經濟效益,而輕視賦予其的出版統計職責。因此,音像、電子出版單位應該提高自身的出版統計觀念。
2.統計隊伍建設薄弱,統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統計人員是統計工作的保證,高質量的統計數據需要高素質的統計隊伍。音像、電子出版單位的統計人員一般由辦公室人員、發行人員代為統計,統計人員不固定,流動較頻繁,給數據采集帶來很大困難。同時,一些統計人員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對統計工作只是應付,月報任務派發后,責任心強的統計人員尚能按時上報,責任心差的,經再三催促也難以上報甚至拒報。還有一些音像、電子單位根本沒有固定的統計人員,臨時抽掉人員進行填報,對音像、電子統計業務不熟悉,對統計指標的含義更是一知半解,僅憑自己的意愿和感覺填報數據。
3.系統升級改造相對滯后,作用發揮欠佳。經過多年發展,新聞出版統計管理系統已形成了一套較好的體系,但隨著統計數據面和統計數據量的逐步加大,數據的填報量和審核量也隨之加大,因此目前的新聞出版統計管理系統應升級改造。一方面,數據填報人員在填報時耗費了很多精力,以致很少對上報數據進行分析和把關,從而影響了上報數據的質量。另一方面,數據審核人員在審核數據時,基本上還是以人工審核為主,系統審核為輔,統計管理系統的審核作用還有待提高。
提高音像、電子統計數據質量的合理化建議
提高音像電子統計數據質量,落實是關鍵。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以及成因分析,下面結合自身實際工作情況,提出三點合理化建議:
1.加強音像、電子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
首先,通過舉辦講座、培訓班等形式,組織音像、電子統計人員系統地學習音像、電子報表制度的填報與審核,提高其統計綜合業務能力;其次,發揮網絡交流平臺的作用,通過QQ、微博、微信等交流媒介平臺,不定期地進行網絡短期培訓,及時交流、及時解答上報過程中存在的情況與問題;再次,組織先進單位代表參加音像、電子業務統計經驗交流會,把好的經驗和做法與其他單位進行分享與交流,使大家能夠學習先進,開闊視野,更好地完成統計工作。
2.改進音像、電子統計工作流程
第一,及時豐富和完善音像、電子名錄庫。有的出版社既具有音像出版權,也具有電子出版權,而有的出版社只具有一種出版資質,因此統計的時候會出現交叉統計的情況。音像名錄庫和電子名錄庫的更新存在相對滯后的情況。比如,以前只具有音像出版權的出版社又新增了電子出版權,但沒有及時上報,從而導致電子名錄庫沒有及時更新,音像名錄庫也存在這種情況。
第二,改進音像、電子業務表的任務派發方式。音像、電子制度的統計報表目前為月報。每個月的任務派發由負責音像、電子制度的工作人員通知工程師手動派發,這個過程存在一定的不便,也可能出現遺忘的情況。建議系統通過設置程序,每個月自動派發任務,比如每個月的1號系統自動派發任務,這樣能為任務派發帶來一定的便利。
第三,調整和優化音像、電子任務填報中相應指標項。比如,一部分出版社反映《新聞出版單位基本情況表》的設置較復雜,應把一些不相關或者無關的指標簡化甚至去除;《音像、電子月報表》的填報指標設置建議整合和優化;在《音像電子發行年報表》中,建議將發行數量單位直接設置為“萬盒/張”,將發行金額直接設置為“萬元”,這樣能有效減少填報出錯率。
第四,更好發揮系統審核的作用。現在的審核主要還是人工審核,如何讓系統的審核功能發揮更大作用是系統升級改造的主要任務之一。在審核出版數量和出版套數時,建議升級改造后系統能先找到不合邏輯的數值。通過審核數據的總條數,來確認今年的數據條數跟去年的數據條數相差多少和相差原因,來避免基層漏報數據。建議系統開啟一種計算總條數的功能,如出現總數據條數明顯低于或者明顯高于去年的情況,建議系統應發出預警和提醒。
3.建立科學、智能、便捷的統計管理系統
統計數據的質量控制,貫穿于統計數據的收集、錄入、審核、匯總等每一個環節。因此,對音像、電子統計數據上報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盡量做到多層落實,多層把關,責任到人,這樣才能確保音像、電子統計數據的真實可靠。尤其對于審核環節來說,更為重要。但現行的新聞出版統計管理系統,在審核環節方面作用很有限,在操作人員審核數據時,基本上還是以人工審核為主,系統審核功能很欠缺。可以說,現行的新聞出版統計管理系統沒有真正地發揮應有的作用,其科學性、智能性、便捷性等方面都需要加強和改進。因此,非常有必要對現行的管理系統進行升級改造,真正建立起一套科學、智能、便捷的新聞出版統計管理系統。
(作者單位系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