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姍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在外行眼里,版權經理人也許就是一群成天和國外出版社打交道,使用外語和版權談判的專用術語,穿梭在各大書展聯絡版權的人員。在從事這個工作之前,我沒有聽說過版權經理人。這個職業近幾年在國內逐漸發展起來。多年的工作經歷,讓我真正體會到其中的酸甜苦辣。
在和國外出版社洽談版權過程中,突然被國內競爭對手哄抬版稅搶走版權時,會很氣惱。在國外出版社提出購買版權又突然變卦取消合同時,會很失望。然而,在看到經自己引進的圖書受到國內讀者認可喜愛時的那份喜悅,在收到經自己輸出版權在國外出版的圖書樣書時的那份滿足,會驅散之前所有的挫敗感,讓自己重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其實成長和收獲都是點滴累積的,就如同學習外語,如同與國外出版社和版權代理建立聯系,非假以時日不能見成效。
版權貿易的日常工作無法量化,也很考驗一個人的耐性。版權貿易的同行應該深有體會,我們日常工作的大部分時間,是花在收發郵件、接打電話,與國外出版社聯系版權、洽談合約;是花在和編輯討論圖書的出版情況,做好與國外出版社的溝通協調工作;是花在收集圖書出版訊息,整理翻譯圖書資料;甚至是花在合約的登記、版稅的支付以及版稅報告的制作等。但就是在這些看似瑣碎的工作中,卻蘊藏著許多學習的機會,更需要具備一定的素質和積累一些經驗才能做好。
從最初的一名行業新人到現在,我對版權貿易工作有了更深的體會,也逐漸了解到作為一名版權貿易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
首先,應該具備基本的外語能力。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英語是最基礎的工具,必不可少。我們需要用它來看懂國外的圖書信息、判斷圖書的好與壞、與國外出版社取得聯系、進行項目談判、擬定合約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對版權貿易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應該懂得基本的版權貿易法律知識。在版權貿易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與國外簽訂版權合約。合約中相關的條款規定,都應該了然于心,并且必須嚴格遵守。否則,很可能因為違約或侵犯了某項權利被追究法律責任。例如,合約中外方出版社只授予我們出版紙質出版物的權利,我們就不能出版電子版,否則就是違約。再比如,有時根據市場情況,我們需要改變圖書出版的形式,如果合約上沒有相關明確的條款,也必須先征得外方的同意,不可以擅自出版。
再次,要做好版權貿易工作,不能僅停留在版權貿易業務層面,還應該了解編輯工作、市場情況,要有市場意識,并且熟悉本社的圖書情況。
圖書出版直接面對的是市場,只有知道市場需要什么書,我們才能有的放矢。了解編輯工作、市場情況,才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出版的圖書。
在向國外出版社推薦圖書時,需要熟悉本社的圖書情況,包括圖書的內容、作者、特色、亮點、獲獎情況等。做到定期給國外出版社提供新書手冊、重點推薦圖書介紹和樣章等。
最后,應該專業化與職業化。在與國外版權經理人交流之后,很欽佩他們的專業性與職業性。畢竟他們的版權貿易發展比我們成熟完善,很多地方值得學習與借鑒。版權經理人代表出版社對外談判,專業性和職業性會為談判增色不少,也能讓對方增強信任,有利于雙方更快地建立起聯系。
此外,版權經理人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國外出版社和國內出版社,起著傳遞信息、溝通和協調的作用。在溝通交流過程中,誠信是基礎。要兼顧雙方利益,處理各種矛盾,做起來很不容易。發生問題時,要充當救火員的角色,絞盡腦汁想辦法滅火。所以需要經常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在談判中有時候還需要據理力爭,努力說服對方。說的方式有時比說的內容更重要。相信版權經理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與技巧,這些都需要在實踐工作中摸索總結。
版權經理人還擔負著文化使命。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并融入到國際市場,中華文化也在走向世界。身為版權經理人,也應該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