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詩
摘 要: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是為了平衡伴隨著“資本多數決”帶來的中小股東與大股東之間利益沖突而設立的制度。我國在引進該項制度的過程中,在適用范圍、程序設計、債權人保護等多方面思慮不周,缺乏具體詳細的規定。本文正是立足于我國有關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規定,借鑒考察其他國家及地區的相關規定,力求促進該項制度的完善。
關鍵詞:股份回購請求權;異議股東;利益平衡;債權人保護
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又稱退股權,指的是在特定情形下,對公司股東(大會)決議持反對意見的股東可以要求公司以合理公平的價格收購自己股份的權利。該項制度起源自英美法系國家,后逐步為大陸法系國家接受吸收,目的就是為了當大股東利用自身優越性左右公司的意志時,保護小股東的自身利益不被犧牲。我國在2006年1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第75條和143條首次確認了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但我國目前對此項制度的規定還有很多的欠缺,如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適用范圍太過狹隘,適格股東的范圍規定不合理,公司回購異議股東股份的程序不明等等。本文將立足于我國有關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規定進行分析,從比較法的角度借鑒,力求促進該項制度的完善。
一、我國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制度現狀
(一)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的決議事項。《公司法》第74條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限責任公司的異議股東可以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1)公司連續五年營利,符合分配利潤條件卻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2)公司合并、分立或者轉讓主要財產的;(3)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公司通過股東會決議修改公司章程存續的。《公司法》第142條第4款規定了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因股東大會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決議持有異議的,可以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
由上觀之,我國《公司法》將關注焦點放在了對股東資產收益權的保護,以及公司發生重大結構性變化的場合,如公司合并、分立、主要財產轉讓等。這里對股東利益的保護不僅包括現存利益,也包括對可能的資產收益權的期待利益。但這里對股東期待利益的保護十分有限、但公司資產重組、修改公司章程的其他重要事項、改變公司組織形式等等,都極有可能導致股東的期待利益落空,應該允許股東選擇退出。同時,以公司連續營利卻不分紅為例,股東可能更希望的是強制公司分紅,而不是希望直接退出一家前景看好、迫于大股東控制公司而不將營利兌現的公司。而且五年的期限規定也太長,如果非要等到五年連續不分紅才能行使退股權,對很多小股東來說,很有可能對其投資計劃有很大影響。質言之,我國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可適用的決議事項太過狹窄刻板。
(二)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的股東范圍。根據法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須是“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才可以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從規定可以看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才能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1)參加股東會;(2)就決議事項投反對票。《公司法》第143條第1款第4項的規定,股東只須對決議事項持異議即可要求公司收購其股份。可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范圍則更寬泛一些,因為法條并未直接規定股東須對決議事項投反對票,即除了對股東大會決議投贊成票以外,其余股東不論是在股東會投棄權票,還是投反對票,甚至未參加股東大會的股東都可以算作“異議股東”。
筆者認為,無表決權的股東雖對公司的管理控制能力受限,但往往享有優先分紅權,在公司解散時也優先享有分配剩余財產的權利。從權利義務平衡的角度出發,無表決權的股東從公司退出的能力也應受限,因此應當排除無表決權股東的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此外,一般來說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適格條件因其閉合性特征不應嚴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公司法》這里就股東適格要求的規定混亂,令人費解。
(三)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適用的程序規定。我國《公司法》有關該項制度的程序規定特別簡單:“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規定大致將解決股東與公司之間利益沖突的程序分為了兩個階段:首先是盡力在公司內部解決,即股東嘗試與公司達成股權收購協議;其次是走訴訟路線,即當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由股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法院裁決。但如何向公司提出異議,公司應遵循何種步驟回購股份,股份的回購價格又該如何確定等等均未規定。程序的縝密是對實體權利的最佳保障,缺乏程序的規定,實體權利將會名存實亡,因此我國有關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程序規定還須進一步細化。
二、比較法視角下的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
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制度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特拉華州,最早見于美國俄亥俄州1851年法律中,它的產生與股東大會表決原則的歷史演變聯系在一起。3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公司的發展欣欣向榮,股東人數不斷增加,股份日益分散。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堅持按照早期在公司重大決議時的“全體一致性原則”,那么就會有悖該項原則背后的立法目的——充分尊重股東意志。因此,在公司決策方面,隨著股東人數逐漸龐大,意見愈發難成一致,必然會朝著“資本多數決”發展。而這樣的制度是以犧牲小股東的利益為前提的,極易產生大股東的“強權”。為了平衡雙方利益,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制度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此后此項制度逐步為德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等立法例所進一步確認。
(一)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適用條件。美國《示范公司法修訂本》對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適用,規定如下:(1)公司合并;(2)股票交換;(3)對公司全部財產或實質上全部財產的出售或交換;(4)對公司重大章程的修訂;(5)公司章程、章程細則或董事會決議規定可以行使的。 《日本商法典》對異議股東享有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適用條件規定:(1)營業全部或重要部分的讓與;締結、變更或解除關于出租全部營業、委托經營或與他人營業上的損益共通的契約;受讓其他公司的全部營業;(2)公司合并;(3)股份交換;(4)公司分立;(5)為限制股份轉讓而變更公司章程;(6)有限公司組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7)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有限公司。
德國公司法規定,在公司合并、變更組織形式及簽訂控制合同和盈余繳納合同時,異議股東可主張回購請求權。歐盟公司法的規定則將異議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的適用范圍僅限于公司合并或聯合的情形。意大利民法典在第2437條規定:改變公司設立目的、公司類型或將公司遷往國外,才可以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
各國根據各國的實際情況和對這一制度的理解,對該制度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但大致上英美法系國家就該項制度的適用范圍較之大陸法系國家更廣一些。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大陸法系國家認為公司信用主要建立在其資本之上,受資本三原則的影響,所以對于導致減少資本的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制度自然十分保守。4同時,盡管各國規定不同,但大多涉及公司重大章程的修改、經營方式的重大轉變以及公司組織形式變化。
(二)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權利主體。《日本商法典》第245條之二第1款規定:股東大會召開前,以書面通知公司對特定決議事項的反對意思,并在股東大會上提出反對意見的股東,可向公司提出以公正價格收購自己持有的股份的請求。臺灣地區《公司法》第186條規定:股東會決議前,股東已以書面通知公司反對該項行為之意思表示,并于股東會已為反對,得請求公司以當時公平價格,收買其所有之股份。《韓國商法》第360條之五第1款規定:關于第360條之三第1款規定的承認事項,董事會作出決議時,反對其決議的股東向股東大會提交書面反對意向時,從大會決議日起20日內,可向公司遞交載明股份種類和數量的書面申請,申請公司收購自己持有的股份。
由上觀之,大多數國家僅僅將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賦予對股東會決議持有反對意見的股東。美國就異議股東主體范圍的規定則更為廣泛,不論是登記股東還是受益股東只要持有不同意見,均可行使該權利。5也就是說,只要不是投贊同票的股東均可以行使退股權。美國的規定十分寬松,因此也有學者提出我國股份回購請求權在股東范圍也應該擴大。筆者以為,我國剛剛引入該項制度不久,根基不牢,不宜將行使主體范圍規定過廣。關于此點,后文將展開詳述,此不贅言。
(三)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程序。各國立法上有關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程序的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幾步: 第一,公司提前告知股東權利。美國、日本、臺灣等國家及地區的立法對此均有規定,按照股東大會的召集程序,在會議召開前一定時間內公司必須通知各股東會議審議事項,其中若包含屬于可以行使回購請求權的事項,則必須告知股東可以提出異議。美國甚至還規定,如果公司行動導致評估權之發生但卻毋需股東大會之表決的,則應當在該行為生效之后的一定時間內向所有有權行使評估權的股東寄送異議權通知。
第二,異議股東于股東會召開前書面作出反對的意思表示。股東應當在收到會議通知之后及時作出異議表示,如果股東沒有作出異議表示,則不得主張股份回購請求權。這是因為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將會直接導致公司回購異議股東的股份,因此需要公司有一定的預先準備。另一方面,如果預先提出股份回購請求權的異議股東人數眾多,公司在會議事項的決議上可能就會重新考慮,給彼此都保有一定緩沖的余地,畢竟股東退出,公司被迫回購股份,并不一定是雙方都會樂得其成的結果。關于股東是否應當出席股東大會并且表明態度,各國規定不一,韓國規定股東只須對決議事項持不同意見即可,無須明示反對態度,甚至也沒有必要再出席股東大會。美國則規定不論是登記股東抑或是受益股東對表決事項持有異議即可。日本、我國臺灣地區規定異議股東必須出席股東大會,并在表決中投反對票才可行使退股權。筆者以為,在股東大會上應當作出明確的反對表示股東才能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因為在公司股東大會召開前股東業已書面作出反對表示,在股東大會上再為反對的意思表示,可以為公司最后爭取在一個“挽回”股東的機會。如果非贊成即可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甚至連出席也不必,實際上是在代替股東的自由意志模糊地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任何權利的行使是意思自治的體現,這種體現不能以一種默認或者不明確的態度作出。依照美國或韓國的規定,在股東大會召開前書面作出反對意見的股東如果無須在股東大會上再予以明示,給公司在決策將會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更多的股東會因為投機選擇不表明態度,最終導致公司前進腳步受滯。
第三,股東書面提出回購請求。股東提出異議的事項獲得股東大會多數通過之后,公司須向異議股東發送書面通知。通知內容即告知股東在收到通知書之后,應于一定期限內向公司書面要求收購其持有的股份,并按一定條件存放其股票證書。沒有書面提出此要求的異議股東或不按要求存放股票證書的異議股東不能主張股份回購請求權。之所以要求異議股東存放股票證書,是為了防止其腳踏兩只船。7因為如若不然,則股東可以根據事后情勢的發展再決定是否通過股份收買救濟其利益,股東就會在公司收買與在市場上出賣股票這兩種選擇之中尋找投機。如此一來,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將會被股東們利用,最后可能會破壞公司的合并、分立。存放股票證書還只是程序方面的規定,在實質方面筆者以為還可以借鑒日本商法的做法,即股東一旦提出回購請求,如無公司承諾便不得撤回,8以此進一步防止股東利用時間差制造投機空間。
第四,確定股份收買價格。公司在收到異議股東要求公司收購其持有的股份的書面通知后,應當以公平合理的價格支付異議股東要求評估的股份及其所生之利息。如果異議股東不接受公司對其股東作出的評估價格,則由雙方進行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后,由公司將已按確定條件存放的股票證書收回,辦理注銷手續。如何確定回購股份價格是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最關鍵的一環。確定股份價格的方式主要以公司和異議股東協商一致為主。但評估股份價格有關股東切身的利益,因此多數國家或地區都有規定,如果公司和異議股東對股價不能協商一致,將會通過司法程序來確定。這就意味著第三方介入,即在法院的主持下,請外部專家參與確定回購股票的公平交易價格。須注意在是,考慮到股東是因為反對公司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并且拒絕投票同意該重大事項的變化而退出企業,他就不應該分享任何因公司重大變化帶來的增值,也不應分擔任何由此產生的損失。另外,股份回購請求權允許股東退出公司,在公司一方實際上是一種減資行為。即當異議股東的股份被注銷時,公司的注冊資本必然減少。因此,還須注重對債權人的保護。應當將股份回購的情況及時通知債權人,并且嚴格控制通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如果公司不具備回購異議股東股份的能力時,或者有依法不得減少資本的情形,公司不得進行股份回購。
三、關于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制度的改善建議
必須承認的是,《公司法》將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引入國內,突破傳統大陸法系中嚴格的法定資本制,在力求保護小股東利益方面邁出來一大步。但顯然在將該項制度移植的過程中,依然有諸多地方是借鑒的不全面,考慮不夠周密的。據此,筆者以為應該至少從以下四個方面完善:
第一,擴大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適用范圍。與國外有關該項制度的立法狀況比較,我國現在規定的決議事項還太多狹隘。應將公司組織形式變化、修改公司章程重大事項以及公司經營方式的重大轉變納入適用范圍,更周延地保護中小股東利益。同時,也有學者提出應附加一條兜底條款“其他變更公司基本結構,影響股東根本利益的情況”,10使得該項制度的適用更富彈性。第二,限制股份有限公司適格異議股東的范圍。如前所述,股份有限公司的適格主體范圍不應寬于有限責任公司的適格主體范圍,否則有違法理。更重要的一點在于放棄行使權利亦為一種權利,而任何權利的放棄均不能以默示為之。因此,在股東大會上異議股東也應明確作出反對表示,才能行使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第三,充實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程序性規定。按照國外相關立法經驗,應遵循至少以下六個步驟:(1)股東大會召開前通知決議事項并書面告知股東享有異議權;(2)股東向公司作出書面異議通知;(3)異議股東在股東大會上再次作出反對表示;(4)異議事項獲得通過,公司書面通知異議股東,并告知異議股東按要求存放股票憑證;(5)股東書面向公司提出股份回購請求;(6)公司評估股價或雙方協商一致,由公司收買異議股東股份,并予以注銷;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的,異議股東可向法院起訴。第四,注重兼顧債權人利益的保護,防止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濫用。從立法者的角度,公司與股東之間的利益權衡,亦不能不考慮公司債權人的利益,而我國《公司法》在規定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同時,對債權人的保護卻只字未提,顯然是一種缺失。筆者認為對債權人的保護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在異議股東就公司股東大會決議事項提出反對意見之時,公司應第一時間通知債權人,讓債權人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其次,從根本上說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的行使就是公司的減資行為,因此應獲得債權人同意或者公司提出明確的具備還款能力的證明,才能允許股東行使退股權。再次,如果公司不具備還款能力,或者不具有回購異議股東股份的能力,或者有其他依法不得減少注冊資本情況的,異議股東不得向公司請求回購其股份。如果不顧債權人利益執意行使股份回購請求權,則應賦予債權人撤銷權,作為事后的救濟。也就是學者提出的減資無效訴權,依特定事由當事人得請求法院判決公司減資行為無效。
參考文獻:
[1] 《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備條款》第149條規定:反對分立、合并方案的股東,有權要求公司或者同意公司合并、分立方案的股東,有權要求公司或者同意公司合并、分立方案的股東,以公平價格購買其股份。《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73條規定:公司合并或分立時,公司董事會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反對合并或分立的股東的合法權益。
[2] 參見高永深:《論異議股東股份回購請求權》,載《河北法學》2008年第4期。
[3] 王遠明,閻珊珊:《構建我國異議股東股份售賣請求權制度的思考》,載《湖湘論壇》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