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健賢
摘 要: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確立了我國的小額訴訟程序,本文旨在介紹小額訴訟程序的現實意義及適用范圍,并指出其特別之處,重點分析小額訴訟程序目前在司法實踐中可以取得的積極效果,以及仍可以繼續完善的方面。
關鍵詞:小額訴訟;程序;完善
自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章簡易程序中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的民事案件,適用本章規定?!钡谝话倭l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上述兩條法律條文,標志著我國正式確立小額訴訟程序。
一、小額訴訟程序的特別之處
小額訴訟程序標的金額采用彈性標準,其審理、期限、裁判方式更為快捷。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案件,除了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的相關規定外,還有其特別規定之處。如當事人可自愿放棄答辯期和舉證期,若不放棄則答辯期或舉證期也不應超過七天。案件基本信息不必在開庭前三日公布,而且一般應在一個月內審結。在審理時更加強調審判人員的自由心證,準許法院在認為必要時,依職權詢問當事人并以其陳述作為證據。裁判文書可采用表格式文書或令狀式文書。小額訴訟程序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采用調解或判決方式一審終審制,當事人不得上訴,若對生效裁判文書有異議,只可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向有關法院申請再審。
二、小額訴訟程序仍需繼續完善
盡管小額訴訟程序已經確立,且其具有優化配置司法資源,提高審判效率;減少訴訟成本,實現司法親民化等顯著優點。但并不代表該制度不需要補充、完善和救濟。
(一)繼續補充立法,形成系統規范。目前小額訴訟程序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這一個條文進行規定,這一條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設置中僅作為第十三章“簡易程序”下的一個法條,并不具備具與簡易、普通程序區分的獨立性;且小額訴訟程序作為一個全新的制度,立法僅有一個條文,語焉不詳卻交由司法機關進行解釋,缺乏具體操作細則。因此,小額訴訟程序還需繼續進行補充立法,確立實施標準,以便指導司法實踐,形成系統的制度規定。
(二)增加救濟措施,避免司法不公。民事訴訟法僅規定小額訴訟程序實行一審終審,一旦案件經小額訴訟程序做出裁判即為生效判決,若當事人對裁判不服或認為裁判確有錯誤,只能申請啟動再審程序。但如果嚴格適用當前通用的再審事由,可能會沖擊小額訴訟程序審理和裁判的簡易性。筆者認為,為了保障當事人更好的維權,增加訴訟救濟途徑,限制上訴,但允許復議確有必要。例如日本《民事訴訟法》第379條規定:如果當事人對判決不服,可以在兩周不變期間內向作出判決的法院提出異議,如果異議合法時,訴訟將恢復到口頭辯論終結前的程度,在此種情況下,依照通常程序進行審理和裁判。另外,對于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的案件若當事人被裁定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則可能存在當事人未經實質性審理就被剝脫了申辯和上訴的權利,極不利于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因此,建議小額訴訟程序中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的裁定,允許當事人提出上訴。
(三)完善程序轉化,保障審判持續。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案件一般要求在一個月內審結,但實際操作中,可能會出現一個月尚未審結的情況,此時建議應分情況而定。如審理中發現當事人訴訟請求涉及人身關系、財產確權爭議等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案件情況,可裁定將案件轉為簡易程序或者普通程序審理;轉入簡易程序審理的,若雙方均未提供新證據且案件已經開庭審理,無須另行開庭;轉入普通程序審理的,則應組成合議庭,重新開庭審理。例如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小額速裁案件的實施細則》中第三十一條規定“小額速裁案件應當自立案之日起45日內審結。經所在庭負責人批準,特殊情況可延長審限至3個月?!绷硗?,為避免違背小額訴訟程序快審快結的立法宗旨,法院已經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無論出現何種情形,均不得轉為小額訴訟程序審理。
小額訴訟程序以程序簡便和審理快速以及低司法成本為群眾提供親民化的司法服務,但其具體實踐仍需進行探索、借鑒和完善。它作為一種新的訴訟模式,標志著我國司法改革繼續向縱深發展。新制度或程序的出現,總是要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才能真正成熟,而小額訴訟程序也必將經歷這樣的過程,才能真正實現其存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歐瑾琳.小額訴訟程序“熱”背后的冷思考.光明網,最后訪問于2014年9月26日.
[2] 王亞新.民事司法事務中適用小額程序的若干問題.法學適用,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