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華
摘 要:隨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強實踐教學,強化技能訓練已成為職業教育的共識。職業教育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讓其成為從事某種社會職業所必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中職會計專業;崗位需求;技能培訓
2010年9月,財政部印發的《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中指出:“會計學科是應用型學科,會計工作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會計理論研究需要會計實踐支持。”。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就業主要方向是中小企業,他們往往需要能熟練從事各種會計核算工作,會計職業技術能力較全面,能獨擋一面,實際動手能力較強的財會人員。這就要求加強對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技能訓練。為滿足這一需求,中職會計實訓教學過程中,應以會計實務為理論基礎,以中小企業會計崗位典型業務為對象,以培養學生會計職業崗位能力為出發點,通過會計分崗位模擬實訓,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職業訓練。讓學生了解企業組織形式,熟悉會計工作業務流程,明確各個會計崗位的職責,對職業崗位有更深刻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規范,強化財經法規,提高交流與溝通能力,為頂崗實習、零距離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課程定位
會計分崗位實訓課程是以中等規模企業會計工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為依據設置的。課程符合我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會計專業相關技術領域職業(群)的任職要求。學生完成該學習領域的內容后,可以增強對未來會計從業環境和工作任務的認識,畢業后能盡快進入工作崗位的角色,并能夠在短期內迅速成長起來。
二、課程設計理念
會計分崗位實訓課程是以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會計的過程的職業崗位任職要求,參照國家相關制度,開發突出職業崗位能力的“崗位工作過程導向能力本位”課程標準。教學融合企業工作過程和學校集中授課的典型元素,進行有機整合,形成行動導向、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企業元素全程滲透入課程教學過程中。按照“以職業能力為主線,典型工作為載體,真實工作環節為依托,完整的工作過程為行動”體系要求,進行課程開發與設計。
三、課程整體設計
會計分崗位實訓課程的設置是以現代企業典型會計崗位及會計工作過程為依據設置學習目標。考慮企業會計工作過程存在共性特點,首先設置了企業會計認知學習目標。按照中小企業常設出納、往來會計、成本費用會計、總賬報表會計和財務主管五個會計崗位設置五個學習目標。其中,每個會計崗位設立典型工作任務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學生分組扮演角色,通過“情景模擬,崗位仿真”的方式會計工作所需的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貫穿于該學習領域的學習與訓練之中。
(一)主要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出納崗位:主要工作任務是完成收付款業務的處理。職業能力要求為能夠根據會計人員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辦理現金收付和銀行結算業務;能夠根據會計人員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登記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和其他貨幣資金明細賬;保管好庫存現金和各種有價證券;保管預留銀行印鑒中的公司財務章,發票專用章;保管空白支票和空白發票、收據,負責填制支票、發票使用登記表。
往來會計崗位:主要工作任務是采購與付款、銷售與收款業務;稅金的申報與繳納。職業能力要求為核算材料采購業務,確定采購成本和應付賬款;核算銷售業務,確定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負責其他應收款;核算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負責稅金的計算、申報和解繳;能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登記相應的明細賬;計提壞賬準備。
成本會計崗位:主要工作任務是材料的入庫與領用;處理其他期間費用相關業務;進行產品成本的核算。其職業能力要求為按照規定的成本費用的開支范圍和標準,審核成本費用等原始憑證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實性,審核費用發生的審批手續是否符合公司規定;對成本費用進行核算,計算產品成本,并編制相應的記賬憑證;負責職工薪酬的明細核算,計提社會保險費和公積金,計算分配職工薪酬,并編制相應的記賬憑證;能根據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登記明細賬。
總賬報表會計崗位:主要工作任務是復核記賬憑證;總賬的管理;發票的管理;出具會計報表。其職業能力要求為復核其他核算會計編制的記賬憑證;股票債券投資、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換、長期股權投資等業務的核算;所有者權益相關科目的核算;月末結轉損益;編制科目匯總表,登記總賬;編制會計報表及會計報表附注,并進行報表分析;對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進行復核;保管銀行預留印鑒中的法人章;開具發票。
財務主管崗位:主要工作任務是審核資金的支出;復核記賬憑證;會計工作的管理與人員考核。其職業能力要求為審批資金支出,負責資金的調度;復核總賬報表崗位編制的記賬憑證。擬定經濟合同、協議及其他經濟文件,負責債務重組、資產置換等合同的簽訂;會計檔案管理。
(二)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目標:知道會計人員進入企業工作需要對企業進行全方面的了解;知道會計崗位分工的基本要求和企業常設會計崗位的種類;理解會計基本內控制度對會計核算和會計工作流程的影響;掌握各個主要會計崗位的基本工作流程。(2) 技能目標:能正確的獲得新進入企業的相關基本資料;能正確判斷企業會計人員設置及崗位分工;能正確獲取企業會計崗位人員必備的企業內部財務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按照規范獨立完成各崗位工作任務;學會對試驗過程進行總結分析,對遇到問題嘗試解決,并對階段性成果能夠以PPT形式公開匯報。(3)情感目標: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度的任心;思維嚴謹,邏輯清晰;工作細致耐心善于溝通,具有協調能力。
(三)考核方法。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遵循內部牽制制度的原則,根據模擬企業會計業務需要設置會計工作崗位,建立會計工作崗位責任制,詳細列出每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工作要求。考核主要由“個人+小組”兩方面組成,小組考核實訓的過程和結果,個人考核由分組輪崗的學生按崗位職責內部互相考核:出納崗位由會計進行考核;會計崗位由財務負責人進行考核;財務負責人由指導教師進行考核。
(四)教學實施與結果評價。教師利用PPT等教學手段,通過講解、提問等教學方式向學生介紹企業基本概況、會計崗位設置及主要財務;并告知各階段需完成的工作任務。學生分組進入不同崗位,完成任務的實際操練。之后指導教師對每組最后形成的憑證和賬簿進行單獨輔導與檢查。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完成實訓報告,記錄實訓的主要成果體會。實訓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及時進行評價與反思,要求他們明確表達對實訓的感受及思考。各小組也要對實訓情況進行總結歸納,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判分析,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教師則不僅要評價學生實訓的最終效果,還要評價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態度和參與程度等。這一過程重點是引導學生對實訓進行客觀評價和深入思考,成功和進步方面積極歸因,不順利和失敗方面要勇敢面對,明白犯錯是獲得成功的基礎等。通過評價和反思,學生的自我效能更加趨于穩定。
在經濟日益全球化背景下,會計實務也愈加多樣和復雜,應用型會計人才的培養更加迫切。為加快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提升會計人才從學到用的轉換速度,縮小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之間的距離。更好地培養出一批批既有扎實會計基礎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 黃文燕.ERP系統下中職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70-71.
[2] 柳曉霞.中職會計分崗位實訓教學探討與實踐[J].成才之路,2010,1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