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娜
摘 要: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 , 簡稱IC) 是在共享式學習和開放存取運動背景下興起的一個經過特別設計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和協同學習環境,IC空間的設計要以“交互式學習”、“協同學習”、“自由分享”等學習理念為出發點,以讀者需求為根本,充分發揮圖書館自身的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圖書館具備多種功能融合為一,讓讀者和師生充分體驗到研討、交流、學習、社交、休閑、娛樂和體驗等多功能分區。從而吸引師生和讀者的眼球,進入全新的圖書館,暢游高科技技術所帶的無窮魅力。
關鍵詞:信息共享空間;IC空間設計原則;IC空間需求分析
一、IC空間數字環境建設的必要性
隨著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眾多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以計算機網絡為標志的新的信息革命為圖書館帶來了新的載體資源,各種信息都日益的走向了數字化,數字信息成為了科研的主流信息。數字化的資源圖書館的館藏和可以利用的電子資源增長迅速,構筑了一個全新的信息環境,適應學校教育改革需要,實現圖書館的歷史使命,營造溫馨的學習環境和全新的體驗;促進圖書館自身發展,因為在現代的學校中,“交互式學習成為了影響大學圖書館變革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的原因,讀者對“交互式學習”、“協同學習”、“自由分享”等學習理念以及接受信息的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學習環境更多的是強調協作性和共享性,提供比傳統空間中更豐富、更快捷、更人性化的服務,是大學在信息化背景下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環境的要求下,圖書館以“學生或用戶為中心”的信息服務模式即基于學生或用戶的信息需求、以滿足學生或用戶信息需求為目標的信息服務工作模式應運而生。
二、IC空間數字環境建設的價值
(一)整合信息獲取與信息技術支持。信息共享空間價值在于提供一個匯集及協同的場所,并對信息獲取、研究和創造的整個學術過程予以支持。信息資源獲取、參考咨詢和信息技術是三項比較突出的服務項目。以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通過與用戶的交互,根據讀者的實際需求進行完美規劃與設置。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文化價值。
(二)形成信息服務連續體。對圖書館進行精心規劃、設計布局,配備性能優良的技術裝備和功能強勁的各種專業和常用軟件及工具,提供豐富的數字資源和獲取平臺,營造舒適和溫馨的學習環境,配備多種服務人員對讀者的信息共享、交流、研討、協作學習、社交等活動提供技術支持。
(三)構建支持學習的集成服務環境。隨著教育模式的變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協同式學習方式在高校當下流行,適應新模式下師生的實際需求,促進圖書館、信息技術部門、學習及教育部門進行戰略整合,湊而構建成一個集成服務的學習環境,從而形成一個信息學習、交流與研討服務空間。
(四)營造支持教學、研討、交流與學習的協同服務環境。圖書館作為信息中心,文化中心和知識中心,與其他學習、教育、學術和研究部門一道構成協同同盟,積極參與學校的學習環境、教育環境、學術環境和文化環境的營造。進一步拓展服務廣度與深度,深度融合教育服務、研究服務、知識服務、社交服務等眾多內容,從而營造一個支持教學、研討、社交、交流與學習的系統服務環境。
(五)吸引眼球,引導人流,體驗新興的高科技技術帶來的魅力。當今社會對于多媒體信息、觸控、交流等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和全新的體驗模式,傳統圖書館面臨著人員流失問題,而信息空間數字環境能夠應用當今先進時尚的各種多媒體技術,以一種炫麗的手段進行表現,寓樂于教。從而吸引師生和讀者的眼球,進入全新的圖書館,暢游高科技技術所帶的無窮魅力。
三、IC空間設計原則
(1)適用性:智華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設計圍繞圖書館日常公共信息發布及數字多媒體服務系統應用、管理的需要,符合圖書館工作特點、符合圖書館現代化信息特點,使多媒體數字化技術成為圖書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開拓文化產業的日常工具。(2)協同性原則:有利于來到圖書館的讀者之間進行協同研討、交流、學習和分享。同時也有利于讀者與工作人員之間的協同,能更好的體現圖書館帶來的服務,能讓工作人員之間進行更好的協調,能更好的為來到管理的讀者進行服務。(3)穩定性:智華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設計,采用多媒體智能播控技術、智能中控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多學科技術均采用了世界先進的、可靠的高科技技術。同時各種軟件套件經過了嚴格的測試與檢驗,保證全天候的正常運行。(4)可靠性:智華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設計不僅提供了設備級的可靠性,同時提供了鏈路級別的可靠性,提供了各種冗余機制,保證系統不管在哪個環節出現了異常,都能穩定,可靠的運行。同時系統設計可靠,即使需要升級或功能增加也無需改變系統結構邏輯設計,即可滿足。系統還具備了高安全性,保證系統設備和數據資源的安全。(5)開放性:智華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設計采用產品化、模塊化設計,系統適應能力強,提供符合業界國際標準的接口,采用開放的技術標準,標準的接口,可自定義,可編程產品,兼容性好,避免系統互聯或擴展出現障礙。同時提供子系統整合控制平臺。具備良好的兼容性和更新換代能力,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前瞻性和擴展性。(6)易用性:智華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充分考慮了用戶的使用實際需求,提供人性化的管理與操作界面,同時簡化了繁瑣的流程,簡單易用。(7)先進性:智華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采用的產品與技術均為世界前沿技術,并進行獨有創新,充分體現了新型的數字化特點,同時為圖書館打造一個全新數字環境而努力,數字環境設備網絡適應能強,能夠自動適應與擴展各種網絡環境。(8)安全性原則。本設計方案要將人機安全、設備的長期穩定運行等可靠性要點,做為系統建設方案的首要設計原則,以保證系統在運行期間,為用戶執行安全防范和服務質量管理任務提供有效的技術手段,為用戶降低系統運行方面的人工和資金成本。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軟件系統安全;(b)數據安全;(c)使用者的安全;(d)聽課者的安全;e)設備的安全;(9)綠色節能:智華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設計充分體現了低碳、綠色節能環保的理念,設備均采用低碳節能環保設備,也是降低日常能耗、響應國家號召,讓圖書館數字環境信息化系統的成為一個低碳環保的高科技系統。系統的組織和運行機制均考慮了低碳,節能環保技術。(10)平臺化:智華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設計后臺管理平臺提供統一管理的觸屏智能播控平臺,結合業務擴展單元將其他各子系統統一納入到觸屏平臺進行統一管理。同時提供中控系統專用平臺,提供各子系統信息的無縫共享、多維度信息源復合、展項協調統一、設備內容操作控制的統一管理播控平臺。
四、IC空間需求分析
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是一種用戶需求驅動下的服務,而現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觸控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 人們的學習方式、信息獲取方式較之從前發生了很大轉變,對現在圖書館的服務形成了很大的沖擊,人流的流失,而圖書館又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現代化的圖書館需要具備多種功能融合為一,讓讀者和師生充分的體驗到研討、交流、學習、社交、休閑、娛樂和體驗等多功能分區。如何提高用戶到館率,如何為用戶提供更開放的服務,增加圖書館對用戶的吸引力,挖掘圖書館的潛力,而一站式服務中心和協同學習環境的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深度整合圖書館豐富的信息資源,舒適的人文環境,專業的咨詢人員,開放的軟硬件設施,提供技術咨詢、幫助服務、技術和科研、學習、交流等內容進行融合,從而形成有利于讀者和用戶需求的IC空間。
參考文獻:
[1] 謝守美,趙文軍. 美國嵌入式學科服務實踐及其啟示.圖書館建設,2011 ( 5) : 60 -62
[2] 胡琳. 論開展學科館員服務工作的幾個關鍵問題. 圖書館建
設,2011 ( 4) : 73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