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瓊惠+趙瓊芬
摘要:闡述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的必要性,就重金屬土壤生態修復技術從物理工程、物化修復以及生物修復三方面進行了重點研究。
關鍵詞:重金屬;土壤污染;生態修復
中圖分類號:X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190—02
1引言
土壤重金屬污染不僅會嚴重抑制農作物生長,對經濟造成巨大損失,還會導致農作物中重金屬含量超標,通過食物鏈作用,重金屬進入人體后常會誘發各種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另外,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可經過一系列環境作用和自然作用進入到大氣和水體中,導致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其他生態環境問題。因此,修復和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是人類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本文綜述了國內外常用土壤重金屬污染改良劑的研究進展,并對其未來的研究趨勢作出展望,以期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提供依據。
2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土壤重金屬污染不僅會對植物生長造成影響,同時由于重金屬進入到土壤中,引起生態環境惡化,進而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和長期性的特點,控制與修復土壤污染,才能保護土壤質量,維護生態環境平衡。重金屬污染的治理有兩條思路:一是直接將重金屬從土壤中去除,削減土壤重金屬總量;二是降低重金屬的遷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削減有效態重金屬含量。
重金屬污染土壤生態修復技術有很多,目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主要采用物理化學技術和植物修復技術,其中物理技術主要是通過電熱和土壤淋洗等途徑將重金屬從土壤中去除,這種治理方法較為徹底,但是效率低、成本高、應用范圍受到限制。生物技術主要是通過植物(植物提取,植物揮發,植物固定)、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來固化重金屬,這種方法較為環保,但是富集植物篩選復雜,固定效率低,并且收割植物焚燒后產生灰分的處理,在業界頗有爭議。化學固化技術治理重金屬污染表現出的潛能和重要性,已引起學者和應用者愈來愈廣泛的重視。
3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的必要性
3.1保證食品質量與人體健康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導致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急劇增加,造成了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當土壤被重金屬污染后,如蔬菜、水果以及糧食等農作物中砷、鉻、鉛以及鎘等重金屬物質含量的超標。受到污染后的農作物被人體攝入以后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可以降低重金屬物質在食品中的含量,提高食品質量,保證人體生命安全。
3.2降低農業的經濟損失
雖然土壤重金屬污染所導致的總經濟損失無法算出比較精確的值,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土壤重金屬污染所造成糧食的減產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可以有效減輕其對糧食作物的影響,提高我國糧食的產量,降低農業經濟損失。
3.3減輕其引起的環境污染
在水力以及風力的作用下,土壤重金屬污染物可能會進入到水體以及大氣中,導致大氣、地下水等生態將環境污染。比如,空氣中的揚塵幾乎有一半是來自于地表,人體吸入揚塵以后,受到的影響與食用污染食品類似。因此,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還可以減輕其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4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措施
4.1物理工程
通過深耕翻土與污土相結合的方式,可以使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顯著降低,對土壤系統產生的毒害明顯降低。例如,將少量的無污客土與污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不僅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而且也減少了客土需求量,這種方法在日本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深耕翻土就是通過深耕,把下面的土層翻到上層,從而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含量,這種方法雖然對土壤改變比較少,但不宜在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地區采用,因為在嚴重污染的地方污染的土層很深,所以通過深耕并不能改變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反而會使后果更加嚴重。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對部分土壤重金屬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開始采用挖土深埋技術和固化技術。這些工程措施對于修復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有很好的效果,它的優點是對污染土壤的處理效果有著徹底和穩定的作用,缺點主要是實施工程太大、投資成本較高,并且容易使土壤的結構遭到破壞進而導致使土壤的肥力下降等。
4.2物化修復
物化修復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淋洗、電動修復和電熱修復。土壤淋洗就是用淋洗液沖洗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將土壤顆粒中所含的重金屬變成金屬絡合物或可溶解的離子,再把淋洗液收集起來,并把重金屬回收。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對輕質土壤的修復,效果相對較好,但其費用也相對較高。電熱修復是利用高頻電壓產生電磁波和熱能給土壤加熱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被電解出來,并將容易揮發的重金屬從土壤內分離出來,以達到修復土壤的效果。這種修復方法主要適用于被Se或Hg等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此外,還可以把污染的土壤置于高溫高壓中,將其變成玻璃態物質,最終從根本上修復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電動修復是在電場的作用下,用電泳、電滲透或電遷移的方法,分別將土壤中的污染物遷移到電極的兩端,并通過收集系統對其進行集中清理。目前該修復技術已進入商業化的階段。
4.3生物修復
生物修復的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復和植物修復,該方法的優點是易于操作管理,不產生重復污染,而且投資省、費用低、效果好等,是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研究的重點方向。微生物修復是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作為土壤中的活性膠體,它們的比表面積較大,并且帶有電荷,代謝活動比較旺盛。其中菌、細菌和微生物對土壤的活性影響比較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微生物不僅能夠對重金屬離子進行富集和吸附,而且還能夠進行溶解,沉淀以及氧化還原。同時微生物也能夠對重金屬有機絡合物進行生物降解。菌根真菌能夠活化某些重金屬離子通過借助有機酸的分泌。菌根真菌還能夠間接影響土壤對重金屬的吸收通過他形式如離子交換分泌有機配體激素等。經研究發現,通過對菌根真菌的接種,能夠顯著地緩解銅污染對宿主植物造成的危害,即使在重度施銅水平的土壤中,也能提高宿主植物對土壤銅污染的抗性。
植物修復是把環境中的污染物通過綠色植物進行祛除,從而降低或消除重金屬污染的有害性。根據它和污染物的環境介質、作用方式以及其凈化機制,植物修復包含了3種作用方式:植物吸收作用、植物穩定作用和植物降解作用。通過對植物的吸收作用,可以把重金屬污染物轉移到地面上,再通過對地面部分的收集,對其進行整體清理,從而徹底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含量,以達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利用植物的穩定作用,通過植物吸收和沉淀一些比較耐重的金屬來對土壤中的大量有毒金屬進行固定,以此來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并防止其進入地下水和食物鏈,從而減少了重金屬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危害。植物的功能是:它可以通過在根部累積和沉淀或利用根表吸收金屬來加強對污染物的固定,能夠保護被污染的土壤不再受侵蝕,通過減少土壤滲漏來防止金屬污染物的轉移等。通過利用植物的降解作用,植物體內含有能快速分解有機污染物的酶,它能把吸入植物體內的有機污染物降解成無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成分。通過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物產生的碳源和氧源,能夠激活植物根系環境中喜陽菌群以及其他菌種的發育及活性,從而使菌群對有機污染物的氧化降解作用顯著增強。
5結語
特定污染現場的實際情況通常比較復雜,往往存在同時由多種污染物造成土壤的復合污染。較之單一污染來說,由于污染物之間可能存在拮抗、協同和加和等交互作用,復合污染物的環境效應和環境行為可能會發生改變,其治理難度更大。物化修復技術通常具有快速高效的特點,但也有經濟成本高、破壞土壤結構、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其局限性。因此,針對我國日益嚴重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形勢和成因復雜的污染現狀,克服單一治理技術的不足,聯合運用物化與生物技術進行綜合治理是污染土壤修復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新,賈永鋒.土壤砷污染及修復技術[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7(2):101~102.
[2] 薛美香.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與修復技術[J].廣東化工,2007(8):43~44.
[3] 顧濟滄,趙娟.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及治理技術研究[J].環境科學導刊,2010(5):30~31.endprint
摘要:闡述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的必要性,就重金屬土壤生態修復技術從物理工程、物化修復以及生物修復三方面進行了重點研究。
關鍵詞:重金屬;土壤污染;生態修復
中圖分類號:X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190—02
1引言
土壤重金屬污染不僅會嚴重抑制農作物生長,對經濟造成巨大損失,還會導致農作物中重金屬含量超標,通過食物鏈作用,重金屬進入人體后常會誘發各種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另外,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可經過一系列環境作用和自然作用進入到大氣和水體中,導致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其他生態環境問題。因此,修復和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是人類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本文綜述了國內外常用土壤重金屬污染改良劑的研究進展,并對其未來的研究趨勢作出展望,以期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提供依據。
2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土壤重金屬污染不僅會對植物生長造成影響,同時由于重金屬進入到土壤中,引起生態環境惡化,進而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和長期性的特點,控制與修復土壤污染,才能保護土壤質量,維護生態環境平衡。重金屬污染的治理有兩條思路:一是直接將重金屬從土壤中去除,削減土壤重金屬總量;二是降低重金屬的遷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削減有效態重金屬含量。
重金屬污染土壤生態修復技術有很多,目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主要采用物理化學技術和植物修復技術,其中物理技術主要是通過電熱和土壤淋洗等途徑將重金屬從土壤中去除,這種治理方法較為徹底,但是效率低、成本高、應用范圍受到限制。生物技術主要是通過植物(植物提取,植物揮發,植物固定)、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來固化重金屬,這種方法較為環保,但是富集植物篩選復雜,固定效率低,并且收割植物焚燒后產生灰分的處理,在業界頗有爭議。化學固化技術治理重金屬污染表現出的潛能和重要性,已引起學者和應用者愈來愈廣泛的重視。
3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的必要性
3.1保證食品質量與人體健康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導致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急劇增加,造成了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當土壤被重金屬污染后,如蔬菜、水果以及糧食等農作物中砷、鉻、鉛以及鎘等重金屬物質含量的超標。受到污染后的農作物被人體攝入以后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可以降低重金屬物質在食品中的含量,提高食品質量,保證人體生命安全。
3.2降低農業的經濟損失
雖然土壤重金屬污染所導致的總經濟損失無法算出比較精確的值,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土壤重金屬污染所造成糧食的減產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可以有效減輕其對糧食作物的影響,提高我國糧食的產量,降低農業經濟損失。
3.3減輕其引起的環境污染
在水力以及風力的作用下,土壤重金屬污染物可能會進入到水體以及大氣中,導致大氣、地下水等生態將環境污染。比如,空氣中的揚塵幾乎有一半是來自于地表,人體吸入揚塵以后,受到的影響與食用污染食品類似。因此,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還可以減輕其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4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措施
4.1物理工程
通過深耕翻土與污土相結合的方式,可以使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顯著降低,對土壤系統產生的毒害明顯降低。例如,將少量的無污客土與污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不僅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而且也減少了客土需求量,這種方法在日本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深耕翻土就是通過深耕,把下面的土層翻到上層,從而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含量,這種方法雖然對土壤改變比較少,但不宜在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地區采用,因為在嚴重污染的地方污染的土層很深,所以通過深耕并不能改變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反而會使后果更加嚴重。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對部分土壤重金屬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開始采用挖土深埋技術和固化技術。這些工程措施對于修復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有很好的效果,它的優點是對污染土壤的處理效果有著徹底和穩定的作用,缺點主要是實施工程太大、投資成本較高,并且容易使土壤的結構遭到破壞進而導致使土壤的肥力下降等。
4.2物化修復
物化修復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淋洗、電動修復和電熱修復。土壤淋洗就是用淋洗液沖洗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將土壤顆粒中所含的重金屬變成金屬絡合物或可溶解的離子,再把淋洗液收集起來,并把重金屬回收。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對輕質土壤的修復,效果相對較好,但其費用也相對較高。電熱修復是利用高頻電壓產生電磁波和熱能給土壤加熱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被電解出來,并將容易揮發的重金屬從土壤內分離出來,以達到修復土壤的效果。這種修復方法主要適用于被Se或Hg等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此外,還可以把污染的土壤置于高溫高壓中,將其變成玻璃態物質,最終從根本上修復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電動修復是在電場的作用下,用電泳、電滲透或電遷移的方法,分別將土壤中的污染物遷移到電極的兩端,并通過收集系統對其進行集中清理。目前該修復技術已進入商業化的階段。
4.3生物修復
生物修復的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復和植物修復,該方法的優點是易于操作管理,不產生重復污染,而且投資省、費用低、效果好等,是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研究的重點方向。微生物修復是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作為土壤中的活性膠體,它們的比表面積較大,并且帶有電荷,代謝活動比較旺盛。其中菌、細菌和微生物對土壤的活性影響比較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微生物不僅能夠對重金屬離子進行富集和吸附,而且還能夠進行溶解,沉淀以及氧化還原。同時微生物也能夠對重金屬有機絡合物進行生物降解。菌根真菌能夠活化某些重金屬離子通過借助有機酸的分泌。菌根真菌還能夠間接影響土壤對重金屬的吸收通過他形式如離子交換分泌有機配體激素等。經研究發現,通過對菌根真菌的接種,能夠顯著地緩解銅污染對宿主植物造成的危害,即使在重度施銅水平的土壤中,也能提高宿主植物對土壤銅污染的抗性。
植物修復是把環境中的污染物通過綠色植物進行祛除,從而降低或消除重金屬污染的有害性。根據它和污染物的環境介質、作用方式以及其凈化機制,植物修復包含了3種作用方式:植物吸收作用、植物穩定作用和植物降解作用。通過對植物的吸收作用,可以把重金屬污染物轉移到地面上,再通過對地面部分的收集,對其進行整體清理,從而徹底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含量,以達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利用植物的穩定作用,通過植物吸收和沉淀一些比較耐重的金屬來對土壤中的大量有毒金屬進行固定,以此來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并防止其進入地下水和食物鏈,從而減少了重金屬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危害。植物的功能是:它可以通過在根部累積和沉淀或利用根表吸收金屬來加強對污染物的固定,能夠保護被污染的土壤不再受侵蝕,通過減少土壤滲漏來防止金屬污染物的轉移等。通過利用植物的降解作用,植物體內含有能快速分解有機污染物的酶,它能把吸入植物體內的有機污染物降解成無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成分。通過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物產生的碳源和氧源,能夠激活植物根系環境中喜陽菌群以及其他菌種的發育及活性,從而使菌群對有機污染物的氧化降解作用顯著增強。
5結語
特定污染現場的實際情況通常比較復雜,往往存在同時由多種污染物造成土壤的復合污染。較之單一污染來說,由于污染物之間可能存在拮抗、協同和加和等交互作用,復合污染物的環境效應和環境行為可能會發生改變,其治理難度更大。物化修復技術通常具有快速高效的特點,但也有經濟成本高、破壞土壤結構、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其局限性。因此,針對我國日益嚴重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形勢和成因復雜的污染現狀,克服單一治理技術的不足,聯合運用物化與生物技術進行綜合治理是污染土壤修復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新,賈永鋒.土壤砷污染及修復技術[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7(2):101~102.
[2] 薛美香.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與修復技術[J].廣東化工,2007(8):43~44.
[3] 顧濟滄,趙娟.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及治理技術研究[J].環境科學導刊,2010(5):30~31.endprint
摘要:闡述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修復,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的必要性,就重金屬土壤生態修復技術從物理工程、物化修復以及生物修復三方面進行了重點研究。
關鍵詞:重金屬;土壤污染;生態修復
中圖分類號:X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190—02
1引言
土壤重金屬污染不僅會嚴重抑制農作物生長,對經濟造成巨大損失,還會導致農作物中重金屬含量超標,通過食物鏈作用,重金屬進入人體后常會誘發各種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另外,受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可經過一系列環境作用和自然作用進入到大氣和水體中,導致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其他生態環境問題。因此,修復和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壤是人類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本文綜述了國內外常用土壤重金屬污染改良劑的研究進展,并對其未來的研究趨勢作出展望,以期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提供依據。
2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土壤重金屬污染不僅會對植物生長造成影響,同時由于重金屬進入到土壤中,引起生態環境惡化,進而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和長期性的特點,控制與修復土壤污染,才能保護土壤質量,維護生態環境平衡。重金屬污染的治理有兩條思路:一是直接將重金屬從土壤中去除,削減土壤重金屬總量;二是降低重金屬的遷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削減有效態重金屬含量。
重金屬污染土壤生態修復技術有很多,目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主要采用物理化學技術和植物修復技術,其中物理技術主要是通過電熱和土壤淋洗等途徑將重金屬從土壤中去除,這種治理方法較為徹底,但是效率低、成本高、應用范圍受到限制。生物技術主要是通過植物(植物提取,植物揮發,植物固定)、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來固化重金屬,這種方法較為環保,但是富集植物篩選復雜,固定效率低,并且收割植物焚燒后產生灰分的處理,在業界頗有爭議。化學固化技術治理重金屬污染表現出的潛能和重要性,已引起學者和應用者愈來愈廣泛的重視。
3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的必要性
3.1保證食品質量與人體健康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大量使用化肥和化學農藥,導致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急劇增加,造成了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當土壤被重金屬污染后,如蔬菜、水果以及糧食等農作物中砷、鉻、鉛以及鎘等重金屬物質含量的超標。受到污染后的農作物被人體攝入以后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對污染土壤進行修復可以降低重金屬物質在食品中的含量,提高食品質量,保證人體生命安全。
3.2降低農業的經濟損失
雖然土壤重金屬污染所導致的總經濟損失無法算出比較精確的值,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土壤重金屬污染所造成糧食的減產量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可以有效減輕其對糧食作物的影響,提高我國糧食的產量,降低農業經濟損失。
3.3減輕其引起的環境污染
在水力以及風力的作用下,土壤重金屬污染物可能會進入到水體以及大氣中,導致大氣、地下水等生態將環境污染。比如,空氣中的揚塵幾乎有一半是來自于地表,人體吸入揚塵以后,受到的影響與食用污染食品類似。因此,進行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還可以減輕其引起的環境污染問題。
4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措施
4.1物理工程
通過深耕翻土與污土相結合的方式,可以使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顯著降低,對土壤系統產生的毒害明顯降低。例如,將少量的無污客土與污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不僅降低了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而且也減少了客土需求量,這種方法在日本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深耕翻土就是通過深耕,把下面的土層翻到上層,從而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含量,這種方法雖然對土壤改變比較少,但不宜在重金屬污染嚴重的地區采用,因為在嚴重污染的地方污染的土層很深,所以通過深耕并不能改變土壤中重金屬的含量,反而會使后果更加嚴重。目前,一些發達國家對部分土壤重金屬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開始采用挖土深埋技術和固化技術。這些工程措施對于修復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有很好的效果,它的優點是對污染土壤的處理效果有著徹底和穩定的作用,缺點主要是實施工程太大、投資成本較高,并且容易使土壤的結構遭到破壞進而導致使土壤的肥力下降等。
4.2物化修復
物化修復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淋洗、電動修復和電熱修復。土壤淋洗就是用淋洗液沖洗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將土壤顆粒中所含的重金屬變成金屬絡合物或可溶解的離子,再把淋洗液收集起來,并把重金屬回收。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對輕質土壤的修復,效果相對較好,但其費用也相對較高。電熱修復是利用高頻電壓產生電磁波和熱能給土壤加熱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被電解出來,并將容易揮發的重金屬從土壤內分離出來,以達到修復土壤的效果。這種修復方法主要適用于被Se或Hg等重金屬污染的土壤。此外,還可以把污染的土壤置于高溫高壓中,將其變成玻璃態物質,最終從根本上修復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電動修復是在電場的作用下,用電泳、電滲透或電遷移的方法,分別將土壤中的污染物遷移到電極的兩端,并通過收集系統對其進行集中清理。目前該修復技術已進入商業化的階段。
4.3生物修復
生物修復的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復和植物修復,該方法的優點是易于操作管理,不產生重復污染,而且投資省、費用低、效果好等,是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研究的重點方向。微生物修復是由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作為土壤中的活性膠體,它們的比表面積較大,并且帶有電荷,代謝活動比較旺盛。其中菌、細菌和微生物對土壤的活性影響比較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微生物不僅能夠對重金屬離子進行富集和吸附,而且還能夠進行溶解,沉淀以及氧化還原。同時微生物也能夠對重金屬有機絡合物進行生物降解。菌根真菌能夠活化某些重金屬離子通過借助有機酸的分泌。菌根真菌還能夠間接影響土壤對重金屬的吸收通過他形式如離子交換分泌有機配體激素等。經研究發現,通過對菌根真菌的接種,能夠顯著地緩解銅污染對宿主植物造成的危害,即使在重度施銅水平的土壤中,也能提高宿主植物對土壤銅污染的抗性。
植物修復是把環境中的污染物通過綠色植物進行祛除,從而降低或消除重金屬污染的有害性。根據它和污染物的環境介質、作用方式以及其凈化機制,植物修復包含了3種作用方式:植物吸收作用、植物穩定作用和植物降解作用。通過對植物的吸收作用,可以把重金屬污染物轉移到地面上,再通過對地面部分的收集,對其進行整體清理,從而徹底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含量,以達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利用植物的穩定作用,通過植物吸收和沉淀一些比較耐重的金屬來對土壤中的大量有毒金屬進行固定,以此來降低重金屬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并防止其進入地下水和食物鏈,從而減少了重金屬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危害。植物的功能是:它可以通過在根部累積和沉淀或利用根表吸收金屬來加強對污染物的固定,能夠保護被污染的土壤不再受侵蝕,通過減少土壤滲漏來防止金屬污染物的轉移等。通過利用植物的降解作用,植物體內含有能快速分解有機污染物的酶,它能把吸入植物體內的有機污染物降解成無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成分。通過利用植物根系分泌物產生的碳源和氧源,能夠激活植物根系環境中喜陽菌群以及其他菌種的發育及活性,從而使菌群對有機污染物的氧化降解作用顯著增強。
5結語
特定污染現場的實際情況通常比較復雜,往往存在同時由多種污染物造成土壤的復合污染。較之單一污染來說,由于污染物之間可能存在拮抗、協同和加和等交互作用,復合污染物的環境效應和環境行為可能會發生改變,其治理難度更大。物化修復技術通常具有快速高效的特點,但也有經濟成本高、破壞土壤結構、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其局限性。因此,針對我國日益嚴重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形勢和成因復雜的污染現狀,克服單一治理技術的不足,聯合運用物化與生物技術進行綜合治理是污染土壤修復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王新,賈永鋒.土壤砷污染及修復技術[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7(2):101~102.
[2] 薛美香.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與修復技術[J].廣東化工,2007(8):43~44.
[3] 顧濟滄,趙娟.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及治理技術研究[J].環境科學導刊,2010(5):3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