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榆
摘要:指出了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其應用領域正不斷拓廣,涉及的領域越多,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分析了森林管理安全問題的成因,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結果,詳細論述了物聯網的主流體系架構、物聯網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模式以及物聯網安全問題面臨的威脅。探討了物聯網的安全機制,提出了相應的防護策略。
關鍵詞:物聯網;管理;安全;問題;防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273—03
1物聯網的定義
從廣義的角度來闡述,物聯網是一個“未來體”,是由人們對未來生活向往的思想構建出的。它能隨時隨地的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溝通,并且不限制使用的網絡規格,總而言之,就是未來的互聯網。站在狹義的角度來闡述,物聯網是不限制用戶使用的網絡規格,通過局域網的傳感器,將兩個端口的物品聯系起來。
2物聯網的體系結構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不同于現在的互聯網,它是一種多網的異構融合網絡。通常情況下,將物聯網的功能定義為:擁有互聯網通信、識別和智能化處理信息能力的通訊網絡。從物聯網的定義可知,這是一種介于理想和現實之間,進行實時信息交換的新型信息系統,筆者將這種新型信息系統整理成圖1。
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涉及的領域包括: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環境保護和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新型信息系統的普及可以節約社會構建成本,提高社會效益,改變傳統的社會格局。它也涉及到國家、企業和個人的信息安全,給人們的隱私安全帶來隱患。
3物聯網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問題
3.1物聯網三層體系
由上可知,物聯網有三層體系結構,每層的工作內容都不相同。物聯網整體出現安全問題,它的每層就都會存在安全隱患。通常情況下物聯網的特征有3個,分別是:可靠傳遞、智能處理和全方位感知。
感知層:物聯網的這層結構主要會受到信息射頻識別安全威脅、智能移動終端安全威脅和無線傳感網安全威脅。在傳輸層信息安全威脅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數據泄露、破壞和大量數據融合等信息安全問題。由于用戶隱私信息的泄露、不恰當的訪問設置與不完善的安全標準,所以要對應用層信息安全威脅進行研究。
傳輸層:物聯網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批量處理電子信息,能同時接受大量的電信信息,這也是它的主要特性——擁有大量的數據和信息節點。正是由于物聯網的這種特征,它對傳輸層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況下,會給核心網絡配備較為完善的安全措施,以此來保證核心信息的安全性。在森林管理系統中,這種處理方式就有點不恰當,因為森林管理系統面對的是以集群方式、大量涌入的物聯網節點傳輸數據。這會導致物聯網的核心網絡出現信息擁堵的現象,給用戶的反映體現就是拒絕服務,這也就是傳輸層經常會出現異構網絡跨網認證的安全問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筆者發現這層結構經常會遭到異步攻擊、中間人攻擊以及DOS攻擊等。
應用層:應用層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信息,在森林管理系統中,應用層是針對用戶的信息進行大量搜集工作,一般情況下會根據各行各業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制定出通用或專用隱私安全問題的保護措施。在我國較為常見的安全問題保護措施是M2M模式,它在智能交通、智能森林、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中應用較為廣泛。各個子系統在面對大量的電子信息時,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規范,所以容易出現網絡融合的安全問題。
3.2物聯網安全模型
筆者根據調查結果,將物聯網的安全模型結構整理成圖2的示意圖。
4防護策略
既然物聯網每層都存在安全隱患,那么防護策略也要從這3層來著手。
4.1感知層防護策略
物聯網一般是使用在無人管理的環境中,這種環境中設備的物理安全容易被破壞,這種問題在林業系統中的表現更為明顯復雜,若想保證無人管理環境中設備的物理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對電子信息節點間使用身份認證的識別方式,運行對稱密碼或非對稱密碼的體制來解決方案。運用措施控制網絡的發包速度,將同一個數據包被重復發送,這樣能有效阻止利用網絡協議的漏洞。在網絡信息傳播的關鍵之處,安裝冗余的信息傳感器,以此來刺激網絡的自愈功能。
4.2傳輸層防護策略
對這層結構的防護策略可以使用密鑰管理機制,沒有鑰匙就不能查看到物聯網內部的信息,以此來保障內部數據信息的流通安全。這種機制的密鑰可以是對稱密碼也可以是非對稱密碼。
4.3應用層防護策略
以智能化處理數據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對物聯網數據庫安全訪問的控制進一步加強。大量數據同時流入的情況時,可以利用安全訪問設置,將訪客設置成不同安全等級級別。還可以對每個正常用戶設置一個識別碼,以此作為身份驗證的密碼,通過這兩種方式來保證信息安全。
對電子信息數據進行追蹤設置,對訪問的網絡進行取證,逐步增強網絡犯罪取證的能力。在森林管理系統中,對用戶訪問機制的認證能力要加強,對訪問機制要進行加密處理。以業務和網絡系統的正常工作為前提,在這個前提下可以考慮搭建一個用戶身份認證、多方位、智能高效的信息安全保護系統。
5結語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它的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本文詳細敘述了物聯網電子信息安全相關方面的內容。針對物聯網電子信息安全的問題,結合了物聯網的安全模型、體系結構和筆者自身的經驗,提出了運用物聯網技術進行森林管理中電子信息安全的防護策略。
參考文獻:
[1] 周中偉,何小東,周中意.物聯網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問題及防護措施[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9):78~80.
[2] 陳秀敏.物聯網技術在森林管理中的應用與發展[J].吉林林業科技,2012(1):46~48.
[3] 王穎,周鐵軍,李陽.物聯網技術在林業信息化中的應用前景[J].湖北農業科學,2010(10):2601~2604.endprint
摘要:指出了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其應用領域正不斷拓廣,涉及的領域越多,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分析了森林管理安全問題的成因,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結果,詳細論述了物聯網的主流體系架構、物聯網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模式以及物聯網安全問題面臨的威脅。探討了物聯網的安全機制,提出了相應的防護策略。
關鍵詞:物聯網;管理;安全;問題;防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273—03
1物聯網的定義
從廣義的角度來闡述,物聯網是一個“未來體”,是由人們對未來生活向往的思想構建出的。它能隨時隨地的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溝通,并且不限制使用的網絡規格,總而言之,就是未來的互聯網。站在狹義的角度來闡述,物聯網是不限制用戶使用的網絡規格,通過局域網的傳感器,將兩個端口的物品聯系起來。
2物聯網的體系結構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不同于現在的互聯網,它是一種多網的異構融合網絡。通常情況下,將物聯網的功能定義為:擁有互聯網通信、識別和智能化處理信息能力的通訊網絡。從物聯網的定義可知,這是一種介于理想和現實之間,進行實時信息交換的新型信息系統,筆者將這種新型信息系統整理成圖1。
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涉及的領域包括: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環境保護和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新型信息系統的普及可以節約社會構建成本,提高社會效益,改變傳統的社會格局。它也涉及到國家、企業和個人的信息安全,給人們的隱私安全帶來隱患。
3物聯網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問題
3.1物聯網三層體系
由上可知,物聯網有三層體系結構,每層的工作內容都不相同。物聯網整體出現安全問題,它的每層就都會存在安全隱患。通常情況下物聯網的特征有3個,分別是:可靠傳遞、智能處理和全方位感知。
感知層:物聯網的這層結構主要會受到信息射頻識別安全威脅、智能移動終端安全威脅和無線傳感網安全威脅。在傳輸層信息安全威脅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數據泄露、破壞和大量數據融合等信息安全問題。由于用戶隱私信息的泄露、不恰當的訪問設置與不完善的安全標準,所以要對應用層信息安全威脅進行研究。
傳輸層:物聯網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批量處理電子信息,能同時接受大量的電信信息,這也是它的主要特性——擁有大量的數據和信息節點。正是由于物聯網的這種特征,它對傳輸層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況下,會給核心網絡配備較為完善的安全措施,以此來保證核心信息的安全性。在森林管理系統中,這種處理方式就有點不恰當,因為森林管理系統面對的是以集群方式、大量涌入的物聯網節點傳輸數據。這會導致物聯網的核心網絡出現信息擁堵的現象,給用戶的反映體現就是拒絕服務,這也就是傳輸層經常會出現異構網絡跨網認證的安全問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筆者發現這層結構經常會遭到異步攻擊、中間人攻擊以及DOS攻擊等。
應用層:應用層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信息,在森林管理系統中,應用層是針對用戶的信息進行大量搜集工作,一般情況下會根據各行各業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制定出通用或專用隱私安全問題的保護措施。在我國較為常見的安全問題保護措施是M2M模式,它在智能交通、智能森林、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中應用較為廣泛。各個子系統在面對大量的電子信息時,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規范,所以容易出現網絡融合的安全問題。
3.2物聯網安全模型
筆者根據調查結果,將物聯網的安全模型結構整理成圖2的示意圖。
4防護策略
既然物聯網每層都存在安全隱患,那么防護策略也要從這3層來著手。
4.1感知層防護策略
物聯網一般是使用在無人管理的環境中,這種環境中設備的物理安全容易被破壞,這種問題在林業系統中的表現更為明顯復雜,若想保證無人管理環境中設備的物理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對電子信息節點間使用身份認證的識別方式,運行對稱密碼或非對稱密碼的體制來解決方案。運用措施控制網絡的發包速度,將同一個數據包被重復發送,這樣能有效阻止利用網絡協議的漏洞。在網絡信息傳播的關鍵之處,安裝冗余的信息傳感器,以此來刺激網絡的自愈功能。
4.2傳輸層防護策略
對這層結構的防護策略可以使用密鑰管理機制,沒有鑰匙就不能查看到物聯網內部的信息,以此來保障內部數據信息的流通安全。這種機制的密鑰可以是對稱密碼也可以是非對稱密碼。
4.3應用層防護策略
以智能化處理數據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對物聯網數據庫安全訪問的控制進一步加強。大量數據同時流入的情況時,可以利用安全訪問設置,將訪客設置成不同安全等級級別。還可以對每個正常用戶設置一個識別碼,以此作為身份驗證的密碼,通過這兩種方式來保證信息安全。
對電子信息數據進行追蹤設置,對訪問的網絡進行取證,逐步增強網絡犯罪取證的能力。在森林管理系統中,對用戶訪問機制的認證能力要加強,對訪問機制要進行加密處理。以業務和網絡系統的正常工作為前提,在這個前提下可以考慮搭建一個用戶身份認證、多方位、智能高效的信息安全保護系統。
5結語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它的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本文詳細敘述了物聯網電子信息安全相關方面的內容。針對物聯網電子信息安全的問題,結合了物聯網的安全模型、體系結構和筆者自身的經驗,提出了運用物聯網技術進行森林管理中電子信息安全的防護策略。
參考文獻:
[1] 周中偉,何小東,周中意.物聯網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問題及防護措施[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9):78~80.
[2] 陳秀敏.物聯網技術在森林管理中的應用與發展[J].吉林林業科技,2012(1):46~48.
[3] 王穎,周鐵軍,李陽.物聯網技術在林業信息化中的應用前景[J].湖北農業科學,2010(10):2601~2604.endprint
摘要:指出了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其應用領域正不斷拓廣,涉及的領域越多,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分析了森林管理安全問題的成因,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結果,詳細論述了物聯網的主流體系架構、物聯網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模式以及物聯網安全問題面臨的威脅。探討了物聯網的安全機制,提出了相應的防護策略。
關鍵詞:物聯網;管理;安全;問題;防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9—0273—03
1物聯網的定義
從廣義的角度來闡述,物聯網是一個“未來體”,是由人們對未來生活向往的思想構建出的。它能隨時隨地的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溝通,并且不限制使用的網絡規格,總而言之,就是未來的互聯網。站在狹義的角度來闡述,物聯網是不限制用戶使用的網絡規格,通過局域網的傳感器,將兩個端口的物品聯系起來。
2物聯網的體系結構
物聯網的體系結構不同于現在的互聯網,它是一種多網的異構融合網絡。通常情況下,將物聯網的功能定義為:擁有互聯網通信、識別和智能化處理信息能力的通訊網絡。從物聯網的定義可知,這是一種介于理想和現實之間,進行實時信息交換的新型信息系統,筆者將這種新型信息系統整理成圖1。
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涉及的領域包括: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環境保護和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新型信息系統的普及可以節約社會構建成本,提高社會效益,改變傳統的社會格局。它也涉及到國家、企業和個人的信息安全,給人們的隱私安全帶來隱患。
3物聯網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問題
3.1物聯網三層體系
由上可知,物聯網有三層體系結構,每層的工作內容都不相同。物聯網整體出現安全問題,它的每層就都會存在安全隱患。通常情況下物聯網的特征有3個,分別是:可靠傳遞、智能處理和全方位感知。
感知層:物聯網的這層結構主要會受到信息射頻識別安全威脅、智能移動終端安全威脅和無線傳感網安全威脅。在傳輸層信息安全威脅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數據泄露、破壞和大量數據融合等信息安全問題。由于用戶隱私信息的泄露、不恰當的訪問設置與不完善的安全標準,所以要對應用層信息安全威脅進行研究。
傳輸層:物聯網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批量處理電子信息,能同時接受大量的電信信息,這也是它的主要特性——擁有大量的數據和信息節點。正是由于物聯網的這種特征,它對傳輸層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況下,會給核心網絡配備較為完善的安全措施,以此來保證核心信息的安全性。在森林管理系統中,這種處理方式就有點不恰當,因為森林管理系統面對的是以集群方式、大量涌入的物聯網節點傳輸數據。這會導致物聯網的核心網絡出現信息擁堵的現象,給用戶的反映體現就是拒絕服務,這也就是傳輸層經常會出現異構網絡跨網認證的安全問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筆者發現這層結構經常會遭到異步攻擊、中間人攻擊以及DOS攻擊等。
應用層:應用層的主要功能就是收集信息,在森林管理系統中,應用層是針對用戶的信息進行大量搜集工作,一般情況下會根據各行各業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制定出通用或專用隱私安全問題的保護措施。在我國較為常見的安全問題保護措施是M2M模式,它在智能交通、智能森林、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中應用較為廣泛。各個子系統在面對大量的電子信息時,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規范,所以容易出現網絡融合的安全問題。
3.2物聯網安全模型
筆者根據調查結果,將物聯網的安全模型結構整理成圖2的示意圖。
4防護策略
既然物聯網每層都存在安全隱患,那么防護策略也要從這3層來著手。
4.1感知層防護策略
物聯網一般是使用在無人管理的環境中,這種環境中設備的物理安全容易被破壞,這種問題在林業系統中的表現更為明顯復雜,若想保證無人管理環境中設備的物理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對電子信息節點間使用身份認證的識別方式,運行對稱密碼或非對稱密碼的體制來解決方案。運用措施控制網絡的發包速度,將同一個數據包被重復發送,這樣能有效阻止利用網絡協議的漏洞。在網絡信息傳播的關鍵之處,安裝冗余的信息傳感器,以此來刺激網絡的自愈功能。
4.2傳輸層防護策略
對這層結構的防護策略可以使用密鑰管理機制,沒有鑰匙就不能查看到物聯網內部的信息,以此來保障內部數據信息的流通安全。這種機制的密鑰可以是對稱密碼也可以是非對稱密碼。
4.3應用層防護策略
以智能化處理數據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對物聯網數據庫安全訪問的控制進一步加強。大量數據同時流入的情況時,可以利用安全訪問設置,將訪客設置成不同安全等級級別。還可以對每個正常用戶設置一個識別碼,以此作為身份驗證的密碼,通過這兩種方式來保證信息安全。
對電子信息數據進行追蹤設置,對訪問的網絡進行取證,逐步增強網絡犯罪取證的能力。在森林管理系統中,對用戶訪問機制的認證能力要加強,對訪問機制要進行加密處理。以業務和網絡系統的正常工作為前提,在這個前提下可以考慮搭建一個用戶身份認證、多方位、智能高效的信息安全保護系統。
5結語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它的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本文詳細敘述了物聯網電子信息安全相關方面的內容。針對物聯網電子信息安全的問題,結合了物聯網的安全模型、體系結構和筆者自身的經驗,提出了運用物聯網技術進行森林管理中電子信息安全的防護策略。
參考文獻:
[1] 周中偉,何小東,周中意.物聯網在森林管理中的安全問題及防護措施[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2(9):78~80.
[2] 陳秀敏.物聯網技術在森林管理中的應用與發展[J].吉林林業科技,2012(1):46~48.
[3] 王穎,周鐵軍,李陽.物聯網技術在林業信息化中的應用前景[J].湖北農業科學,2010(10):2601~26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