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勇民++劉欣
摘 要:本文針對金華中心城市產業發展現狀,從培育總部經濟視角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金華中心城市產業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中心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總部經濟
中心城市經濟持續發展和繁榮,城市經濟轉型的需求對產業升級提出了迫切需要,發展總部經濟是中心城市產業升級與功能轉型的有效方式。中心城市發展總部經濟,不僅可以帶來資金、科技、管理經驗和國際人才,還可以帶動產業集群的形成。它將最大面積地占領市場,最廣范圍地配置資源,最小規模地投入成本,最大限度地創造效益,最高水平地防范風險。發展總部經濟,需要按照經濟全球化的要求轉變城市發展思路,促進城市經濟轉型。大力發展位于產業高端環節的第三產業,尤其是發達的現代服務業,這也是國際化城市的共同特點。金華市也可以通過發展總部經濟來加快中心城市產業的轉型升級。
一、金華中心城市產業發展現狀
金華市位于浙江中西部,素有“百工之鄉”之稱。早在金華市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就提出:充分利用現有塊狀經濟優勢,從中擇優培育多個有發展潛力、國際競爭能力的特色產業集群,重點是汽車摩托車及零部件生產、小商品制造、五金機械制造、現代醫藥與精細化工、電子信息、食品加工、新型建材、新興高附加值產業等八大產業集群,要重點培育以“一基地、兩中心和五大產業區”為主體的八大優勢產業集群。但是,隨著產業發展的深入,“低價競爭優勢”和“成本優勢”正在慢慢喪失,新一輪經濟發展的“硬件”制約不斷突顯,土地、人才、水等“能源荒”成為制約瓶頸,金華產業發展面臨的轉型升級壓力不斷強化。基于這一現狀,金華市審時度勢,于2008年出臺了《浙江省金華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市區總部企業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提出了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的重大戰略構想——以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地鐵輕軌、發電設備、數控機床等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及精細化工、新材料、機電一體化、新能源、節能環保設備、醫療器械等為重點的新興高附加值產業;以五金工量具、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建材等為重點的傳統優勢產業;以新一代高速互聯網與新軟件、商貿與物流、中介服務、文化創意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以施工安裝、園林綠化等為重點的建筑業;以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為重點的現代農業等為產業導向。以形成總部企業集聚為目標,以金華中心城區和婺城新城區、金東新城區兩大組團以及金華開發區、金西開發區、金東開發區為重點,進行總體功能布局,形成“一城、兩組團、三開發區”的發展格局。
二、金華中心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性
2013年金華市經濟總量已達到2958.78億元,人均達到了10123美元。而根據國際產業發展規律,人均GDP達到五千到一萬美元這個階段,是產業結構快速變化并向發達經濟體邁進的關鍵時期。而在這一時期,金華不僅面臨已有的產業結構性矛盾的制約,同時面臨世界范圍的經濟增長減緩和通貨膨脹的雙重壓力、資源環境約束和要素價格高走的雙重壓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和自身競爭優勢弱化的雙重壓力,加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國際競爭力的全面提升已迫在眉睫。
三、培育總部經濟,加快金華中心城市產業轉型升級
(一)總部經濟的含義。“總部經濟”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經濟模式,它是指一定的區域通過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吸引大型企業集團總部入駐,通過極化效應和擴散效應,形成企業總部在本區域集群布局,各自的制造業基地通過各種形式分散布置在勞動力和土地成本較低的周邊地區或外地,從而形成合理的價值鏈分工的經濟活動的統稱。總部經濟的理論精髓是:企業總部與制造業基地在空間上實現分離,總部向中心城市集聚,而制造業基地向制造成本較低的區域集中,并呈現專業化和集群化的特點。
(二)在金華中心城市培育總部經濟的意義。首先,在金華中心城市發展總部經濟是城市產業升級與功能轉型的要求。中心城市發展總部經濟,可以充分整合中心城市在人才、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實現資源能源的集約利用和整體提升,在克服城市產業空心化的同時推進現代服務業的大規模發展,進而實現城市結構升級、功能提升和持續發展,并推動城市經濟區的重構與新型一體化。總部經濟能夠實現企業、總部所在區域、生產加工基地所在區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進的經濟形態。第二,發展總部經濟,要吸引大量的、多層次的人才,建立相關的研發、信息等機構,從而加速金華人才的交流、培養、生成,提高城市創新的能力。第三,各種企業總部的入駐,必然會帶來技術、產品、服務和資金,同時也帶來了原創地的企業文化、企業理念、管理方式,它將有助于促進人員、文化、技術等的交流、傳播與交融,形成適合更大企業總部入駐的多元文化環境,進一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國際化形象。
(三)在金華中心城市培育總部經濟的構想。(1)戰略定位。金華作為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在產業發展上具有自身的許多優勢,要發展總部經濟,還應結合自身的優勢,主要定位于金華民營企業總部、金華特色產業總部和金華商人總部。培育和吸引符合金華產業發展導向的企業總部向金華市區集聚,加快形成企業總部的集聚效應和溢出效應,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的高端化、集約化和規模化,把金華建設成為區域性企業總部中心城市,進一步提升金華的綜合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
(2)整體布局。(a)發展重點:在培育企業總部的基礎上,重點吸引跨國公司、中央企業和國內其他大企業集團來市區設立大區域性總部和研發、營銷等職能型總部,大力吸引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的省內外民營企業來市區設立總部。(b)產業導向:以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地鐵輕軌、發電設備、數控機床等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業;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及精細化工、新材料、機電一體化、新能源、節能環保設備、醫療器械等為重點的新興高附加值產業;以五金工量具、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建材等為重點的傳統優勢產業;以新一代高速互聯網與新軟件、商貿與物流、中介服務、文化創意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以施工安裝、園林綠化等為重點的建筑業;以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為重點的現代農業等等。(c)規劃布局:以形成總部企業集聚為目標,以金華中心城區和婺城新城區、金東新城區兩大組團以及金華開發區、金西開發區、金東開發區為重點,進行總體功能布局,形成“一城、兩組團、三開發區”的發展格局。endprint
(3)對策建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總部經濟不斷升溫,國內眾多城市都已紛紛實施總部經濟發展戰略,競爭將日趨白熱化,先行一步的金華市要堅持把總部經濟置于一定的戰略高度,遵循總部經濟形成發展的自身規律,借鑒外地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對政府職能進行準確定位,注重特色,發揮優勢,積極有為,催化總部經濟的形成,加快總部經濟的發展,真正發揮總部經濟的正面效應。(a)明確目標定位,加大宣傳力度。要進一步明確總部經濟的目標定位。綜合金華各方面情況,應把總部經濟的發展目標定位于地區總部、特色行業性總部、職能型總部。積極拓展總部經濟宣傳渠道,通過互聯網、電視、報刊等多種媒體資源,大力宣傳金華推動總部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提高全市對總部經濟發展重要性的認知。定期開展主題宣傳周活動,不斷增強金華市發展總部經濟的吸引力、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要進一步提升金華的品牌影響力。品牌是產業集群價值的外在表現,特色行業性總部經濟的重要支撐。金華市政府要根據金華特色產業集群來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和總部中心的定位,深化品牌戰略,多途徑地推介金華的品牌,不斷提升金華市產業集群和金華市總部在國內外的影響力。(b)采取引進與培育并舉的策略,加快總部企業的入駐和發展針對金華市的實際情況,應注重引進和培育并重的策略來發展總部經濟,一是培育,即引導本地企業特別是“兩棲企業"(在金華市和外地同時設有企業)在金華市設立總部,外建生產基地。二是引進,主要是通過創造環境吸引國內外大型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現代服務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到金華市設立研發中心、銷售中心、采購中心、營運總部或分支機構等職能型總部公司。(c)構建專業化服務體系,為總部企業提供有力支撐。總部經濟的發展以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為支撐,同時又能極大地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動第三產業的升級。金華市政府要正視高端服務業發展不足的現實,大力發展現代化的金融網絡,專業化的咨詢、會計、法律、研發、金融、營銷、物流等知識和技術含量比較高的中介組織,這些是企業總部進行有效的戰略價值活動的有力支撐,也是滿足總部人員對高質量生活環境的要求。要加快金華現代服務業發展,促進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在實現城市功能轉換基礎上,逐步實現制造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換,為總部企業提供各種強有力的專業化服務。(d)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供高效的政府服務。政府應加快職能轉變,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減少政府行政性審批,落實各項服務舉措,樹立清正廉潔的政府形象,積極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推進“法治金華”建設,加強法規制度環境建設,提供穩定安全的社會大環境。提升金華市文化品位,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同時進一步規范市經濟秩序,優化社會誠信環境,為國內外公司的入駐營造公平合理的市場環境。(e)加強總部聚集區與制造業基地的功能合作,促進區域發展的良性互動。結合金華城市圈各城市發展實際,應重點考慮先進制造業企業生產基地由金華市向周邊城市外遷、市內優勢企業總部從周邊城市向金華市遷移、金華市優勢企業在周邊城市設立生產基地等三種總部經濟發展路徑。加強金華總部聚集區建設,應積極推進中心城區與其他周邊乃至遠郊區工業園區等制造業基地的功能合作,形成總部經濟發展強有力的產業依托。作為總部引入區,對總部遷移進來的所得稅收,要協調處理好總部轉移過程中的利益關系,建立利益共享機制,使各個地區的資源優勢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 趙弘.中國總部經濟發展報告(2012-2013)[M].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 魏達志.中心城市總部經濟成長論[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