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翔
一爿小店,食客寥寥無幾,節能燈光從頭頂傾灑下來,與室內四溢的香氣摻雜在一起,塞滿了十多個平米的小屋。
老板娘正斜倚坐在門前的圓凳上,緊盯著門外路過的各色行者。
我剛滿意地哼唧著吃了第一口,就聽到老板娘干巴巴地咕噥了句什么。
“你說什么?”
“經濟不好。”
一個賣刀削面的老板娘居然談論起經濟,我當然很有興趣聆聽。
老板娘嘆了口氣,說:“你也是老主顧了,你是知道的,前些年就算過了飯點,我店里也經常人多到坐不下。可是現在呢?經濟不好了。”
是么?2014年的國慶長假過去,意味著今年只剩下不到一個季度了。吃著面的我,也不免胡亂思忖起來……
好消息是,“硬著陸”至少到目前,仍沒有出現在中國經濟的風景線中。其實,“中國經濟硬著陸”從幾年前就一直不斷地出現在我們的目光中,各種媒體來來回回從選題上翻炒了幾回,以至于很多付費讀者都覺得有些無趣了。然而,經濟學界從未對此掉以輕心。畢竟,從2011年四季度至今,中國GDP的同比增幅從8.9%一路下滑下來,到現在已經是略低于7.5%了。說一句“觸目驚心”,可能并不為過。
一些具有神奇預言能力的經濟學家,在“中國經濟硬著陸”這一問題上都敗下陣來,譬如曾經成功預言美國次貸危機會如何一步一步地演化成一場世界金融災難而聲名鵲起的努里爾·魯比尼博士。他曾經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低于8%,通貨膨脹率持續一年高于5%,中國經濟就會出現硬著陸。魯比尼甚至自信地給出了時間表,他認為中國硬著陸的時間很可能會是在2013年。不過我們現在的日歷已經翻到了2014年10月,美英經濟學家們的硬著陸預言并沒有一語成讖。
我們當然不能盲目樂觀和放松警惕,外國專家們的“失靈”,并不意味著他們術業不精,更不意味著我們已經遠離達摩克利斯之劍的憂患。事實上,我們在談論時政的時候,經常會代入“中國特色”,而在經濟領域,“中國特色”照樣適用。
對于世界銀行最新的報告,其實我并沒有當做“壞消息”來看:世界銀行在10月6日發布報告指出,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可能微降至7.4%,而明年的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放緩。
這份報告告訴我們,除了中國以外,東亞國家明年的經濟增長都將加速。不過在我看來,如果一衣帶水的四鄰都在加速增長的話,那么中國的放緩就有些難以理解了,很難說這不是“唱衰論”的慣性使然。我們深知,周邊某些國家部分領域的增長,其實還是非常依賴于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作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率的變化,無疑將影響到很多向中國出口商品和服務的國家。因此,假如周邊國家都保持加速的增長,那么我個人很難現在就給來年的中國經濟戴上“進一步放緩”的帽子。
壞消息是,在花錢的途徑上,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目前我們的手段仍顯單一。
以這個國慶節為例,日本和剛剛舉辦過亞運會的韓國,都為中國游客的到來做好了充分準備。日本成田機場將免稅店由19家提升到38家,各家店鋪成倍雇傭懂中文的店員,酒店專門放置中文手冊。韓國則迎來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中國游客潮,一家韓國商場由于彭麗媛女士早前的造訪,更是成為中國游客新的聚集地。
10月6日,中國安邦保險集團以19.5億美元收購了紐約著名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 Astoria)。看起來成交金額并不是很大,但是這一交易仍是被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BBC等外媒迅速跟進報道,反倒是國內媒體沒有更多的反應。其實,保監會在2012年發布規定,允許保險公司增加在發達國家大城市商業房地產的投資,以求資金的保險與穩定后,各個保險公司就沒有停止過嘗試。今年2月,保監會更是把保險公司投資于房地產的資產比例上限定為30%,這就為中國保險企業投資美國大城市的房地產騰出了空間。我們清楚的是,當前的中國其實并不只是保險行業在找尋資金的走向,然而現在的投資通道還很難說通暢。
中國游客和企業,正在成為世界各地的“金主”。全球各地的奢侈品專賣店里,很難看到中國人以外的面孔;來自中國的企業和富豪們,購買了大通曼哈頓大廈、紐約布魯克林區大西洋場項目、通用汽車大樓等等,不一而足。然而,這卻令我們有一種如坐針氈的感覺,因為這一幕似乎有些眼熟:30年前的日本,豈不是就經歷過?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吃完面條走出小店的一瞬,我腦海中冒出了李白的《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