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輝
摘 要: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目前藝術類大學英語的教學問題突出卻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本文從藝術類大學英語的教學現狀著手,分析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英語;因材施教;學習動機
提高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一直是各高校英語教師關注的主要問題。本著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原則,英語教師應積極地探討,找到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藝術類學生克服英語這座大山。
一、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1)藝術類大學生大多關注專業學習而忽略了英語,有部分甚至是由于英語這個通往大學的攔路虎而迫不得已選擇了藝術專業。所以,藝術類大學生的英語基礎較薄弱,水平較低。
(2)學習動機不明確。部分藝術類大學生英語基礎差,底子薄,對英語失去信心、興趣。即使在世界日益全球化的年代,仍然認識不到英語的重要性和對其未來專業發展的益處。
(3)目前的藝術類大學英語教材不能較好的適合其專業特點和水平。藝術類大學生在英語水平與認知能力上存在錯位。不少教材的素材主題未能滿足學生的興趣訴求。
(4)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唱“獨角戲”。藝術類大學生較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課堂氣氛較沉悶,教學效果欠佳。
二、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策略
1.教師應注重對藝術類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
情感因素是一切語言學習成功與失敗的關鍵。
許多藝術生之所以英語學不好,是因為其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好的學習體驗,他們害怕犯錯誤,不敢開口講,也不敢動筆寫,沒有足夠的自信心。如果教師不能盡早的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學生將錯過許多學習英語的機會,最后會惡性循環,徹底放棄英語。
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心理疏導,采取各種方法樹立學生的信心。另外,教師教學用語應適合學生的聽力水平,教師對中英文的使用比例要把握好。在課堂上提問時多利用語言心理暗示,鼓勵學生開口交流。課后可以采用與學生面談等方式幫助學生克服為難情緒。
2.結合其專業特點,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
藝術類的學生個性突出,思想活躍,善于表現自我。英語教師在授課時要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為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設置一個主題,根據這個主題給學生布置一些表演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表演結束后,教師與學生一起對表演進行評價,結合教學內容加以延伸和提煉。角色扮演的方式生動活潑,促使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學習英語,增強體驗和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生認識到英語不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是活生生的交流語言。
此外,教師還可以試著每節課把講臺讓給學生三到五分鐘,讓學生去準備課文主題的導入,準備課文背景的PPT或者講解與課文有關的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的話題。從學生的角度去準備小的演講,會大大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這些教學的方法能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增長英語知識,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3.提升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師的綜合素質
任何一門語言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這就要求英語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現代英語教學的需要。一個合格的英語教師,應該具有較為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教育實施能力,較高的個人素養和令人愉悅的性格,較為系統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教學法知識。
此外,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專業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一是教師要把握好教材。藝術類大學英語教材的內容涉及許多藝術領域的知識,難度相對較低。教師在講授時,應該不拘泥于課文的內容和知識點,把涉及的藝術背景知識,表演和演講的內容介紹給學生。這樣學生不僅提高體驗英語也擴大了視野;二是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與學生建立起亦師亦友的現代新型師生關系。
事實上,掌握一門外語特別是英語, 對提高藝術類大學生借鑒和吸收國外先進知識的能力和開闊視野有百益而無一害。所以在給藝術類大學生授課時,要考慮到藝術類學生的特點和專業特點,摸索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讓學生喜歡學英語,上英語課,逐步提高英語,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胡一寧主編.實用英語教學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何廣鏗主編.英語教學法教程:理論與實踐[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