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洪亮
20世紀上半葉在西方教學科學化運動中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這一理念引起各國同仁的關注。目前國內外比較認可的定義是: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教學效率不同于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于教師教了多少內容,而是取決于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基于對有效教學的理解,物理有效教學的核心問題是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有效教學的研究已持續近百年,但在中學教學中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通過認識、研究和實踐,我們要真正思考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減少無效、低效的教學,努力做好一線教育教學工作。
物理有效教學要探討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引導教師關注學生的實際和發展情況,探索“有效課堂、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們要抓好物理教學準備策略、物理教學實施策略和物理教學評價策略三個教學環節,上好一堂課就像打好一場仗。
一、我們不能打無準備的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在教學準備策略這一環節,我們要思考從教學內容重組的有效性為切入口,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學的需要適當對教材進行“增、減、換、調”的重組處理。這樣可以使教學更順利,學生接受效率最大化。
(一)我們要明確教學目標。如果教學目標不明確,教材的處理、課堂的結構等就會失去依據,最后導致課堂雜亂無章,從而就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還是看“杠桿”這節課。第一課,我課堂上要讓百分之九十的學生熟練地作出力臂,個別學生課后要單獨進行輔導。第二課,內容不是很多,在分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我課前合理地對學生分組,讓全體學生完成實驗,這對學生的情感和知識的理解都很重要。第三課,知識難度相對大一些,我課堂上要保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學生掌握杠桿的動態分析,課后通過習題鞏固,加深學生的認知度。對待后進生我把相關題目放在一起,進行手把手的輔導。這樣我清楚我的教學目標,就會有的放矢,也會根據教學進行適時反思、總結,對一些細節問題進行合理的微調。
(二)有效備課,老師要特別關注備學生。老師對常規的內容備課在多年基本功的鍛煉下應該駕輕就熟,但是學生每屆、每個班都不同。因此老師在備“學生”時,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學情特點和學生的性格特點,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練的語言,更煽情的語氣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發展。
現在某些老師在課堂上用的是“問題串”教學模式,這樣老師就要精心設計好課堂提問。在常態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時候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有的時候還提出個別的無效問題。有的時候老師整節課都在進行填空式的提問,這些無價值或思維層次比較低的提問不僅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而且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二、打仗時我們要因時因地,注意靈活有效地作戰。
在教學實施策略環節,我們要從精細的授課程度,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合理的任務導向,學生的積極參與程度,學生獲取知識的成功度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是否有較高級的思維發展多個層面考慮。此外,在教學策略的實施中我們要注意不出現對傳統教學和有效教學的雙重背離,切忌片面地理解有效教學中提倡的教學就是師生之間的交流,從而把教學變成無目的、無計劃、無規定內容的簡單活動。甚至有的老師只以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表面活躍程度作為判斷教學活動效果的唯一指標。這樣的教學策略最終只會使得教學變成毫無意義的學生自由行動,在大大降低課堂效率的同時也阻礙學生的發展。
在教學實施策略中,我們要把握好兩個方面。第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高課堂參與度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先導。課堂參與度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并保持較強學習迫切性的程度,學生的心理活動包含認知結構和情感狀態兩個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加強教師與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第二,重視物理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在物理教學中,實驗是基礎,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這樣合作探究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老師要引導學生建立物理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內互幫互學,合力完成老師布置的共同目標,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團隊觀,增強集體意識,懂得尊重。讓優等生帶動后進生,在學習上共同進步,這樣既可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又可大大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三、戰后總結,我們要全面的評價打仗的得失。
評價行為應當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而不只是在教學活動之后。教學評價策略主要涉及學生學業成就的評價與教師教學專業活動的評價。日常評價的主要功能是改進或形成,而不是鑒定或選拔。它的直接目的是為教師改進教學或學生后續學習提供全面而具體的依據,而不是給老師、學生分三六九等。我們要運用合情合理的有效的學生評價及有效的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對老師的物理教學過程給予中肯的評價,這樣才能使我們在專業成長中更有建樹。
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和物理教育家韋斯科夫說:“科學不是死記硬背的知識、公式、名詞。科學是好奇,是不斷發現事物和不斷詢問‘為什么,為什么它是這樣的?科學的目的是發問,問如何和問為什么。它主要是詢問的過程,而不是知識的獲得。”有效的物理教學不是把物理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多問“為什么”、多思考“因為什么”,這才是物理學習獲得知識的途徑。這樣做就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物理教學不但“有效”,而且“長效”。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也是學生家長想看到的。希望廣大一線老師挖掘自己的聰明才智,在物理有效教學之路中,越走越遠,越走越寬,越走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