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鮮
摘 要: 課程體系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的關鍵。目前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多以課程理論知識體系本身的邏輯性安排教學內容、進度和目標,并沒有針對全球化和現代化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進行教學設計。本文以旅行社方向教學為例,把旅行社相關的課程打包組合,進行目標—任務型課程教學設置探索,包括課程設置、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學方法、實踐內容與目的等,旨在通過實踐—理論學習的過程,培養知識建構能力和行業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 課程模塊 旅行社管理 教學目標 實踐任務
課程體系是一所大學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標的具體體現,是一所大學全體教師主流價值觀的反映,它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個性品質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是實現大學全面素質培養的關鍵。通過完成課程學習,學生具備科學的批判性思維和新知識建構的能力,肩負社會重任,人格健全,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完整的人,推動社會創新發展。
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研究實踐教學的比較多[1]-[3],也有學者探索如何提高本科生科研能力[4],但對課程體系本身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探討嚴重匱乏。目前旅游管理專業包括旅行社、景區運行與管理、旅游規劃、旅游者行為、旅游經濟學、旅游企業戰略管理、旅游營銷、旅游人力資源開發、旅游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等多個專業課程,課程設置多以學科理論知識體系本身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安排教學內容、進度和目標,并沒有針對全球化和面臨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問題探究與解決能力的相關訓練。學生疲于奔命似地學習各門課程,博學但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有限。這是造成目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專業忠誠度不高,在行業從業的自信心不強,就業匹配度偏低的重要原因。按照一定的培養目標將課程打包組合,安排課程內容和實踐任務,更好地達到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本文以旅行社課程模塊式為例,進行目標—任務型課程模塊教學改革探索。
一、旅行社課程模塊設計
1.教學現狀
《旅行社管理》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課程,面對客人操作,要求有較強的應變溝通協調能力,通過學習達到與客戶順利溝通、熟悉旅行社經營業務流程、進行基本業務操作的目的。目前大部分旅游本科院校都不能達到這一教學目的,主要原因是課程學習屬于博雅教育,只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傳授,不注重根據應用領域所需能力的培養,實踐內容大部分安排在實驗室中學習,缺乏面對現實問題進行思考、及時變通與解決能力的訓練。針對導游工作,面對客戶需求及時溝通與帶團能力訓練不足。
有些課程之間重復內容比較多,如導游培養所需要的知識涉及中國旅游文化、中國旅游地理、導游基礎知識等課程,這些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互相不溝通,有不少重復的內容,浪費課堂資源。根據旅行社管理教學任務和目標,將基礎知識和能力訓練按照教學目標進行組合,一方面可以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實際應用領域明確相關課程的教學目的。
2.旅行社課程模塊組合與教學目的
旅行社課程模塊是以《旅行社管理》為主導,將《中國旅游地理》、《中國旅游文化》、《導游基礎知識》、《導游業務》、《旅游資源學》、《旅游政策法規》、《城市旅游》、《鄉村旅游》等課程串起來,利用課內教學、自主學習完成理論知識積累,利用本城市、本省和全國典型旅游產品實踐認知、旅游線路設計、導游和景區講解訓練等方式,使學生既掌握中國旅游景區知識、中國旅游文化知識、導游業務知識、旅行社業務知識,又具備導游和景區講解能力和旅行社業務運營能力。通過旅行社服務必備知識、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培養有專業文化素養、熟悉旅行社業務、能獨立擔當導游講解、承擔計調服務等旅行社業務工作的專業人才,以及跨地區旅游線路創新設計人才。
3.模塊分階段教學目標和任務設計
在課程內容之間互相貫通的基礎上,培養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三個目標:第一階段,旅游景點與資源認知,通過自助式游覽與知識學習,熟悉本城市旅游景點與旅游資源;通過自助式學習與典型線路實踐學習,熟悉本省景點與旅游資源分布、特征知識;通過自主學習結合課堂點評,學習全國景點與旅游資源,達到設計景點線路和講解重要景點的目的。第二階段,通過課堂教學、自主學習、小組線路設計與導游風采比賽實踐等形式,設計可操作的旅游線路設計并熟悉產品特征與內容,目的是掌握旅游線路的食住行游娛購產品,達到能根據不同細分市場進行創新性產品設計、組團、安排旅游行程、進行導游講解的目的。第三階段,通過組團銷售運營線路的學習與實踐,達到掌握線路設計、組織銷售運營旅游線路的目的。
二、模塊課堂教學方法與目的
1.問題導向式啟發方法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認為,教學既非教師講,又非學生聽,而是教師通過自己的引導、啟發,讓學生自己認知、概括、親自獲得知識,達到發展他們的目的的過程[5]。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點和理論歸納為幾個問題,提前布置給幾個學習小組,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實踐與理論文獻閱讀的學習方式,發現實踐問題、整理歸納解決問題的知識,不僅熟悉行業實踐、查閱資料、整理資料、歸納總結,而且形成利用理論解釋實際問題、用新觀點解釋現象的能力。
2.培養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
研究型教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是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然后以學生的現有經驗為基礎幫助他們建構新的、更多合理的、更多正確的和原則性的解釋[6]。傳統的課堂教學偏重于書本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應對現實問題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研究型教學必須在教學內容上體現開放性和綜合性,在保證基本理論體系完整的基礎上,根據行業熱門問題、熱門研究領域及跨學科的視角增加新的實踐和理論內容,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與興趣選擇學習內容,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三、模塊實踐教學內容與目的
實踐教學以任務形式布置,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熟悉旅行社業務,掌握旅行社運營基本知識,實現教學目標。既然旅行社管理教學過程和目標分為三個階段,那么實踐內容也相應地分為三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的實踐有兩個任務:一個是學習學校所在城市的特色、旅游街區、道路、節點和標志物的布局、歷史文化資源和交通經濟等基本情況,分小組在城市內考察,返回課堂以PPT形式講述城市旅游資源特征。二是分小組選擇一日游旅游線路,在省內考察,返回課堂匯報線路資源特征、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
第二階段實踐學習任務是景點講解的知識和能力訓練。組織參加導游風采大賽和旅游線路設計大賽,通過比賽掌握導游講解能力和旅游線路設計基本能力。
第三階段實踐學習任務是旅行社運作能力鍛煉。由各小組分別對旅游線路大賽選出的三條獲獎線路進行營銷,然后分別進行線路銷售、組團或拼團,帶團出游,完成一條旅游線路的產品設計、銷售、生產服務運營全過程。
通過以上模塊實踐學習,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熟悉行業運作基本情況,又培養基本操作能力,達到旅行社課程模塊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張燦.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6).
[2]張麗梅.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淺談[J].中國高等教育[J],2009,(21).
[3]陸林,楊釗,黃劍鋒.旅游管理本科專業酒店實習教學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37(4).
[4]谷冠鵬,張健英,宋鳳軒.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科研能力結構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7).
[5]唐景莉.北交大三個平臺冒出“科研苗子”[N].中國教育報,2010,01,28(3).
[6]Reynolds,D.H.What does the Teacher do?Constructivist Pedagogies and Prospective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he Role of a Teacher[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16).
資助基金: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教學改革課題資助,揚州大學創新培育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