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軍
摘 要: 學生大多因為喜歡老師而喜歡他所教的學科,從而樂意接受該老師的教育,這是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普遍現象。這一點對班主任來說,尤其對素質教育實踐主體的班主任來說更為重要。
關鍵詞: 班主任 情感作用 班級管理
怎樣才能讓學生親近、信服班主任呢?我認為要有真愛。班主任要真愛學生,只有做到這一點,師生情感才能得到升華。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人說,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是人類的天性,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是的,班主任也只是一名教師,不是神。但是,我們從事的事業要求我們愛別人的孩子,這種愛是博愛,不基于親情關系,不出于自己的個人需求,而出于對學生的高度責任感。是否真正用真心愛學生,關系到班主任與學生和諧相處的成敗。愛是班主任的天職,沒有愛當不了班主任,沒有真愛當不好班主任。班主任只有對學生付出了滿腔的真愛,學生才能用真心對待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才能與班主任一道建設優秀的班集體,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求學之路。當班主任的真情感化了學生時,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打開接受教育的閘門,會主動地、愉快地接受教育,所謂“三分管理七分情”,就道出了情感的特殊作用。班主任真愛學生,還會產生“皮格馬利翁效應”,由于師愛具有感染性,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在“潤物細無聲”中使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性格等受到感染與熏陶。
我校進行素質教育培訓時,情況較為特殊。學生每周一換,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生和我們不熟悉,只有一周之緣,只有和學生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才能為一周班級工作的順利進展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因此,班主任要關心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學生對班主任不陌生,他們才敢于接觸班主任,進而走近班主任,做班主任的朋友。
當學生周一上午來到基地時,由于剛換了和他們就讀學校不一樣的環境,他們是好奇的、興奮的,但內心深處仍有一種陌生的、遠離父母親的微微失落感。學生最先接觸的是班主任,在剛與學生見面時,班主任一個不經意的微笑,一句簡單的問候,一次緊緊地握手,一次輕輕地撫摸,都能讓初來乍到的學生有一種安全感,讓學生對基地有好的第一印象,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
在指導學生到宿舍進行物品認領與整理時,班主任更要抓住這個機會,與學生交流談話、噓寒問暖。對沒住過校的學生而言,班主任更應該像一位有耐心的母親,教學生裝被罩、整理床鋪,學生會被班主任真誠的關愛感染,被真摯的溫情感動,心中會激起情感的浪花。學生心中有了對班主任的接受與認同,班主任管理起班級就會得心應手。
初當班主任時,我也曾有一種臨時看班的想法,覺得學生不是自己的學生,班主任只是監督學生做好衛生清理工作,學生的其他事情跟咱無關。但是,那一次當班主任的經歷,使我改變了看法。
一次擔任班主任時和帶隊班主任交流,該班主任是一位后勤職員,對學生不熟悉,況且自己有喝酒的習慣,跟班可能會有不到位的地方,他說這一周把學生就交給我了。我懷著忐忑的心情接過了班級、走進了班級、走進了學生,盡力熟悉學生,我從內心深處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學生,俯下身子和學生交流,和班干部商討班級管理事宜,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難題。早晨,我在學生前面來到教室,陪學生早讀;晚上,我來到宿舍,和學生聊天,提醒學生蓋好被子別著涼,學生也習慣了我伴隨他們左右。有一天晚上一個學生不小心摔破了手掌,我聽說后從家里拿來了酒精和棉簽,當我給他涂抹傷處消炎時,同學們都用羨慕的目光看著他,一個學生說:“老師,我也想摔倒。”聽了這句話,我感慨萬千。作為班主任,我并沒有做什么大事,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那一周,我過得很充實,周五與學生依依惜別時,我內心有了一絲絲留戀。也是在那個周末,我的QQ好友印象里有了一個評價:好老師。
有了那次經歷,我開始用真心對待接手班級的學生。周一的訓前班會,我用最簡單的言語把學生該做的事情告訴學生,陪學生一塊去宿舍認領物品、整理床鋪,從上下鋪的安全到提開水時的注意事項,不厭其煩地給學生講;上課時,我陪學生一塊到上課地點,看著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才放心地離開。學生病了,我陪著他去看病,在培訓期間,學生如果有無法解決的事情,我告訴學生:“我就是那個當你有什么困難你第一個可以找到的人。”我說到了,我更做到了,我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老師,你晚上怎么不來教室?我們想和你聊聊”。我告訴他們我去教室時他們在進行文化課測驗,為了不打擾學生學習,我就悄悄地走了。“老師,你跟著到我們學校當我們的班主任吧”。有一次我在等公交車時,聽到有人叫我的名字,轉身一看,原來是幾個穿著滕西中學校服的學生,其中一個學生說:“老師,我們喊了你半天,你連理都不理我們,于是就喊了你的名字,好引起你的注意,我們是素質教育基地培訓時的學生。”我告訴他們因為我只顧著等車沒聽到他們叫我老師。這雖然只是小事,卻體現著我做班主任的價值。
由此,我深深地懂得,班主任既是教育者,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只有俯下身子和學生說話,用愛心感化、啟發學生,才能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在管理班級時才能得心應手、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