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安麗紅
摘 要:本文以PLC一體化課程的考核評價為例,論述了健全工學結合一體化評價體系的意義和具體方案,努力在考核知識技能、操作規范、學習方法掌握情況的同時,注重提升團隊意識,塑造學生優秀的職業素養和職業可持續發展性。
關鍵詞:工學結合一體化評價體系 職業素養 PLC
隨著職業教育中課程改革的深入和工學結合一體化教學的全面推廣,相應的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和學生學習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也迫在眉睫。
結合初中、高中起點學生以及大學生班的一線教學情況,參照全國職業教育評價體系的模式,筆者學校建立了適合本校學生的一體化評價標準,注重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可擴展性、職業能力和素養的可持續發展性,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尊重和體現個體差異,使個體最大限度地實現其自身價值;同時注重團體的協作、溝通、效率。對于知識點的考核,可以根據教學對象不同,調整深度和難度。技能方面,對于職業院校的學生,以PLC一體化課程為例,能正確進行外部接線和程序錄入、調試,能獨立編寫小程序即可。
一、教師教學評價體系
教師教學評價體系包括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內部評價是由學校及教師進行,伴隨著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和課程推廣整個周期的一個連續、動態的評價過程。在課程開發階段,評價對象主要是課程開發計劃、課程方案選擇、課程適用范圍等。課程實施階段則注重課程的可行性、合理性評價,分析改進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課程推廣過程注重課程學習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影響以及對工學一體化教學推廣的影響。
教學評價的外部評價包括學生反饋和企業評價反饋。學生反饋即確定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對課程設計、案例選擇及任務內容的反應,對教師教學組織、技巧的反應;學生在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養成方面的收獲;更深遠的是對進入實習工作崗位的學生進行調查,評價本課程所學知識技能、學習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的實用性、可擴展性;職業教育對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規劃和發展的影響。企業評價是指通過對用工企業進行調研,與之交流,反饋職業教育培訓對企業的影響,包括產品質量改善、生產效率提高、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的影響。外部評價才是對教學成效最終的重要評價,有利于工學結合一體化的真正實現。相關人員要根據反饋情況,適時調整教學內容、方法。
二、項目實施評價
項目實施評價內容包括項目過程、成果質量、獎勵三方面。項目過程從工作態度、知識掌握、技能水平、難易程度、團隊精神、總結反思等六個方面考核。成果質量包括計劃可行性、分工合理性、創新發展性、成果正確與規范、項目展示及講解流暢性等。獎勵設置進步獎(自我對比,有所提升)、互助獎(給他人講解、分享)、組織獎(有效地組織成員實施項目)等獎項。考核內容包括能獨立進行程序設計、調試,正確完成工作任務內容,或具有創新之處,并且符合實訓規則、安全操作規范,能熟練演示、敘述工作過程,實訓手冊記錄完整規范,實施現場遵循6S管理標準。
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不以教師一人的獨判為準,考核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能反映出學生與本組同學的合作關系和團隊協作意識。交流是實際工作、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出產的應該是人格健全、溝通無障礙的社會性人才。
自我評價基于學生層面,是學生在任務實施、方法應用中的總結體會。自我評價內容包括學習準備和計劃實施的學習效果、程序設計方法的掌握情況、安全操作情況、實訓手冊的填寫情況。
小組評價包括組內溝通、協作能力,組織、號召能力,制定工作計劃的能力,學習方法的應用能力和有效性,發現和分析解決現場問題的能力,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6S管理規定的遵守情況。
教師評價包括了解他們的工作思路、方法、實施情況;對各個小組制定的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從可行性、創新性、規范性等方面進行點評,提出改善意見和建議,評選出優秀的設計方案;鼓勵同學們集思廣益、創新思維,對每位小組成員進行操作演示考核,規范操作流程、步驟以及工作過程的敘述;針對個性問題個別指導,共性問題集中講解。
學習成果評價以學生自評為主,小組互評為輔,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起引導調控作用。
教學評價體系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為目的,為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服務。學習成果評價體系是過程性評價體系,除了反映學生的知識技能、操作規范、學習方法的掌握情況,還能體現學生情感、學習狀態的改變動態,團隊意識的提升,職業素養的養成過程。兩種評價相輔相成,共同構建新型的工學結合一體化評價體系,終極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塑造學生優秀的職業素養和職業可持續發展性。
(作者單位:青島市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