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字海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的新課程理念不斷推進和深化,高中語文作為弘揚和培育學生民族意識的有效教育課程,教師要充分發揮高中語文課程的優勢,用語文課程獨有的魅力促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將人文精神灌輸到學生們的語文學習當中,建立健康全面的品格,培養學生形成美好向上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并且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本文將對人文精神的內涵、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現狀及其必要性、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策略來進行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人文精神;滲透
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學校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更加重視,高中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這其中就包含了豐富的人文精神,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于陶冶高中生的情操,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精神的涵義
1.人文精神的內涵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主要表現在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等等,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重視,是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1]
2.高中語文學科所蘊含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教育能夠做到教人如何成為人,但是其本身卻不能成為一門學科,所以,就需要一門具體的教育學科作為載體向學生灌輸人文精神,將二者融合,積累人文素質,最后實現學科當中的人文教育。語文當之無愧成為了人文教育的主要學科,特別是高中語文作為教育的基礎階段,作用非同小可,因此,在高中語文當中滲透人文精神也是最好的時期。
二、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現狀及其必要性
1.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現狀
近幾年來,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的現狀,特別是語文作為主科,教師對于語文的教學更加側重對考試內容的講解,而忽略了高中語文課堂上的人文關懷。近幾年來,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對高中語文的要求是要注重對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培養,將人文教育融入到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中。
2.高中語文的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語文教學現狀呼喚人文教育的回歸,高中語文課程中進行人文教育,不僅僅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弘揚我國傳統的優秀民族文化,更是與世界文化接軌的要求。我國的教育方針注重人文精神培養,在高中這個階段滲透人文精神,就是希望能將學生從應試教育中走出來,使學生能夠得以全面發展,所以,在高中語文的教學當中融入人文教育是貫徹教育方針最好的體現。實施課程改革關注人文精神教育,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對教育課程內容的影響,語文課程體系的建設、課程實施的過程也更加突出了人文精神。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滲透策略
1.改變觀念
教師作為課堂實施過程中的引導者,必須要轉變傳統的落后的教學觀念,要樹立正確的人文教學觀,同時要加強對自身文化素養以及人文素養的培養,這樣才能通過樹立正確的人文觀來影響學生,真正做到語文教學當中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的樹立和拓展。
2.營造人文文化的教學氛圍
學習氛圍對于學習的效果是有一定影響的,人文精神滲透的體現就是要建立一個人文文化的教育環境,學生們在具有人文環境的氛圍當中去學習,久而久之就會對人文精神有所領會。
3.實施人文評價
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學生對基礎知識以及學習能力的了解,也是教師反思自身教學方法的途徑,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式有很多,但是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高中生的心理活動變化,這樣才能夠因材施教。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們的閃光點,對學生正確的做法加以肯定,學生們在受到鼓勵和表揚的同時,也會加深對學習的興趣,不要設定統一的標準,要根據學生發展的不同去正確地引導他們,從而更好地鼓勵學生進行全面發展[2]。
根據上文所述,人文精神不僅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對物質文明建設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深厚的國家,更加要注重語文課程中人文精神灌輸,樹立正確的人文精神價值體系,這也是我們高中語文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郭齊勇.中華人文精神的重建:以中國哲學為中心的思考[M].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59—60.
[2]李山林.人文精神的內涵與人文教育的實質[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0(04):56—59.
(作者單位:河北省邢臺縣漿水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