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茹莎
摘 要: 高中階段,作文素材的積累是寫作的基礎,是學生作文有深度且別具一格的重要因素。作者立足教學實際,從材料來源和積累方法兩方面談談見解。
關鍵詞: 高中作文 作文材料 積累途徑
寫作是一門高雅的藝術。中學生在寫作時,常因為缺少材料的積累而犯愁。筆者主要從兩個方面加強引導。
一、挖掘生活,積累素材,拓展空間
1.挖掘生活源泉,加強情感體驗。要寫出好文章,就必須貼近生活、貼近社會,從社會生活中廣泛獲取材料,這就要指導學生熱愛生活。通過深入生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獲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情真意切,枝繁葉茂。
例如,在寫“生活沒有假設”這篇作文時,語文課代表別出心裁,構思獨特,以愛假設先生為主人公行文,寫道:
愛假設先生是鎮上頂有名氣的一個人。其實他原本不叫這個名字,不知是誰給他起了這個名字,大家便叫開了,都忘了他真的名字。
愛假設先生小時候不喜歡念書,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想:假如有一天不用念書就好了?!恍业氖?,愛假設先生在第二天的考試中拿了個大鴨蛋,這讓愛假設先生大受打擊,但并沒有發奮努力。他就這樣一直假設著,最后被退了學。
于是,愛假設先生只好在一家工廠里當搬運工,他每天都努力工作,勤勤懇懇?!啊僭O我也能有一輛小汽車該多好?。 薄莻€踏實工作的工友因為表現優秀而升了職,兩年后還買到了小汽車。
愛假設先生被辭退后每天都在大街上找工作。有一天他來到一家彩票店外看見店門口寫著:“恭喜某某中了500萬大獎!”……但是最后,他什么也沒有得到,反而花光了所有錢,連生活都很困難了。
愛假設先生最后走投無路,只能去做了乞丐,……第二天早上,人們發現他時,看見了他寫的一句話:假設我從前沒有那么多假設,而是多做事就好了。
圍觀的人群中不知是誰說了一句“生活其實是沒有假設的”,人們面面相覷,搖著頭嘆著氣走開了。
愛假設先生就這樣走了。
這無疑是小作者留心觀察生活的結果,是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寫得細膩、真實、動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處處存在動人之處。生活是作文素材的直接來源。
我在課前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靈活多變地采用演講或介紹的方式向同學們推薦優秀讀物,好的寫作素材,甚至是某一句觸動心靈的話,其他同學可以就此談談想法。在自由交流的氛圍中,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鍛煉了思維能力、交際能力,更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
2.積累閱讀素材,注重觀點提煉。作文素材的另一重要來源便是書本,換句話說就是學生的閱讀。有研究認為:“寫作與閱讀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兩者互為條件和因果。中學階段的教材內容很豐富,再加上適當的課外閱讀就更好了。
如食指《相信未來》:
寫作素材: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食指)
角度點撥:①沒有絕望的人生,只有絕望的心境;②堅定的信念可以戰勝一切苦難;③面對挫折;④樂觀與悲觀。
學生在書中閱讀到的內容,是一種更廣闊的生活。中學生一定要加強閱讀。不僅要注重課內閱讀,還要注重課外閱讀。有的同學作文中能旁征博引,用中外的史料和名人故事作為例子,還有引用名人名言,或詩詞歌賦,從中提煉出觀點,給文章增色不少。
3.搭建信息平臺,汲取網絡營養。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而言,網絡早已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網絡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學生可以及時從網上獲取許多最新信息和最新觀點,或是他們手頭沒有的書本資料。
二、創造條件,養成習慣,共促發展
明確了寫作素材的來源,教師要積極創造積累的條件,要求學生注意規范化的積累,養成良好的積累習慣,還要加強監督指導,這樣才能使學生寫作時信手拈來,妙筆生花。
1.創設條件。除了校圖書館、閱覽室外,我在所任教的班級還引導學生建立班級圖書館,匯集師生個人藏書,所有書籍供班級同學共享,這樣可全面發揮整體優勢,有效實現資源共享。日積月累,學生多讀了不少書,開闊了眼界,為積累材料創造了廣闊的天地。
2.有效指導。我根據積累材料的兩種基本形式,即生活和閱讀,要求學生準備兩個材料積累本:一個記錄生活和感悟;另一個摘抄和點評,即閱讀啟示筆錄式。學生通過閱讀相應的作品有所觸動,受到一定的啟發,就記下感觸,還可以摘抄美句妙言,記下點評心語,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材料會越來越多,并且定期加以整理,使它們能夠為我所有,為我所用。
“材料積累”作為作文素質訓練的一個重要環節,還涉及方方面面,只要我們認真實踐,努力思索,就定能推動作文教學改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玉珍.豐富生活體驗,巧為有米之炊[J].教育科研論壇,2008.
[2]范秀娟.閱讀:寫作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元素[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