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凌
職業教育作為服務社會的有效載體,在人才培養戰略中需要以區域經濟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產業結構的需求調整專業結構設置以及課程體系。在新興產業迅速崛起的過程中,職業教育勢必以適應新興產業結構改革為方向,將專業結構的調整與新興產業機構有效結合起來。
1.新興產業下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的發展現狀。近年來,我國加強了對新興產業市場的掌控,并對產業結構進行了戰略性調整,但對職業院校而言,其專業結構與新興產業市場的適應性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缺乏有效的規劃性和前瞻性。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及專業結構調整戰略都缺乏一定的科學規劃,沒有建立在新興產業市場需求及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不能很好反映當前新興產業學科的發展方向,也不能培養適應新興產業需要的人才。職業院校在專業結構調整中,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規劃性,看清新興產業發展趨勢,了解市場需求,將學科專業結構改革建立在區域經濟和職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其次,職業教育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缺乏一定的聯動性。雖然職業院校加快了學科專業建設步伐,但目前諸多職業院校的新興專業缺乏一定的優質資源服務平臺,校內實訓基地不能及時提供實訓條件,與校外實踐企業也沒有建立合作協議,不能與新興產業結構形成良好的耦合和銜接。
2.職業教育專業結構不適應新興產業市場發展需要的原因。隨著新興產業市場需求的迅速轉換,職業院校尚未構建系統、有效的專業結構。面對傳統專業市場飽和、新興產業市場供不應求的現狀,部分職業院校出現專業結構失衡的問題,表現為:一是面向新興產業市場的新專業沒有很高的社會認可度。由于新興產業的高層次和高技術缺乏一定的社會認可度和品牌效應,導致新興專業的建設難以得到認可。二是缺乏專業結構設置的風險評估體系。伴隨新興產業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職業院校在缺乏有效評價的基礎上盲目加大相關專業的投入,導致社會專業結構的重復率較高,對專業的增減缺乏一定的評價和動態監控,不能推動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的合理規劃,從而導致了職業院校專業結構與新興產業市場不協調。
3.新興產業的發展對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的需求。新興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式包括產業升級和產業轉換,而產業結構的升級必然引起人才層次的提升,從而提高人才的崗位技能和適應能力,因此,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和結構調整應注重縱向和橫向的發展。隨著新興產業的發展,新興產業的周邊和交匯處的融合不僅改變了傳統結構的市場需求,更使產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新興產業的發展讓諸多產業之間產生了交叉、滲透和重組,為此,職業院校需要調整專業結構,使專業結構向技能型、科技型、創造型方向發展。
1.從院校角度分析職業教育專業結構適應新興產業結構的有效性。職業教育專業調整和新興產業結構的關聯度決定了專業結構調整的有效度,因此,分析專業結構適應產業結構的有效度可以凸顯職業教育的優劣。
第一,職業院校專業結構設置與新興產業結構有效結合度的調查分析。在區域新興產業結構的背景下,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結構的調整不僅取決于學校的專業招生能力,也取決于專業的結構發展方向與產業結構的適應程度。為了分析區域新興產業與西安當地職業教育專業結構的對應程度,我們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西京、西安航專、西安鐵路職業學校、西安汽車科技學院等37所職業院校進行了調查,以解其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的招生水平以及專業與市場需求的銜接度,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區域新興產業與職業教育專業結構水平對照表
由17頁表可知,機械制造類專業、機電類專業以及計算機軟件專業等開設較多,招生學生數量較大,學生就業難的困境較突出。比較冷門的專業如生物醫藥、材料等專業開設比例較小,不能滿足新興產業市場的需求。除此之外,對新能源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量較大,職業院校如要開設該專業還要調整專業結構。目前職業院校的專業結構與新興產業結構的協調互動仍不足,不能很好地滿足新興產業市場的需求,而比較熱門的專業將導致勞動力市場飽和甚至剩余。
第二,職業院校的專業結構設置與新興產業結構的有效性分析。職業教育專業需要在現有專業的基礎上,加強技能和技術的培養,將現有的制造、計算機、電子等專業進行升級,以滿足新興產業人才的需求。此外,由于新興產業逐漸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產業,職業院校需要進行相關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驅動力。同時,職業教育專業建設還需注重橫向發展,大力發展能源、材料、軟件等相關專業,通過新增專業或進行專業轉型等方式,滿足新興產業市場對人才的要求。
2.從社會角度分析職業教育專業結構適應新興產業結構的有效性。第一,新興產業市場對職業院校專業人才配置有效對接的分析。職業院校專業結構調整的有效性不僅取決于新興產業市場的人力資源配置,也取決于產業結構的人力需求程度。職業院校可以根據新興產業市場的人力資源配置情況來及時調整和改革專業結構。筆者對該37所職業院校2012屆畢業生參與新興產業的就業情況進行了相關統計(如表2所示)。

表2 2012屆畢業生新興產業專業就業分配表
數據顯示,整體而言,職業院校的專業結構和新興產業市場的人力資源配置是有效的。在對畢業生的專業認知度和社會有效度進行調研后我們發現,接受調查的畢業生中有37%的學生認為專業完全對口,有30%的畢業生認為專業基本對口,僅12.4%的畢業生認為專業不對口,這說明87.6%的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從事行業有關聯。可見,當地職業院校的專業結構比較合理。
第二,新興產業企業對職業院校專業人才的有效性分析。職業院校在專業結構有效設置的基礎上,還要以產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專業人才建設。職業教育要加強相關專業高標準、高層次人才的培養,以滿足新興產業市場崗位的人才需求。通過調查,西安市各新興產業如高端設備、新光源、新材料、節能環保、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生物醫藥需要的人才分別占人才總量的28.9%、21.2%、19.3%、17.7%、4.8%、4.5%、3.7%;新興產業對人才需求的類別分別技能類人才、管理類人才、專業技術類人才和科研類人才,分別占人才總量的60.6%、19.6%、15.3%和4.5%。可見,新興產業市場對于人才需求的數量和類別是職業教育追求的方向,因此,職業教育需要加強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端設備、新能源以及節能環保等專業的人才培養。同時,專業結構的設置要全面化,實現管理、科研以及專業的全面融合。
職業院校專業結構的有效調整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無論專業結構的數量還是專業結構的內涵發展,都要以適應市場產業發展為導向。因此,職業院校專業結構的有效性改革,必須以新興產業結構為基礎,不斷調整自身的專業結構。首先,要根據新興產業市場需求,以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為依據,既要保證專業數量方面的科學有效性,又要注重專業的質量和層次的有效性,確保職業院校專業結構的內涵發展和有效適應性,優化專業結構并使之形成一個閉環模式,通過市場反饋及時進行調整。職業院校專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需要從宏觀和微觀方面同時入手,確保專業結構與新興產業結構形成良好的銜接和整合。基于新興產業的職業院校專業結構有效優化模型如圖所示:

新興產業結構下職業院校專業結構有效調整模式圖
可見,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與區域新興產業結構的調整是一個互利互惠的關系,兩者構成一個整體。職業教育的專業結構設置既取決于市場及政府的宏觀調控,也取決于新興產業與職業院校的對口合作。在市場的協調下,院校的專業結構需要從橫向、縱向角度與新興產業形成良好的對接,并借助于企業的力量和資源完成專業結構的調整和人才培養。區域新興產業要將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規劃及時體現、融入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中,并與院校合作制訂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職業院校與區域新興產業的互動和聯接,院校、專業、人才、企業形成一個整體。
1.職業院校專業結構應橫向對接新興產業結構的發展布局。職業院校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創新性的思維,突出專業結構的重點,控制專業結構數量,提高特色專業和新興專業的有效性。通過招生指標調控、專業規模控制等方式,使專業結構的規模和數量與新興產業結構形成有效的對接。職業院校在專業結構橫向調整的過程中,要控制專業學生數量和專業細分結構的合理性,并根據區域新興產業結構發展趨勢以及發展類型,結合院校自身特色,發展適應于新興產業的特色專業,制訂科學的招生計劃。另外,職業院校專業結構可以在原有專業的基礎上,通過引進特色專業或校企合作來定制相關專業,發展針對某一產業市場需求的特定專業,提升專業設置與企業的有效對接度。“專業適應企業,以企業定制專業”的調整模式,不僅可以適應于產業結構的改革趨勢,還能提升院校專業結構調整的有效性和適應性。
2.職業院校專業結構應縱向對接新興產業結構的層次需求。新興產業的空間布局以及產業結構的目標規劃,勢必引起市場對人才結構需求的轉變,為此,職業院校要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專業之間的相互關聯和文理科的相互融合,形成適應新興產業崗位需求的學科綜合性強、專業交叉互動的專業結構。另外,職業院校需要在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引導下,加大相關專業的投入,并通過合理有效的資源配置,使職業院校專業結構和新興產業形成合理有效的對接。此外,職業院校還要在現有專業的基礎上進行升級和改革,使原有專業更貼近市場。根據市場的特定需求和新興產業的結構調整,將專業細分、具體化,將職業院校專業結構朝更深層次、更細致方向發展,確保專業結構的縱向發展深度滿足新興產業市場的更高需求。比如,機電制造專業需要在原來單純的機械制造中滲透計算機、新型材料等課程,以適應高端制造行業對于數控加工的要求;一些新興產業和信息產業需要滲透部分經濟學課程,以適應電子信息商務化的需求。
3.職業院校專業結構應空間對接新興產業專業的技能要求。由于新興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因此,調整職業院校專業結構的有效性,需要加大技能人才的培養,將專業的技能培養與產業結構的技術層次形成有效的對接。院校要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培養既具備一定的技術技能又具備一定的管理、科研、創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專業結構的優化要以一定的技能為基礎,借助新興產業的企業互動,充分將企業的優勢資源運用到院校專業建設中,大力提升相關專業的技能素養,強化專業學生的市場適應性。此外,校企合作要讓學生接觸各層次和各崗位的技能要求,不能以某個單一產業為依托,而應面向大眾化和多產業化的專業結構,使專業結構設置體現全面性、針對性、綜合性。
綜上所述,在新興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革下,職業院校要以新興產業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職業規劃為職責,合理有效地進行專業結構設置,確保專業結構適應新興產業市場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