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轉變傳統意義上單調、乏味的教學模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論述了初中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課本劇
一、對課本劇進行表演,通過換位體會情境
在感受到課文的主旨后,怎樣才能使學生更進一步地感受到課文人物的感情,更加有效地融入文章內容呢?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就是進行課本劇表演。以排練情景劇的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地理解課文語言文字。這在學生較難理解的課文中非常關鍵,由于存在理解上的不足,學生容易喪失學習的興趣。鑒于此,對情景劇進行排練可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自主地探究課文的實質內涵。并且情景劇的排練還可以讓學生以課文中的人物作為視角思考問題,以使學生說文中所說、想文中所想、做文中所做,感受人物感情和心理的改變,這不但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技能和想象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的時候,以表演情景劇的形式讓學生感受課文中父親對于勒叔叔感情的三次改變,從恨、到盼、再到躲,在感受課文人物心理與情感變化的過程中,考慮這種改變的主導是什么?是于勒叔叔身份的改變還是金錢?這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課文的主旨。
二、通過多媒體技術融入教學課堂,以科學技術的方式再現情境
相對來講,初中語文教材牽涉到非常廣泛的素材,一部分借物抒情或人生感悟的課文距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遠,含義也比較深。這相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困難比較大,這個時候,倘若教師只是憑借語言上的引導則難以實現理想的效果,并且這樣的講解也僅僅是表面上的和淺層次的,學生學習的程度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和生活經驗。在這樣的情形下,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詳細地講解,學生就能夠準確地理解一些句式、詞語、生字,可是對其為什么這樣,相對而言就較差,也就是學生未能夠重點探究“為什么”的問題,而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講解,這樣容易回到傳統意義上教師講解的教學模式中,大部分學生難以充分地消化和吸收,進而難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能夠使教材上的知識變得直觀化、形象化、立體化,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蘇州園林》這篇課文的時候,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蘇州園林的美麗景色,以使學生能夠多次、多角度、直觀、形象、生動地把握文章難以鮮活表達出來的情境。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體現其寓教于樂的優勢,進而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意識,最終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鞏慶民.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意義[J].教師,2011(33).
[2]王玉生.談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02).
作者簡介:李玲玲,女,出生于1985年1月,本科,就職學校:寧夏中衛市海原縣李旺中學,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