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當前新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中的幾個問題,提出觀點與看法,并結合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整合實踐,思考如何更好地進行整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思想品德課;整合
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特別強調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然而,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程的整合還存在著諸多困難與問題。本文擬就這些問題作些粗淺的探討,希望對思想品德課程的改革有所助益。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與信息技術整合的誤區
1.從整合課件的內容和制作水平來看,變過去的“人灌”為現在的“機灌”
針對初中學生形象思維較強的特點,很多教師總想把靜態的物體音像化,把抽象的概念、定理形象化,把微觀的事物宏觀到人,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而,在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時,很多教師只是把一大堆文字從黑板上搬到屏幕上,用鼠標代替粉筆,認為這就是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殊不知這種無意義的“整合”根本不是整合,而是混合。
2.從整合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情況來看,教師是整合課教學的“導演”和“主角”,成了課堂上的“表演者”
學生與計算機或多媒體雙向交流與溝通,具有許多優點,比如學生可以自主學習、自定步驟,學習內容豐富多樣等。然而,教師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講解及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是計算機所無法代替的。在這一方面,思想品德課教師的作用尤其不可忽視。而且從心理學角度講,如果只注重學生與機器的交流,缺乏社會交往和師生交流,學生的性格會逐漸走向冷漠、孤僻甚至自閉,不利于創新思維和想象力的培養。
3.從整合課課后效果來看,信息技術往往只是流于形式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評價一節課往往只是看教師是否利用了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而且評價者往往特別關注的只是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數量,而非質量,因而也就有了部分教師把整合當作公開課、參賽課取勝的“法寶”。課堂上,為了展示整合的成果,每個組派兩三個學生代表用演示作匯報,這個組上去,那個組下去,看上去熱熱鬧鬧,實際上真正引起學生思考的沒有多少。孰知最后的結果是整堂課的連番轟炸和學生的表演只能讓整合流于形式。
由于上述整合過程中客觀存在這些因素,制約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積極作用的發揮,也制約了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生對整合課的學習興趣。
二、思想品德課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應對策略
1.注意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輔助性
這是對“課程整合”教學的定位。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實現課堂教學呈現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優化整合教育資源的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如八年級上冊《男生·女生》的教學中,首先通過展示一系列男生女生交往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各種交往行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開展辯論——“男生女生交往好不好?”通過辯論活動的展開,促使學生發散思維,積極思考,暢所欲言。但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師需發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辨明是非對錯,認識到“男生女生需要交往,但必須堅持一定的原則”。顯而易見,此節課并不是多媒體圖片和聲音的簡單堆砌,而是根據需要正確發揮了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
2.注意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實效性
有的學生對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教學不感興趣,認為不能有效解決學習重難點問題。這可能是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沒有全面考慮、規劃,或是課件制作水平不高導致的結果。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搞好教學設計,制定出最佳方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思考、討論教學問題,以獲得新的學習認識和學習成果,對將原來的“人灌”在信息技術手段下演變成另一種“機灌”。
例如,在設計《誠信伴我行》(初二思想品德)時,我了解到學生身邊與誠信相違背的事例大有存在,課堂上如果再用司空見慣的事例和名人名言來導出生活需要誠信的重要性,則顯得蒼白乏力。于是我改編了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故事《神雕俠侶》的一個片斷,故事的大意是:楊過到商場買了一把假冒偽劣的“絕世好劍”到絕情谷營救小龍女,結果打斗中劍斷了,營救失敗。楊過很氣憤,撥通了12315消費者熱線電話。我把故事制作成flash,講授時請同學上臺配音,整堂課從內容到表現方式都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到“生活需要誠信”“社會呼喚誠信”,當然也順利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3.注意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教學過程中師生情感的互動性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交流過程,實現互動的紐帶是雙方的情感,互動的基礎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問題。教師要把抽象、枯燥的政治概念、原理生動化,將繁瑣的例證情景化,切實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
例如,在準備《讓生命更精彩》(初一思想品德)一課時,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感悟”。“悟”是學生自身的體驗,怎樣的情境能讓學生去悟?考慮再三,我設置了一個空難模擬情景。模擬情景中,首先出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飛機的圖片,接著請同學們閉上眼。這時,這幅圖片就映在了同學的腦中,“機艙”里傳來乘務員柔和的聲音和美妙的音樂,同學們享受著這一切……突然,音樂聲止住,“機長”宣布“由于機械故障,飛機無法回避空難,將于4分鐘后墜落,現在您的手邊有一張紙和一支筆,您可以寫下生命的留言”。學生們睜開眼睛,緊張的相互看一眼,就埋頭奮筆疾書……整個情境只用了一幅圖片和三段錄音,卻讓學生親臨其境,似乎真的到了生命的“最后4分鐘”,同學們百感交集:父母的愛、親友的情、未完的學業,一樁樁、一幕幕浮現在眼前……這次“經歷”讓他們難以忘記,他們從來沒有如此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暫和寶貴,在他們看來,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的可愛……
總之,我們應合理有效地將這種手段和工具運用到平時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去,它不僅能為教師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中形成具有個性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提供極大的幫助,使其能在更廣闊的教學領域中發揮自己的聰明和才智,更重要的是它能為學生創設一種嶄新的學習情境,這一切都將會促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張建成.以文化著眼,從實用入手[J].信息技術于課程整合,2005(02).
作者簡介:羅錦鳳,女,本科,就職學校: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豐順中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