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獲得了一定程度地提高,可是,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依舊存在一些學生厭惡語文知識的學習,這不利于教學的正常進行。為此,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論述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一、指導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活躍教學的氛圍。例如,教師在講解《木蘭詩》的時候,先使學生明確這首詩所寫故事的背景,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有利。在學生熟知了所有的內容后,要求學生探究問題。針對這種題材的文章,要想使所有的學生進行深入地學習和理解比較困難,這是由于班級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較大。為此,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進行,以使學生在互助和互動的過程中得到發展。教師將這首詩的學習目標劃分成兩項內容:一是基礎性的語言知識,二是對文章的賞析。然后,教師劃分所有的學生為若干學習小組,各個小組有若干的學生,倘若學習小組完成了任務就在黑板上將結果寫出。如此的小組學習一直充滿著競爭,他們非常積極,地回答問題,常常是幾個小組一起爭搶完成一個任務。教師以這種教學模式實施教學,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優化作業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來講,課后的作業安排是教學課堂的繼續,
也屬于學生學習整個過程的一項關鍵內容。可是,過多單調、乏味的作業形式不但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阻礙了學生創造力與智力的發展。為此,教師應當摒棄傳統意義上枯燥、乏味的作業形式,多為學生安排一部分有趣的作業。例如,教師在講解《散步》這一篇文章之后,為學生安排下面的作業內容:請你們在周末回家之后,陪自己的父親或者是母親散一次步,并且將散步的感受與體會以作文或者是日記的形式表達出來。對于這樣的作業形式,學生們都感覺富有趣味性,也非常愿意去做。這樣的作業不但使學生加深了跟父母的感情,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學習
興趣。
總之,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是為了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也能引導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持續地挖掘語文教學的新方式,以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變得更加輕松和快樂。
參考文獻:
滕建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氣氛的調節[J].文理導航,2011(06).
作者簡介:朱亞平,女,1981年1月出生,本科,就職學校:陜西省咸陽市長武縣彭公中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